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治疗颌骨囊肿中的效果和应用意义。方法:对23例颌骨囊肿病例进行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囊壁与邻近结构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结果:23例颌骨囊肿经开窗减压术后3~4个月囊肿均明显缩小,颌骨骨皮质再生良好;囊腔周围见放射状骨小梁结构,未完全消失的囊腔行Ⅱ期刮治术,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颌骨囊肿 开窗减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外科减压术中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外科减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为临床资料,其中患者年龄在18-55岁之间,在术前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状态、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手术准备阶段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在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外科减压手术当中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病症进行控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外科减压术中患者病情是动态变化的,在手术中采取有效的术中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 外科减压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病症,我们探究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共计8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44例患者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住院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减少了一定的手术时间,各项指标疗效更高;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64%)之间有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来说,治疗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临床的治愈率较高,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口腔颌面部囊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需予以颅骨减压术治疗。但术后脑积水是该病继发性的病变,其直接影响患者的脑组织和预后,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据报道,当前我国重度颅脑损伤颅骨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病率为10%-40%之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还易出现尿失禁、精神症状等临床症状。故本文立足于文献查找、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详细探究该病的发病成因,并总结其预防和治疗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颅骨减压术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病例.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处理进行讨论。结论硬膜下积液大多愈后良好,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应用钻孔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或两者兼用的治疗方法简易、安全、有效,更宜于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应用。结果本组9例手术治疗中,5例行钻孔外引流术,2例治愈,1例好转;2例积液复发;4例(包括复发2例)行钻孔引流+腰大池池置管引流,2例治愈,2例好转;1例单独行腰大池池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愈。

  • 标签: 去大骨瓣减压 硬膜下积液 钻孔引流 腰大池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胃肠减压下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患者,患者按常规做其他术前准备,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查肝功等,根据情况选择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液体疗法及能量支持,应用胃复安等促进胃肠蠕动药物。结果20例患者术后l-4天肛门排气(平均2天),4例有恶心症状3天。胆囊切除术病人,不常规胃肠减压是安全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并不增加病人腹胀,不延迟肛门排气时间。结论对非急性期择期手术者采用在无胃肠减压下进行胆囊切除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对腹腔其他脏器没有过度干扰,所以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良好,因此无胃肠减压下行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无胃肠减压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普外科手术后肠胃减压不适症及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6年 8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肠胃减压不适症患者 64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 32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术后护理干预法,对实验组 32例患者采用风险干预管理护理干预法;差异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患者的护理有效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 p> 0.05),有可比性。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肠胃减压不适症 护理体会
  • 简介:颅脑外伤患者中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达5%,其中视神经骨管段最易遭受损伤,挫伤或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障碍及失明。对这类患者早期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在1998年采用经鼻内镜下对4例患者进行

  • 标签: 颅脑外伤 鼻内镜 视神经管减压术
  • 简介:大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由于骨窗大、减压充分,降压效果好,但存在许多并发症,而大骨瓣开颅半骨瓣减压的应用具有许多优越性。回顾分析本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大骨瓣开颅病人150例,分成去大骨瓣减压(A组)和去半骨瓣减压(B组),把两组病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重型颅脑外伤 减压治疗 去大骨瓣减压 半骨瓣减压 手术中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效果。方法对32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在术后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l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伤FI愈合良好,无继发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发生,术后无癫痫发作。头颅CT复查示无钛网变形及移位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颅骨缺损综合征消失,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内压正常时修补颅骨缺损有助于脑功能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颅骨缺损 早期颅骨修补 脑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000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207例面肌痉挛行MVD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无一例死亡,15例(7.2%)在术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给予加压包扎(13例),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头高脚低位(2例)处理后出院时积液基本消失,48例(23.2%)出现面瘫,20例(9.7%)出现听力下降,12例(5.8%)出现耳鸣。术后随访1~7.3年,(4.2±2.7)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面瘫及耳鸣患者全部恢复,10例(4.8%)仍有听力障碍,其中6例(2.9%)为耳聋。结论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听力下降是MVD的主要并发症,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可逆转,听力障碍是远期主要的并发症,术中注重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大鼠 爆破性减压 脊髓损伤 复合伤 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