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简要叙述常用中药材(饮片)真伪的试鉴别方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准确,适合基层药品稽查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中应用。

  • 标签: 水试法 鉴别 中药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进行治疗后改善患者血清胃素和丙二醛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诊治疗的急性胃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司帕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进行治疗,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均经过1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胃素水平和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胃炎 盐酸铝凝胶 血清胃泌素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联合胃素 17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68例胃部疾病患者,于 2016年 07月 --2017年 07月间在我院经胃镜检查予以确定,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即萎缩性胃炎组( n=17)、浅表性胃炎组( n=17)、胃癌组( n=17)、胃溃疡组( n=17),而后选择同期到我院行胃镜检查一切正常的 17例健康者,作为常规组。在行胃镜检查前,采集各组空腹静脉血 3ml,血清分离并予以冷藏储存,利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胃蛋白酶原( PGⅠ、 PGⅡ)、胃素 17( G-17)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胃癌组患者的 PGⅠ水平较常规组更低,而胃癌组患者的 PGⅠ水平较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其他组,胃溃疡组患者的 PGⅠ水平上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 PGⅠ水平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意义( p>0.05)。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 G-17水平较其他组更低,胃癌组患者的 G-17水平较其他组更高,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各组 PGⅡ水平,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筛查中,胃素 17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提升胃癌诊断符合率,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泌素 17 血清胃蛋白酶原 筛查价值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噬是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机制,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机体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而外体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最近研究发现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自噬水平均异于正常内膜组织;EMs患者可能分泌特异性外体6。自噬与外体或许会成为EMs诊断和治疗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噬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304例,根据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两组,对照组(152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观察组(152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两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进行检测、比较。进一步将HP感染的患者进行胃癌筛查,胃癌组53例,非胃癌组99例,对两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血液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G-17(16.32±4.08VS12.18±3.41pg/mL)、PGⅠ(146.53±31.51VS121.98±32.83μg/L)、PGⅡ(15.71±4.11VS11.84±4.78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HP感染患者中胃癌组与非胃癌的G-17、PGⅠ、PGⅡ进行比较,HP感染的癌症患者血清G-17(17.74±4.12VS15.25±3.57pg/mL)、PGⅠ(154.89±32.75VS139.56±30.25μg/L)、PGⅡ(16.54±4.59VS14.93±4.23μg/L)水平均高于非癌症患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升高,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与HP感染、胃癌有关。

  • 标签: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幽门螺杆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膀胱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片、淋清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1~2020-8从我院选取患者一共8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片、淋清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尿痛、尿急以及尿频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尿痛、尿急以及尿频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短,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膀胱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片、淋清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片 泌淋清胶囊 急性膀胱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剖腹产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早期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与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时间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模式 剖宫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剖宫产患者的产后护理中实施乳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乳汁分泌情况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乳护理,观察对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分泌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母乳喂养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泌乳护理 生活质量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经过该技术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仍保留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愈合。此项技术的建立为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具有可比性的种子细胞来源。本次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体在皮肤老化方面的作用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肤老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乳汁淤积产妇中应用乳房按摩联合电动吸乳器的临床护理应用的意义。方法:本次主要是选择了在我院进行诊疗的50名产妇,按照其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进行试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乳房胀痛程度和乳开始时间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联合护理组的产妇乳开始时间为(10.01±0.23),比另一组更早(t=3.125,P=0.001);同时经试验得出联合护理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占据最多的为无痛,有10人;要比另一组胀痛程度更轻(x =70.819,P=0.000)。结论: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的联合护理方式对乳汁淤积产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电动吸入器 乳房按摩 乳汁淤积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针对性产后护理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2021年4月-2022年10月行剖宫产的56例产妇,并将产妇分为以针对性产后护理为主的观察组和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对照组。对2组护理模式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子宫复旧时间、产后48h乳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产后护理不但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妇产后早期肛门排气,同时还能够使产妇子宫复旧时间得以缩短,促进其乳量的增加。

  • 标签: 针对性产后护理 剖宫产 早期肛门排气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素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0月~2024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通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素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胃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清胃素水平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应用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清胃素水平,值得推荐。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根除 消化性溃疡 血清胃泌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时间的改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某时段内产妇120例展开研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体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和乳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98.3%,对照组86.6%;观察组开始乳时间(4.56±1.23)h,48h时乳量(38.56±7.55)ml,72h时乳量(80.56±15.56)ml;对照组分别为(11.03±1.25)h、(25.25±5.56)ml、(45.55±10.23)ml;观察组产妇产妇乳相关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

  • 标签: 个体化干预 母乳喂养成功率 泌乳时间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患者血清胃素、残胃PH的变化情况。方法41例限期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前及术后第1、7天空腹血清胃素;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经胃管抽液测残胃PH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胃素呈V形曲线。胃癌切除术后第1天患者的血清胃素值较术前明显下降,于术后1周恢复到近术前水平。胃酸水平较术前增高并于术后略有降低,且远端胃癌根治术升高水平高于近段胃癌根治术。出现胃肠功能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胃素及胃酸PH的改变可能影响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产后乳房护理对提高乳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本文所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6例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产后乳房护理,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乳量、并发症发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1个月乳量为41例,占65.07%,产后2个月为27例,占42.85%,产后3个月20例,占31.74%,对照组产后1个月乳量为26例,占41.26%,产后2个月有12例,占19.04%,产后3个月8例,占12.69%,观察组的乳量充足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发生乳腺炎,有2例发生乳房胀痛,对照组有9例发生乳腺炎,有8例发生乳房胀痛,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82%,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2.53%,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有效的产后乳房护理能提高产妇的乳量,减少产妇产后乳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产后;乳房护理;乳量;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0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饮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的影响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摸球法随机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对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4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对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的乳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母乳喂养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乳汁足量分泌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剖宫产术后产妇 泌乳 胃肠功能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时间的改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某时段内产妇 120例展开研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体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和乳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 98.3%,对照组 86.6%;观察组开始乳时间( 4.56±1.23) h, 48h时乳量( 38.56±7.55) ml, 72h时乳量( 80.56±15.56) ml;对照组分别为( 11.03±1.25) h、( 25.25±5.56) ml、( 45.55±10.23) ml;观察组产妇产妇乳相关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 p< 0.05。

  • 标签: 个体化干预 母乳喂养成功率 泌乳时间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效果及对乳始动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100例分娩产妇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50例分娩产妇为试验对象(对照组),将另外50例分娩产妇为试验对象(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效果、乳始动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产妇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产后48h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产妇实施产后早期乳房护理的乳始动时间早,母乳喂养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早期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效果 泌乳始动时间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癌筛查中应用胃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体检科体检人群中胃素G17阳性体检者100例,同时选取同期2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将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