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为使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对我院肛肠疗区住院患者122例调查研究。以便查找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诱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潴留,中医治疗
  • 简介: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的调脂治疗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一项Meta分析中提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每减少1mmol/L(390mg/L)就能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21%[1]。尽管目前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半以上的高危患者血脂未达标[2,3]。

  • 标签: 内分泌科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干预性研究 调脂治疗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肺部感染等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肺不张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和对照组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肺部感染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胸外科 肺部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秀英区65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了解秀英区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方法对秀英区2011年至2013年秀英区卫生监督所65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对不同的医疗机构,监督内容及监督频次应有侧重点;2、建立健全打击违法行医的长效监管机制,构建违法行医监测报告网络,提高无证行医发现率。

  • 标签: []医疗卫生 行政处罚 案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在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近3年本科腹腔镜组50例与开腹组在治疗宫颈癌I-IIa期的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同;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疗效好。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广泛子宫全切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并对上述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31例合并肺间质变的结缔组织病中,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干燥综合征5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例,系统性硬化(SSC)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例;除原发病的表现外,患者气喘、呼吸困难最常见,6例(19.3%),活动后气喘11例(35.5%),进行性呼吸困难3例(9.7%),咳嗽、咳痰2例(6.5%),心悸、胸闷3例(9.7%),体检肺部闻及爆裂音15例(48.4%),胸部CT异常有囊状改变5例(16.1%),结节状阴影8例(25.9%),网状阴影16例(51.7%),小叶间隔增厚2例(6.5%)。31例患者其中26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有肺弥散功能障碍,肺活量和肺总量降低,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13例(41.9%),PaCO2不高提示无二氧化碳潴留。31例无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1例经确诊后均给予中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及N-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或好转23例,无效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我们应提高对风湿性疾病合并肺间质变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肺间质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3500份抗肿瘤药医嘱的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2015年抗肿瘤药医嘱3500份,对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3500份抗肿瘤药医嘱中,不合理医嘱352份(占10.06%)。不合理医嘱类型居前3位的分别是预处理不规范158份(占44.89%)、给药剂量不合理54份(占15.34%)、超适应证用药53份(占15.06%)。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减少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肿瘤药 不合理使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的主要临床资料,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合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变,全身症状明显,常有发热和明显体重下降(占92.9%)、淋巴结肿大(占46.4%)。其中32.1%的患者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要表现,痰涂片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低(21.4%和29%),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测阳性率较高(占55.6%),x线影像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部分病例需要诊断性治疗确诊。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需要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为我国应对药品监管全球化挑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剖析肝素钠事件中美国FDA、涉事企业及相关各方应对过程,分析事件原因调查、检验、沟通、善后措施以及深层次供应链风险。结果药品监管全球化实质是原辅料、中间产品、制剂供应链的全球化。结论我国应借鉴美国药品全球化监管经验,顺应监管全球化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确保药品供应链安全。

  • 标签: 肝素钠事件 药品监管全球化 供应链
  • 简介:目的: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院区(以下简称"我院")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合理性用药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400例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P患者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44.15%(328/743);使用频次数居前10位的药品中,奥硝唑占29.61%(220/743),应用最多;联合用药治疗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者较多;310例(77.50%)患者存在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论:AP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较为普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肠梗阻造成患者死亡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以"氯氮平"、"肠梗阻"、"clozapineANDintestinalobstruction"为主题词检索CNKI、PubMed及CochraneLibrary数据库,选择患者死亡前出现过肠梗阻,或死因怀疑与肠梗阻直接有关的病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有效文献11篇,有效病例19例。氯氮平引起的肠梗阻常见于高剂量长期给药的患者,具有剂量依赖性。79%的死亡患者均为较高剂量甚至超剂量给药。结论:在临床应用氯氮平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有肠梗阻、便秘等症状的患者,氯氮平应减量,给予替换药物、对症治疗,甚至采取肠切除术等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氯氮平 肠梗阻 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方式治疗ICU心脏骤停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心脏骤停患者78例,以复苏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40例复苏失败的患者,对照组38例为复苏成功的患者,总结其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有较高成功率的患者为意外伤害及心脑血管疾病者,而心肺复苏失败率较高的为中毒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对照组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慢性心律失常比急性心律失常容易导致复苏失败。结论在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中,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及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为主要因素,在治疗中要对这些因素提高重视度。

  • 标签: ICU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相关临床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制剂室改建以后的生产和产品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制剂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医院制剂的产量、产值、停产品种及停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产量及用量最多的制剂依次为维生素E乳、复方甘油止痒乳、祛痰合剂和鞣酸软膏;甘油护肤水、复方硫洗剂和头皮搽剂在最近2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己烯雌酚栓和二氧化钛乳膏因为原料原因停产。结论:我院制剂应加强新品种和新剂型的开发,合理改变现有制剂的包装规格,以更好地服务临床、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医院制剂 生产 使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调查的急诊科室34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管理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分层级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急诊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现存或潜存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探讨护理安全相关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85.00%,且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的护理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MBI评分,其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快速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驻联合国黎巴嫩二级医院与黎巴嫩当地医院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的经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确诊为Hp感染慢性胃炎病人,根据不同医院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我国驻黎巴嫩二级医院)用药为: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B组(当地镇医院)用药为: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C组(当地诊所、药店)用药为:雷尼替丁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硫糖铝片,疗程均为4周。分析三组病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症状改善时间,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6%、78.85%、51.16%,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87.95、203.47、188.82。结论:A组治疗效果、成本-效果最优,其用药方案在治疗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中具有最佳的性价比。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 维和行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初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急救。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6例初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神经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8.41%,对照组治疗效果为80.9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0d后,NBAN(神经行为)为(36.7±2.3)d,对照组为(34.9±3.3)d,4d后观察组为(37.6±2.7)d,对照组为(36.3±3.5)d,28d后观察组为(39.8±1.1)d,对照组为(38.2±2.1)d。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初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用临床急救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缺氧缺血状态,促进患者恢复脑细胞正常代谢,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初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措施,而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为脑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处于围手术期的脑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肿瘤患者 围术期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4年间国内外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拉莫三嗪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个案报道共检索到77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死亡3例,急性肝衰竭死亡1例。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所致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等有一定的关联。结论临床应用拉莫三嗪时,应关注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相互作用及给药剂量,高度重视其所致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拉莫三嗪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