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产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院治疗的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作为实验组,在同时期选择6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母婴结局以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实验组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率大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胎儿窘迫情况,加大产妇产后出血几率,也会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应该加大重视。

  • 标签: 妊娠合并 血小板减少 母婴结局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高症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和新生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高症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娩护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产妇自然分娩比率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初产妇36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第一产程(8.21±1.03)h、第二产程(1.22±0.32)h、第三产程(0.33±0.12)h,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SDS(28.22±1.02)分、SAS(29.30±1.3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护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能缩短产程时间,值得研究。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产程 自然分娩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7月-2017年2月收治高龄产妇1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助产护理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记录相关指标。结果助产护理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例数较常规护理组多,助产护理组的自然分娩率77.05%,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9.02%。常规护理组剖宫产例数较助产护理组多。助产护理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助产护理干预能够减轻高龄产妇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龄产妇的分娩,同时减少了产妇分娩的时间,护理效果较为明显。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出血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病例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试验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产妇产后48h出血量,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睡眠指数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在产后48h出血结果比较中,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试验组产后出血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且试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量改善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 睡眠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高龄产妇实施优质助产护理对后期产程及分娩方式选择上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妇产科生产的83例高龄(≥35岁)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按就诊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3例,给予优质助产护理)、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围产期护理)两个组别,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程所需时间与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高龄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优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有助于减轻产妇痛苦程度,增加顺产信心,能明显提升顺产率,同时还可有效缩短产程。

  • 标签: 助产护理 高龄产妇 妊娠结局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妊高症产妇优质护理法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558.70±110.34)mL,与对照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687.05±124.20)mL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6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的效果比较好,有助于降低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提升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妊高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产后宫缩痛产妇恢复效果,研究和探讨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宫缩痛的产妇中随机挑选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设为对照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设为试验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产后宫缩痛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产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明显占据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的恢复中,不仅能够减轻产妇疼痛程度,而且能够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宫缩痛 中医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8例妊高症所致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随机将这些产妇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各有24例产妇。我院对常规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优质组产妇进行延续性护理,然后比较对两组产妇进行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后,优质组产妇产后24h内的出血量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妊高症 干预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h、24h的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更低,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99.56±10.46)ml、(132.20±18.68)ml,且观察组产妇止血时间为(2.12±0.56)h,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及时止血,减少出血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妊高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妊高症的30例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有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生存质量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比研究组多,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比研究组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妊高症产妇产后的出血量,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总满意度与生存质量。

  • 标签: 产后出血 优质护理 妊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妊高症产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先兆子痫、子痫发生率分别为48.84%、27.91%,所生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31±0.67)分;研究组患者先兆子痫、子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3.26%、2.33%,所生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4±0.83)分。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且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高,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降低了产妇的高血压症状,同时新生儿质量也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方式 妊高症产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高症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和新生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高症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产妇作为实验的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试验组在护理时给予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子宫脱垂改善的有效率、尿失禁改善的有效率以及盆底肌力改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产妇实施护理时,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方法,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妇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90例妊高症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对妊高症产妇总出血量进行比较,护理组产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护理组产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够让血压恢复正常,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护理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16例产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58例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8例产妇则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综合对比2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经临床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58例产妇的护理成效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58例产妇,且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取得确切的护理成效,且可显著提高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产妇的预后康复,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优质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5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4%、治疗依从性98%,对照组产后出血率26%、治疗依从性72%,p<0.05;组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对比,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缩减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并提高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产妇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会阴侧切分娩初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剖宫产初产妇200作为对照组。完善相关检查,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会阴疼痛等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9.50%、盆腔器官脱垂Ⅱ期19.50%、会阴疼痛6.50%,均与对照组产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21.00%、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93.00%、阴道动态压力异常76.00%,均与对照组产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中行会阴侧切,会对产妇盆底功能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在临床实践当中,必须严格把握阴道侧切指征,充分结合产妇会阴条件,对各项相关指标严密监测,以减少不良影响。

  • 标签: 会阴侧切 初产妇 产后 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24小时内按摩开奶与第二天按摩开奶后对产妇3天血清PRL的动态变化、奶涨发生程度;探讨产后24小时按摩开奶对产妇血清PRL、奶涨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与初产妇100例,100例孕妇随机划分为2组各50例,产后24小时内按摩开奶为对照组,产后第二天按摩开奶为观察组,2组均在产后化验血清PBL,对照2组奶涨情况、奶涨评分情况。结果开奶前2组血清PBL水平,p>0.05;产后3天2组血清PBL水平比产前均有所增加,p<0.05;观察组按摩开奶3天后血清PBL提升到(35.11±4.65)ng/ml,对照组产后3天提升到(15.65±1.12)ng/ml,2组对比,p<0.05;产后奶涨引起的乳房疼痛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产后24小时内按摩开奶可提高血清PRL水平,能够有效的减少奶涨后疼痛感以及提升产后哺乳效果,且可以减少乳腺炎发生率、降低产后积乳,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产后开奶时间 按摩开奶 涨奶 血清PRL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产科7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施以传统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