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总草案》)。草案将民法中最为抽象的一般规则予以规定,包括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以及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就该草案第九章“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规则,笔者认为仍有改进和完善之处,

  • 标签: 诉讼时效制度 民法总则 草案 批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对处理新刑法生效前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问题,应以“从旧兼从轻”为基本原则。时效延长应一律从旧,适用对被告人较为有利的旧刑法;对于追诉期限,应严格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根据新、旧刑法中较轻的法定最高刑予以确定。

  • 标签: 从旧兼从轻 追诉时效 时效延长
  • 简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64条关于海上保险时效规定的理解和适用,司法界、理论界颇有争议。保险赔偿请求权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即可行使,时效也因此起算,将时效起算点确定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并无不妥。除保险赔偿请求权外,还有其他与保险有关的请求权。因此以保险请求权受损害时为海上保险时效起算点更为合适。不能将非海上保险的时效制度引入到海上保险中来,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整体出发看待海上保险的诉讼时效制度。最后提出了修改该时效规定的具体建议。

  • 标签: 海上保险 保险赔偿请求权 诉讼时效
  • 简介: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属于特殊劳动争议,劳动者提请劳动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或者两年民事权利诉讼时效的限制。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记录两年保存期限的规定不能成为限制劳动者劳动报酬权利享有的理由。劳动者在工资表上的签字不能视为是其对工资支付数额、项目等无保留地接受的凭据,更不能等同于工资账目的结清。在企业广泛采用多种薪酬形式下,工资经折算后不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不能成为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合法的司法界定标准。

  • 标签: 仲裁时效 拖欠劳动报酬 加班工资 效益工资 诉讼时效
  • 简介:时效,在民法上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关系的需要,为确认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产生的。时效制度始于古代罗马法,并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时效制度:既规定了取得时效,又规定了消灭时效。其后,世界各国在民法典中都承袭了这一制度。我国的《民法通则》由于受前苏联民法典的影响,只规定诉讼时效,而不承认取得时效;认为取得时效助长“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思想,不符合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理念。而实际上,取得时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需要这一制度。同时,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诉讼时效时过于简单,存在着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

  • 标签: 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 时效制度 民事法律 取得所有权 法国民法典
  • 简介: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化理由仅在于保护不应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这本是德国民法早已解决的问题,但在我国却总结出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方便案件审理、利于物尽其用四大理由。有学者更夸张地列出减少纠纷、保护一般债务人、保护债权人、保护第三人、进行市场调节等项理由,并牵强地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联系。诉讼时效制度正当化理由的原理还包括其必然根源和负面影响等内容。这些原理对审判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民法 诉讼时效 理由
  • 简介:但德国民法典却规定请求权因时效而消灭,这个法律之力(请求权)因时效完成而消灭,也就是在实体法上规定请求权消灭并不意味着请求权程序功能也完全消灭

  • 标签: 价值定位 分析价值 时效法理
  • 简介:返还原物请求权作为物权请求权的一种重要类型应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学界看法并不统一,立法也未予以明确,司法实践中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也不尽一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 标签: 物权请求权 返还原物请求权 诉讼时效
  • 简介: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起算历来存在不同理论观点,司法实务中也不尽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此问题虽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理论层面的争论依然存在,特别是该规定是否适用于海上保险,值得探讨。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权利性质出发,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相关规定出台背景加以深入剖析,并结合海上保险的特点和海商法时效制度的特别规定,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诉讼时效起算的法律适用提出建设方案,以期在保险人与有责任第三人之间的利益保护方面取得平衡,并为有权机关进一步完善保险代位求偿时效的规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海上保险 代位求偿 诉讼时效
  • 简介:<正>案名:许某丁、罗某坤滥用职权罪等案集刑法上的追诉时效是指一国刑法所规定的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最长期限。追诉时效制度为国家公权力设定了时间上的界限,为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限制公权力的肆意行使提供了保障,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在刑法规范中明确设置了追诉时效制度。我国刑法典也不例外,该法典第

  • 标签: 追诉时效 滥用职权罪 国家公权力 法定最高刑 即成犯 犯罪行为
  • 简介:物上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在我国现今主要有外部定性和内部划分两种分析方式。然而,因物上请求权的特有性质,难以运用类比方式确认其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从物上请求权内部各具体权利出发,结合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目的,仅对无需进行登记的动产的原物返还请求权限定诉讼时效,更能协调物上请求权对物权的保护与诉讼时效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物上请求权 诉讼时效 物权
  • 简介:由于种种原因,《物权法》未确立取得时效制度。这不利于财产秩序的稳定、交易安全的维护、与遗失物等制度的衔接以及时效制度的完善。我国未来民法典应规定取得时效制度.以补《物权法》之不足。未来民法典对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应采分立并存的立法模式。知识产权和已登记之不动产不应包括在取得时效的客体范围之内。占有人之善意不应作为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但可影响时效期间的长短。未来民法典应明确规定取得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止与中断。并处理好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

  • 标签: 取得时效 立法缺失 未来民法典 补救
  • 简介:一、建立时效制度的必要和可行。(一)必要。所谓竞业禁止义务,是指公司的董事、经理不得为自己或第三者从事属于本公司营业部类的交易;也禁止与公司交易。也就是说,公司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同意外,不得向公司转让自己的产品或其他财产,也不得受让公司的产品或其他财产。而竞业禁止的行为,即是董事、经理违反了该规定,实施了上文所禁止的行为。

  • 标签: 竞业禁止义务 追诉时效 财产 董事 时效制度 公司法
  • 简介:我国《合同法》规定了法定抵消制度,却没有明确诉讼时效完成对法定抵消权行使的影响。同时,对于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我国主流理论所采取的“胜诉权消灭说”又不同于大陆法系的其它理论。因此,本文将以诉讼时效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诉讼时效完成对法定抵消权行使的影响。

  • 标签: 完成抵消 抵消权 权行使
  • 简介:2004年修订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贸易法领域继《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间公约》后又一重要的全球统一时效法文件。二者在制定背景、法律性质、具体制度、适用途径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反映了晚近时效立法的国际趋势,在整体上更为先进。但在某些特殊问题的处理上,《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间公约》的规定却更为细致与合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能否有效地推动时效期间制度的统一化,有待实践的长期考验。

  • 标签: 时效期间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间公约》
  • 简介: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成为塑造意识形态的关键因素。采取批判与建构双重论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认为,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既表征为弥散数据霸权,又表征为感性化的新"文化软实力"。因此,基于资本逻辑创新的视角,我们要对"大数据拜物教"的幻象逻辑进行批判,警惕滑入"数据型"拜物教。而基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创新的视角,我们要充分洞察大数据蕴含的价值逻辑和意义逻辑,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建构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大众形态的"大数据支撑"体系。

  • 标签: 大数据 意识形态性 大数据拜物教 大数据支撑体系
  • 简介: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期间不适用民法通则中有关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 标签: 实践中正确 审判实践中 正确适用
  • 简介:针对英国法下裁决书的时效问题,通过对近期GoodChal-lenger案例的详细探讨,得出目前在英国法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裁决书时效不断延长的最新结论;针对裁决书的执行问题,通过对近期两个贵族院案例的分析,得出英国法院无权命令伦敦银行的海外账户将款项支付给裁决的胜诉方的结论。

  • 标签: 英国法 裁决书 时效 执行
  • 简介:案情简介:2006年3月,周先生应聘到武汉某化妆品销售公司从事产品销售,双方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周先生的工资报酬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确定。每月周先生的底薪为800元,然后按超过销售任务的销售收入的5%提成。合同签订后周先生每月都超额完成了公司的销售任务,但是每月公司都只支付了其应得收入的一半,另一半则作为保证金拒绝支付。为此,周先生多次与公司交涉无果。

  • 标签: 工资报酬 劳动关系 诉讼时效 销售公司 时间 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