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调控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自噬,探讨其对静脉血栓再通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法取大鼠骨髓EPCs,体外诱导分化并鉴定。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模型。实验分为4组:单纯生理盐水组(对照组,A组)、单纯3-MA组(5mmol/L3-MA,B组)、单纯EPCs组(C组)和3-MA联合EPCs组(5mmol/L3-MA作用于EPCs24h,D组),每组各20只大鼠。在血栓形成后的10天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各组试剂,再过14天取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栓机化再通情况,并在镜下计数各组毛细血管数目,取其平均值。结果(1)D组经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发现新生血管最多,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mmol/L3-MA调控自噬后的EPCs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可促进大鼠静脉血栓再通,且比单纯注射EPCs效果更好。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3-甲基腺嘌呤 静脉血栓 自噬
  • 简介: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症,诊断不困难,治疗以止血、防止再出血与抑制胃酸分泌为主。虽然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药物仍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奥美拉唑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抑酸药物;生长抑素除抑制胃酸分泌外还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及出血血管。本文旨在比较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 标签: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生长抑素 疗效观察 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
  • 简介:目的探讨NO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管收缩反应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特别是NO与RhoA/ROCK通路问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大鼠(正常对照组,5只)、CCl4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实验对照组,6只)和经L-NAME处理的门静脉高压症大鼠(L-NAME处理组,6只)外周血和肠系膜动脉NO含量;利用血管灌流系统测定上述3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Westernblot分别检测3组大鼠肠系膜动脉NO-cGMP-PKG通路和RhoA/ROCK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的变化通过量.效曲线表示,运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出EC50值。结果(1)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L-NAME处理组大鼠平均门静脉压力分别为(6.2±0.9)mmHg(1mmHg=0.133kPa)、(13.9±1.7)mmHg和(16.6±1.3)mm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P〈0.05)。(2)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L-NAME处理组大鼠平均血清NO浓度分别为(43±5)μmol/L、(82±16)μmol/L和(45±9)μ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7,P〈0.05);L-NAME处理组大鼠平均NO浓度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3)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L-NAME处理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平均NO含量分别为(236±41)μmol/g、(407±82)μmol/g和(216±42)μmol/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9,P〈0.05);L-NAME处理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平均NO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4)与实验对照组大鼠比较,L-NAME处理组大鼠的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反应曲线左移,但未达到正常对照组大鼠反应曲线水平,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L-NAME处理组大鼠EC50分别为6.458×10-7mol、9.546×10-7mol和7.494×1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23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经股静脉切开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介入治疗。男8例,女15例;年龄36~76岁,平均59.3岁。血栓累及左侧髂股静脉者21例,累及右侧髂股静脉者2例。患肢表现为明显肿胀、疼痛,术前经血管超声诊断明确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经同侧股动脉顺行造影确诊Cockett综合征,对髂静脉重度狭窄段介入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28枚自膨式血管支架。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评价,21例患者符合治愈标准;2例患者符合治疗好转标准。结论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DVT的方法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腔内介入 取栓术 COCKETT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