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内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至鞍区、鞍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和显微下扩展显露鞍前及鞍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鞍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结果内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三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经原入路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或内辅助的经鼻蝶窦入路可更直接达到鞍前及鞍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入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神经内镜 蝶窦 经鼻蝶窦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解剖学
  • 简介:目的确立内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方法通过内经鼻入路对3具(6侧)新鲜冰冻尸颅及5具(1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解剖,观察入路过程中的解剖标志并拍照和摄像记录。结果内经鼻岩尖手术可按照入路过程分为5阶段,即鼻腔、鼻咽、鼻窦、翼腭窝、岩尖阶段。每一步骤中均可找到一组相对固定、在术中可作为路标的标志,分别为:鼻腔阶段标志、鼻咽阶段标志、蝶窦阶段标志、筛窦阶段标志、上颌窦阶段标志、翼腭窝阶段标志及岩尖阶段标志。结论内经鼻岩尖手术可根据术中依次涉及的腔隙,在每个阶段中参照一组解剖标志,而不是单一标志进行下一步操作。参照这些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可精确和安全地进行内经鼻岩尖区手术。

  • 标签: 神经内镜 解剖 颅底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内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2月,应用内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92例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Knosp分级患者的垂体瘤切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型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缓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全切者69例,近全切患者17例,次全切患者5例,部分切除患者1例;Knosp分级0~2级垂体瘤患者的全切率(90.5%)明显高于Knosp分级3~4级患者(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nosp分级0~2级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4级患者;Knosp分级0~2级和3~4级功能型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激素水平总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对于Knosp分级0~2级的患者。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梗阻性脑积水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采用内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砂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内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cm,骨窗直径2.0~2.5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一次性透明鞘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扩大的内下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标志点及相关结构的距离.方法取甲醛固定后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显微下解剖观察经鼻至斜坡腹侧区手术入路的解剖标志点,测量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取新鲜成人头颅标本5例,完全模拟内下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在内下扩展显露斜坡区的主要解剖标志点,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结果扩大的内下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的标志点包括中鼻甲、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鼻咽部黏膜、双侧蝶窦口、头长肌和颈长肌、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中点、颈内动脉、蝶腭动脉等.自鼻前棘至中下斜坡腹侧中线相关结构(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中点)的距离分别为(78.23±2.58)mm、(89.60±2.52)mm;经鼻人路完全暴露中下斜坡区,最短距离为(89.60±2.52)mm.颅底骨质磨除范围分别以两侧翼管和破裂孔为界,翼管左、右侧距中线距离为(9.25±0.55)mm、(9.19±0.50)nml,破裂孔左、右侧距中线距离为(10.64±0.83)toni、(10.75±0.8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解剖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是扩大的内下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需要解决的主要解剖学问题.

  • 标签: 内镜 经鼻入路 斜坡 应用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与显微经鼻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组34例;神经内下经鼻蝶手术组24例。每组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功能类型分为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皆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微组34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15例(44.1%),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13例(38.2%),无变化6例(17.4%);内组共24例,术后恢复正常17例(70.8%),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2例(8.3%),无变化5例(2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结论神经内经蝶手术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手术。

  • 标签: 功能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 激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鼻窦炎鼻内手术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并予以鼻内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75例,并对术后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经分析得到患者术后1d、3d、7d发生睡眠障碍分别为65例(86.67%)、58例(77.33%)、49例(65.33%);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负性心理、术区疼痛、咽喉部干燥、呼吸方式改变不适以及相关外界因素干扰等。结论:在鼻窦炎患者术后睡眠障碍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咽喉部舒适护理、术前呼吸模式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可对其睡眠质量予以改善,提升生命质量,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睡眠障碍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 标签: 骨化纤维瘤 颅底 影像导航 鼻窥镜 手术入路 副损伤
  • 简介:上海市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拟定于2005年5月18—21日在上海举办神经内临床应用学习班暨神经外科进展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Garton教授、威斯康幸大学Badie教授、世界神经外科联谊会副主席Choi教授、汉城大学神经科学学会主席Yoo—HunSuh教授以及周良辅教授、罗其中教授、张亚卓教授和江涛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及现场手术演示。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临床应用 神经内镜 学习班 神经科学学会 神经外科专家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42例。结果成功造瘘39例,因术中出血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4例、造瘘口少量出血3例,术后短暂发热21例、可疑感染1例、头皮切口漏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4±2.7)个月;改善36例(85.7%),无改变4例(9.5%),恶化2例(4.8%)。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侧脑室缩小33例(78.8%),侧脑室无明显变化但前角间质性水肿减轻5例(11.9%),侧脑室无变化4例(9.5%)。结论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联合优质干预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102医院收治的行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联合优质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并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睡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优质护理 胃肠功能 疼痛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实施个体化康复计划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参照加拿大WOMAC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对93例膝关节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早期有计划的康复锻炼。结果:优30例(32.3%),良46例(49.5%),差4例(4.3%);优良率合计为81.8%。结论:关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合个体化的康复计划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利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关节镜下治疗 康复计划 关节镜治疗 个体化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安全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的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治疗的POP患者40例,对患者手术前后的POP-Q评分、PISQ评分、PSQI评分予以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盆腔各位点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SQ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PISQ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可有效恢复POP患者阴道正常解剖位置,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POP-Q评分 PISQ评分
  • 简介:《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12年2月19日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史红到会致辞。史社长对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委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杂志创办5年来,充分发挥电子期刊的优势和特色,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脑血管病 电子版 编委会 杂志 电子期刊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昂微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正常生活4例,生活自理2例,需人帮助3例,卧床5例。结论显微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人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 手术 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下经单鼻孔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进行的10例内下单鼻孔手术。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例,高泌乳素腺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5例,鞍前型5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8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术野大而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导航 内镜 垂体腺瘤 蝶窦变异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评估内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内镜辅助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经外侧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