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经皮扩张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55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气管切开术,实验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除术,对比两组危重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参照组危重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的术后合并症产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结合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治疗应用于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符合条件的36例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并将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基线资料相似患者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12月,比较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治疗成本。结果球囊扩张组术后2周内镜复查,幽门狭窄口通畅29例,7例患者经再次球囊扩张后幽门狭窄口通畅,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19次;其中显效3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幽门口直径为(10.4±1.8)mm,明显大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12月,平均随访(30.7±2.8)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扩张后14~30个月出现再梗阻后,复发率为11.11%,患者再次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症状缓解,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89次。球囊扩张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0.4)d,短于传统手术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328.7±154.2)元,低于传统手术组,治疗随访时平均体重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扩张扩张时发生胃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6%,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确切,是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治疗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评价。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审核后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名,观察组患者50名,医护人员让对照组患者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在实验研究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措施下纯音测听力值、咽鼓管压力、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纯音测听力值、咽鼓管压力、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结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咽鼓管球囊扩张 鼓膜切开置管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14日至2017年5月14日期间我院烧伤整形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复合皮移植术治疗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0%)、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18.12±2.36)d、创面愈合时间(12.79±1.65)d、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数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与此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能够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大大改善患者心脏的功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依那普利 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2月-2017年4月选取的87例扩张心肌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组,常规组(40例,实施院内常规护理干预)、延续组(47例;院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对不同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评分均比延续组患者各项目评分低,SAS(53.4±2.1)分、SDS(52.6±1.9)分均高于延续组(50.6±1.7)分、(50.1±1.2)分,6min步行距离(348.2±60.8)m短于延续组(437.1±64.3)m,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护理干预方法之一。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延续性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4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P<0.05);观察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晨间测定值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am),晚间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p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罗红霉素 氯溴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3.72%、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综合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3.72%、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数据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136例和脑梗死组18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比三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及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进行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结论在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过程中各种血管通路的应用体会,总结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对血管通路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心血管内科治疗心绞痛疾病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心绞痛患者资料100例进行总结,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接受药物治疗,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心绞痛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半年的随访显示,100例患者没有产生死亡病例,患者生存率为100%,其中25例患者产生心血管事件,1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疾病复发,1例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患者产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产生心力衰竭。结论临床心血管内科治疗心绞痛疾病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其缺血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治疗效果理想,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内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有45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情况,占总数的90.00%,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24例心肌缺血,22例ST段变化,1例Q-T延长,1例U波明显;各型心律失常患者有1例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肥大,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律失常以及房室肥大为主。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心电图也会有所改善。结论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及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较紧密,通过心电图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ST段变化 ST段变化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之后的COS评分指标。结果经过COS评分,实验组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及心理问题,加快康复速度。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患上了血管性头痛方面的疾病,从而促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也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年轻群体的身体健康拥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血管性疼痛,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血管性头痛的病因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的血管性头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中医药 血管性头痛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对于提高血管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后)51例和对照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前)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96.08%>84.44%)相对更高(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率(3.98%<15.56%)相对更低(P<0.05)。结论基于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帮助其快速、有效的恢复健康。

  • 标签: 血管外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总结脑血管造影DSA术常见的并发症,分析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5例,其中,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为7例,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7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规范耐心细致的操作、掌握一些技巧,多数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都是可预防和避免的。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DSA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