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患者,58岁,因胸闷伴胸痛、心慌不适我院就诊,以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收入院。患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型B型,Rh(D)阳性,Hb:106g/L。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行全弓置换术,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 简介: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11-07-21,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起止日期用字线“”表示,例:2010-07-21-2011-07-21、2011-07-21-08-31、2011-07-21-31,分别表示2010年7月21日至2011年7月21日、2011年7月21日至8月31日、2011年7月21至31日。当月、日个位数十位加“0”。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2003年不能简写为03年。

  • 标签: 阿拉伯数字 数字式 位数
  • 简介:目的:探讨前S1蛋白(Pre—S1)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0例。分别测定每份患者血清中HBV标志、前S1蛋白HBVDNA。结果: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97.2%(70/72),HBVDNA阳性率100%(72/72)。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60.1%(107/178),HBVDNA阳性率63.5%(113/178)。前S1蛋白HBVDNA总符合率为89.6%(224/250),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VDNA总符合率为54.8%(137/250),2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HBsAg(-)中检出前S1蛋白阳性2例。结论:前S1蛋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且可弥补由于HBsAg基因编码区突变造成漏诊。

  • 标签: 前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等参数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4例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常规血液分析。收集各组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各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WBC总数比正常对照组略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体积分布宽度(MNV-S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MNV曲线面积达到0.879,MNC曲线面积达到0.756。MNV≥140,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82%。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好早期诊断提示作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阴性 中性粒细胞 VCS
  • 简介:目的:①对我院输血科过去段时间工作进行评价;②从输血反应层面,探讨输血发展方向。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情况,结合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结果:①未发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总计917人次;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已成为个例,而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确是大面积存在,且不受重视。结论:①我院输血科很好地保障临床安全用血任务;②控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以后输血发展方向。

  • 标签: 溶血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发生率 发展方向
  • 简介:目的:比较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蛋白、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低效价)与微柱凝胶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实验室检测中优势。方法:首先以微柱凝胶法直抗试验筛选阳性血液标本,然后对上述标本分别用高效价抗人球蛋白(效价≥1:512)、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做直抗半定量试验,γ中和试验。结果:微柱凝胶法易出现假阳性,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易出现假阴性。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未发现假阳性,而且凝集梯度明显,易于结果判断分析。结论: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AIHA直抗试验中,较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与微柱凝胶法具有结果更加准确明显优势。

  • 标签: 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蛋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优势
  • 简介: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方式,科学与合理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

  • 标签: 不合理输血 原因 合理输血 策略
  • 简介:为促进我国输血医学整体发展,提高临床输血理论水平,介绍国际输血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新业务新技术。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定于2008年5月7日~5月10日海南省三亚市召开2008年学术研讨大会。

  • 标签: 临床输血 学术研讨 输血协会 委员会 中国 医学整体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红蛋白(Hb)24h动态法评估手术患者失血量。方法:选择住院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类别分择期手术组(42例)非择期手术组(54例),比较Hb24h动态法失血量临床常用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同时分析Hb24h动态法2组间失/输血比、达到预期Hb比率输血过量不足率等指标。结果:择期手术组Hb24h动态法失血量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非择期手术组Hb24h动态法失血量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统计学意义(t=15.98,P〈0.01),择期手术组失/输血比明显低于非择期手术组(χ2=115.95,P〈0.01),输血后达到预期Hb比率择期手术组非择期手术组间差异统计学意(χ2=4.92,P〈0.05),其中,择期手术组发生过量不足有2例,而非择期手术组发生11例。结论:Hb24h动态法优于称重+计量法,具有精确简单易行优点,设定患者术后HB目标值后,效果更佳,为临床医生输血科提供客观输血指标,极大地减少了因输血带来风险,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性应用,但应注意患者就诊前失血量因机体代偿变化引起Hb假性增高。

  • 标签: Hb的24h动态法 称重法和计量法 手术患者 失血量
  • 简介:"黏"与"粘"使用中容易混淆,常有的根据第5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解,这2区别的。这2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

  • 标签: 使用规范 “粘” 词典 汉语
  • 简介:"黏"与"粘"使用中容易混淆,常有的根据第5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解,这2区别的。这2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

  • 标签: 使用规范 “粘” 词典 汉语
  • 简介:目的:评估种改良血浆置换术治疗成人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确诊116例重型ITP患者随机分组进入A、B、C组,A组为改良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43例患者,B组为传统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37例患者,C组为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治疗36例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浆蛋白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提升及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比较,A组提升血小板速度及幅度方面更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清除血小板相关抗体能力更强,者间差异统计学意义。A、B、C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时间、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血浆球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置换后24h内浮肿、头晕、乏力症状发生率较B组有所升高,但A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发生率较B组明显下降。结论:改良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重型ITP中疗效明确,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及传统血浆置换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较传统血浆置换降低,不受血浆供给限制,随时可以开展,可节约大量血浆。但有可能发生低血浆蛋白血症,尤其低球蛋白血症,需要积极预防。

  • 标签: 血浆置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 简介:临床输血现代急救及预防疾病重要措施。但是,输血具有风险,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随着输血医学发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临床输血工作者研究重要课题。本文影响临床输血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用血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输血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适应症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患者72例(治疗组)应用全血治疗患者66例(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全血应用洗涤红细胞对于贫血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提升无显著差别,而2者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保证采集血液质量安全有效。方法:分别收集管理前(2008、2009年)、管理后(2010年)采血现场空气、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其合格率,观察加强对采血现场环境、材料、人员、过程等各个环节管理成效。结果:加强管理前空气合格率为95.8%,面合格率为97.9%,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100%,加强管理后空气、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严格加强采血现场各个环节管理,能减少细菌污染,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 细菌污染 采血现场
  • 简介:数字使用中注意事项:①尾数"0"多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数。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如1800000可写成180万;142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000字不能写5千字。

  • 标签: 数字使用 期刊 编辑工作 注意事项
  • 简介:表应具有"自明性",表内容不可与文字、插图重复。表应随正文,般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律用阿拉伯数字依序连续编排序号,统从1开始,只有表则应标明"表1"。文中应按表序排列。般采用"三线表",除上下表线(正线)外,加排表头横线(反线)。

  • 标签: 使用规范 表格 论文 阿拉伯数字 三线表 文字
  • 简介: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正常运行血液安全重要保障,检验设备完善管理设备正常运行前提。

  • 标签: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简介:目的:研究维吾尔族Rhesus盒意义。方法: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杂合Rhesus盒。结果:维吾尔族随机非血缘关系RH阴性者94.44%为RHD-/RHD-型,2.78%为RHD+/RHD-型,2.78%为RHD+/RHD+型。结论:Rhesus盒检测方法种分析RHD基因结构纯合子杂合子技术,可用于遗传学新生儿溶血病研究。

  • 标签: RH血型 Rhesus盒 维吾尔族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评估从血管到血管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国家制定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