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压,这已成为透析患者CVD的首位死因。钙通道阻滞药(CCBs)起效迅速,降压效果显著,且不受钠负荷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量长效CCBs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得长效CCB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亦成为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物。但目前就长效CCBs在肾脏科领域尤其是透析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的讨论远较RAS阻滞药类少,亦缺乏以长效CCBs为主大型临床试验。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探讨长效CCBs在透析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确定性。

  • 标签: 钙通道阻滞药 长效 透析 高血压 靶器官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氧疗机进行加温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鼻湿化给氧。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

  • 标签: 氧吸入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妇产科手术患者300例,提取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信息。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应用率为86.67%(260/300);DUI〉1的抗菌药物有甲硝唑、美洛西林钠、依替米星、头孢曲松钠、青霉素钠。结论: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 标签: 妇产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15±3.23)天和(7.32±2.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的难度增大,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并合理控制药物用量,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停药,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 标签: 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 老年 头孢他啶
  • 简介:目的:探讨高氧液在减轻机体烧伤后缺血缺氧性损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成加用高氧液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组,分别于受伤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晨抽静脉血采用AP-AAP桥联酶免疫检测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4^+/CD8^+值降低程度轻,回升早,恢复快,CD8+增高程度小,恢复快。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复苏中静脉应用高氧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调理作用,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烧伤 高氧液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012年8月15日发布公告: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接受扁桃体和(或)腺体切除术的儿童应用可待因止痛,可引起严重的小良事件或死亡[1]。可待因是用于治疗轻、中度疼痛的阿片类药物,也町与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联合组成复方制剂用于咳嗽或上呼吸道感染。可待因口服后在肝脏被细胞色素P450亚酶2D6(CYP2D6)转化为吗啡,某些人群可因DNA变异而使该酶活性增加,促进可待因更快更彻底地转化为吗啡,而高浓度的吗啡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 标签: 腺体切除术 术后应用 可待因 扁桃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儿童
  • 简介:目的探究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8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影像造影证明多数由于直肠套叠或直肠前突造成,全部行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手术治疗,通过比较量化评分的方式对比手术前和手术后症状、疗效的不同。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0min,手术4天后经VAS评分平均为2.8分。手术后经过平均7个月的随访时间发现出口梗阻症状发生率与手术前明显下降,其中排便梗阻或排便困难发生率下降超过71%,差异性显著(P〈0.01)。比较量化评分,里急后重感与手术前相比下降83%,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的治疗痛苦少、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 标签: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直肠脱垂 直肠前突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置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置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横切扫描 旁正中纵切扫描 肥胖 硬膜外 定位
  • 简介:机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过度蓄积可造成DNA氧化损伤,产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多项研究表明,8-OHdG不仅反映整个机体平均的氧化损伤率及体内DNA氧化损伤与机体正常的修复作用,而且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8-OHdG作为氧化损伤标志物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8-OHdG可能成为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一种极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 癌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1例短期内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浆蛋白、脂质代谢、血糖变化等。结果①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5d后,STG组获得正氮平衡,其结果与MCT/L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G组前白蛋白的增高可更好地促进蛋白合成。②sTG组患者予肠外营养支持5d后与输注前比较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CT/LCT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对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方面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且对血脂影响较小。

  • 标签: 危重症 结构脂肪乳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完善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监测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住院患者病历各357份,认真填写医院《临床用药抽检监测表》并分析。结果:2年相比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率(15.30%/53.16%)提高了37.86%;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9.93d/15.83d)减少了4.1d;患者人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费用(5202.7元/4746.4元)下降了456.3元。结论:我院自监测标准实施以来,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日趋合理,但距国家标准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慢性中耳炎患者28例,采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耳内创面明显缩小,术后干耳时间为3~4周,外耳道形态正常。22例随访时间6~19个月,耳道及鼓室无炎性渗出或上皮堆积,未发生乳突炎。结论耳甲-耳道皮瓣与颞浅筋膜瓣联合应用可以同时完成乳突填塞和外耳道成形。乳突轮廓化、保护颞浅血管及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中耳炎 鼓室乳突切除术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亚甲蓝或利奈唑胺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RI)合用的安全性资料,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亚甲蓝与SRI或利奈唑胺与SRI合用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综合。结果与结论:亚甲蓝和利奈唑胺都是单胺氧化酶的抑制药,亚甲蓝与SRI或利奈唑胺与SRI合用都可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临床应该明确用药史,避免合用。

  • 标签: 亚甲蓝 利奈唑胺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5-羟色胺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HER)与顺铂(DDP)联合抑制作用最佳序贯方式以及HER对于DDP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ER、DDP以及不同序贯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的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两药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均好于单药顺铂组(P〈0.01);其中以同时使用时效果最好。使用DDP前应用HER组G0/G1、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G2/M期细胞增多。结论:曲妥珠单抗与顺铂同时应用时,可最大程度增强顺铂的抑制作用。序贯应用的差异与细胞周期的变化有关。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化疗 顺铂 MDA-MB453细胞珠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mstem-respons,AABR)联合筛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听力障碍患儿的检出情况,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与TEOAE和AABR的关联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9月在我院出生因高胆红素血症转入新生儿区治疗的新生儿200例,其中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3组:A组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222μmol/L水平以下)50例;B组(血清总胆红素在222~342μmol/L水平)100例;C组(血清总胆红素在342μmol/L水平以上)50例,均采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对筛查的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筛查出的阳性儿最终由广州市儿童医院行听力学诊断检查后出具诊断意见.结果A组TEOAE未通过2例,AABR未通过2例;最终确诊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B组TEOAE未通过1例,AABR未通过1例,最终确诊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C组:TEOAE未通过3例,AABR未通过3例,最终确诊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传导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6%.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听力障碍的检出有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则检出听力障碍的几率越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方案可快速检出听力损失患儿,精确判断听力受损的部位,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TEOAE AABR 联合筛查
  • 简介:目的观察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在中晚期卵巢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2例按照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007年7月—2011年1月)25例和对照组(2003年7月—2007年6月)17例,治疗组于行减瘤术前或术后1个月内,彩超引导下行腹腔置管术及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并行肿瘤高频热疗,疗程为4~10个周期;对照组行单纯静脉化疗,疗程为6~8个周期。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复发率、无病生存及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常见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病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中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前或术后应用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疗效较好。

  • 标签: 顺铂 多西他赛 卵巢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