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用8对微卫星标记分析白斑狗鱼Esoxlucius人工繁育的PIT标记F1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并分析其与5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94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473,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6084,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5572,遗传偏离指数平均为-0.1634。白斑狗鱼F1代的遗传多样性略低于亲本,但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形态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分析,找到一个与全长、体高、体厚相关的位点P2。多重比较结果显示:P2位点基因型AA、BC、BB对生长起正面作用,而基因型AB、AC起负面作用。

  • 标签: 白斑狗鱼 F1代 微卫星标记 生长 相关分析
  • 简介:通过用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的肉浆给小鼠进行灌胃,研究转基因鲤对哺乳动物精子致畸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注非转基因鲤鱼和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不同剂量实验组,对小鼠精子的畸形率没有显著的差异。证明食用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对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是安全的,初步为转基因鲤的食品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基因 小鼠 精子 畸形率
  • 简介:选取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30头,研究添喂酪蛋白酶解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85%(P〈0.01)、2.04%(P〉0.05)、7.89%(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仔猪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4.19%、22.5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仔猪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

  • 标签: 酪蛋白酶解物 仔猪 生产性能 免疫
  • 简介:以牙鲆实用饲料为基础试验料,分别按0、300、600、900、1200、1500mg/kg的剂量添加半胱胺,制备6组不同半胱胺含量的试验料,对牙鲆幼鱼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饱食方式饲喂牙鲆,日投喂饲料3次,采用自然光照,持续充气。结果表明,饲料添加半胱胺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牙鲆的生长性能,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0~900mg/kg范围内牙鲆血清GH呈逐渐升高趋势,在1200~1500mg/kg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牙鲆血清T3水平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500mg/kg组牙鲆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血清GLU变化趋势与GH类似(P〉0.05)。血清BUN水平和GOT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除300mg/kg组牙鲆血清GP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牙鲆饲料中半胱胺的适宜剂量为600~900mg/kg。

  • 标签: 牙鲆 半胱胺 生长 激素 生化指标
  • 简介:本文研究了谷氨酸钠、牛磺酸、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生产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DMPT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1%谷氨酸钠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1%牛磺酸组和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对生产性能未产生影响,添加1%牛磺酸组血清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1%谷氨酸钠对施氏鲟的生长和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诱食剂 施氏鲟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长期暴露的方法,研究锶(Sr2+)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肌肉Ca2+-ATP酶及N+/K+-ATP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5±0.2)℃下,将体质量(0.389±0.021)g的大麻哈鱼饲养在可控温玻璃水槽(100cmX50cmX40cm)中。水槽中添加SrCl2·6H2O,使Sr2+浓度达10、20、30和40mg·L^-1,以不添加锶的水槽为对照组。30d饲养表明,各实验组大麻哈鱼稚鱼均能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锶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大麻哈鱼稚鱼的生长和存活率,显著影响了稚鱼肌肉中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锶(sr2+)质量浓度为10mg·L^-1时,各项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最高;随着锶(Sr2+)质量浓度的升高,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大麻哈鱼稚鱼长期暴露的锶安全质量浓度在10mg·L^-1之内。

  • 标签: Sr2+ 大麻哈鱼稚鱼 生长指标 CA2+-ATP酶 Na+ K+-ATP酶
  • 简介: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酶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 标签: 草鱼 蛋白质 能量 生长性能 消化酶
  • 简介:在饲料中添加几种自拟中草药复方药剂,研究其对平均体重0.08—0.10kg的1+龄哲罗鱼(Huchotaimen)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组织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30尾,饲养在室内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每天按照鱼体重的2.O%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每组设平行组。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对鱼体进行采样,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方五对鱼体的增重效果显著;所有复方实验组鱼皆没有死亡;生化指标方面,复方二明显提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复方一能明显升高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复方二组、复方三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对哲罗鲑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改变与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

  • 标签: 中草药 哲罗鲑 增重率 死亡率 生化指标
  • 简介:近年来在渔业研究的实践中,培弗顿—霍尔特(Beverton-Holt)研究的鱼类种群数学模式得到了广泛传布。首先,这个模式的声望在于它具有直观性,即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能估计出种群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变化特性。

  • 标签: 生长方程 生物学参数 鱼类种群 估算 渔业 电子计算机
  • 简介:近年来,常有许多关于特种转基因鱼实验的报道(Zhu等,1985等)。由这些实验结果来看,转基因的整合频率略低于75%。但是,由于存在染色体外DNA,常使基因整合率的估计变得复杂而困难。

  • 标签: 虹鳟 外源DNA 卵子 转基因鱼 特种 基因整合
  • 简介:将体质量(14.12±0.27)g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幼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直径40cm×水深50cm池中,每个池中15(G15)、30(G30)和45(G45)尾,投喂常规饲料,每周测2次水质。6周的养殖结果表明:养殖时间和放养密度均影响点带石斑鱼的生长、存活和水质。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为80.00~93.33%,养殖时间延长,密度越大,成活率越低,G15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G45组(P〈0.05)。试验结束时,点带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变化在(97.17±1.01)%~(99.79±0.22)%之间,特定生长率(SGR)在(1.62±0.32)%/d~(1.65±0.43)%/d之间变化,G15与G45间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鱼的肝体比(HIS)、内脏比(VSI)和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G45组的平均溶解氧浓度(DO,5.13mg/L)显著低于G15组(5.79mg/L)(P〈0.05),而无机氮(DIN,1.331mg/L)、化学需氧量(COD,2.27mg/L)和活性磷(PO43--P,0.189mg/L)却显著高于G15组(P〈0.05)。

  • 标签: 点带石斑鱼 室内 循环水养殖
  • 简介:将四种复方中药(分别编号为AB、AH、CD、IV)和黄芪多糖(APS)作为添加剂添加入基础料饲料中,连续饲喂1龄鲫鱼45d,于第45d及第60d分别采样,测定鱼体重和肝脏、脾脏、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研究中药复方对鲫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5d时称量体重,复方AH、复方AB两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三种中药复方组,饲喂60d对照组及所有中药组增重率均无显著差距。投喂45d,方剂AB显著降低鲫鱼肝脏、肾脏中NO的含量,五种中药方剂均能提高鲫鱼脾脏中NO含量。AH、AB、IV、APS四种方剂饲喂的鲫鱼肝脏中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投喂60天,五种中药方剂饲喂的鲫鱼脾脏中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IV外,均差异显著。肝脏中NOS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脾脏中IV组TNOS含量最高,APS组iNOS含量最高。肾脏中APS方剂组的iNO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鲫鱼 复方中药 NO NOS
  • 简介:在水温9℃~13℃下,将平均体质量0.745±0.3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随机投放到50cm×40cm×30cm的塑料水槽内,每箱10头,共分为五组,每组3个平行,采用不同间隔时间投喂每kg添加0.5mg蛋氨酸硒的饲料:第1、2、3、4组分别间隔0、5、10和15d投喂一次,第5组投喂不含硒的饲料(对照组)。60d的饲养结果表明:间歇投喂含硒饲料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隔5d投喂一次含硒饲料的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78.34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谷胱甘肽的浓度(2.87×10-5mol/L)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连续投喂含硒饲料的仿刺参体内的酸、碱磷酸酶活性(2.42U/ml,5.76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建议在生产中宜每日或最多间隔5d投喂含硒饲料。

  • 标签: 仿刺参 蛋氨酸硒 生长
  • 简介:投放等氮(32%蛋白质)和等热(3600千卡/千克)的半提纯饵料饲养奥利亚罗非鱼苗12周,在这种饵料含有12%牛脂时,鱼苗的生长与缺脂饵料饲养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现用这种饵料和含有2、4、6、8、10或14%牛脂的饵料饲养鱼苗时,鱼苗生长无显著差异。饵料转换率(投喂的干饵料量(g)/鱼增重量(g)]的差异与饵料对鱼苗生长的影响是相似的。投喂含12%牛脂的饵料时,饵料转换率最低(1.9),而投喂缺脂饵科时,饵料转换率最高(2.8)。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而损失的鱼苗主要是因为逃逸。这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牛脂对奥利亚罗非鱼来说是一种不好的食用脂类。一般来说鱼苗生长不好可能是因为饵料中有低度不饱和脂肪酸。

  • 标签: 饵料 鱼苗生长 投喂 罗非鱼 成活率 饲养
  • 简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卵巢处于不同发育期的7龄雌哲罗鲑Huchotaimen血清中雌二醇(E2)与睾酮(T)的含量,检测下丘脑促性腺释放素(GnRH)、垂体促滤泡激素(FSH)与促黄体激素(LH)及肝脏卵黄蛋白原(Vtg)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生殖激素基因、性腺指数(GSI)和性类固醇激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深入了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对哲罗鲑卵巢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在卵巢发育期内下丘脑GnRHmRNA表达水平在Ⅳ早期时显著升高,至Ⅳ晚期时达到最低,随后显著升高;垂体FSH与LHmRNA表达水平自Ⅲ期显著降低,随后显著升高,至Ⅳ晚期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肝脏VtgmRNA表达水平自Ⅳ早期显著升高,在Ⅳ期中达峰值,随后下降至Ⅱ期、Ⅲ期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下丘脑GnRHmRNA表达水平与GSI呈正相关;与FSH、LH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垂体FSH与LHmRNA之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中E2与T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与卵母细胞同步发展。GnRH、FSH与LH变化的规律性确保了HPG轴对Vtg、性类固醇激素(E2与T)等合成与分泌的调控。本研究可为系统、科学地开展哲罗鲑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哲罗鲑 HPG轴 卵巢发育 生殖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