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经刺激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促醒作用。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刺激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GCS评分,研究组≈对照组(P>0.05),护理后,GCS评分:研究组>对照组(P

  • 标签: 系统护理 急性重症脑外伤 术后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为了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对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对20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的外周血样品,加入佛波醇酯、伊能霉素、莫能霉素体外刺激培养4小时,以3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Ⅰ(分泌INF-γ、INF-α)、Ⅱ型(分泌IL-4、IL-5和IL-10)细胞比例。结果表明:G—CSF动员前外周血CD3^+IFN-γ^+、CD4^+IFN-γ^+和CD8^+IFN-γ^+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2%(0%~45.9%)、1.3%(0%~23.8%)和1.5%(0%~22.2%),G—CSF动员后前述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19.2%(0%~53.9%)、9.5%(0%~49.5%)和7.5%(0%~38.1%)。动员前CD3^+IL-2^+、CD4^+IL-2^+、CD8^+IL-2^+T细胞比例分别为1.5%(0%~31%)、0.8%(0%~30.0%)和0%(0%~5.3%),动员后比例亦明显升高,分别为25.7%(0%~51%)、19.8%(0%~39.7%)、4.6%(0%~20.9%)。T细胞各亚群的IL-4阳性细胞比例在动员后升高不明显。移植早期aGVHD发生组供者的Tcl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无aGVHD组。动员后高Tc2比例组,其受者中、重度aGVH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Tc2比例组(分别为20.0%和77.8%)。结论:G—CSF动员使供者外周血的Ⅰ型T细胞比例增加,动员后高Tcl细胞比例与移植早期aGVHD发生相关.Tc2比例与中重度aGVHD发生率负相关。

  • 标签: G—CSF动员 T淋巴细胞亚群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植物灭螺剂-螺威(TDS)与50%氯硝柳胺乙醇铵盐(WPN)两种灭螺药物的两种现场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和CBM数据库,纳入比较TDS和WPN现场灭螺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浸杀法灭螺时,与WPN相比,TDS施药后1d、3d的钉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7d的钉螺死亡率较低[RR=0.96,95%CI(0.93,1.00),P=0.04]。使用喷洒法灭螺时,WPN与TDS施药后1d、3d、7d、15d后的钉螺死亡率以及15d后的活螺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GRADE系统评分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中等或低级。结论与WPN相比,TDS达到了天然源杀螺剂现场评价的要求,对钉螺的杀灭效果较好,其存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螺威 氯硝柳胺乙醇铵盐 灭螺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刺激性康复护理用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及促醒作用作探究分析。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患

  • 标签:
  • 简介:背景:细胞因子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其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中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前,出现时,出现第4天,第7天,完全消失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时各细胞因子水平最高,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第7天次之。各时相白细胞介素8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第4天最高。以上结果提示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辅助诊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指标。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移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物抗宿主疾病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层或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隆鼻治疗鼻尖低平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鼻尖低平整形治疗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患者手术方案差异分组,将接受单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隆鼻者设为对照组(n=37)、接受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隆鼻者设为观察组(n=38)。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鼻长、鼻尖高度、鼻尖两顶尖间距、鼻尖角度指标差异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1)观察组术后鼻长(46.82±4.53)mm、鼻尖高度(22.65±1.91)°、鼻尖两顶尖间距(5.92±0.35)mm、鼻尖角度(83.25±0.71)°,较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结论:单层或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隆鼻治疗鼻尖低平均具有显著效果,但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术后鼻尖形态改善效果及自然度更为显著,可依据患者治疗需求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自体耳软骨移植物 膨体聚四氟乙烯 隆鼻 鼻尖低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采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收治早期宫颈癌患者76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为IA~ⅡB期宫颈癌.观察两种手术形式对患者膀胱功能所造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手术在具体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为(11.28±3.14)d,对照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为(20.12±8.76)d,研究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7.84±42.9)min、(488.72±225.46)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0.41±36.89)min、(572.45±240.37)ml,两组患者所存在差异均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对期实施为其3年随访工作,研究组当中无出现复发状况,对照组当中出现1例复发患者.结论针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能够对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关键词早期宫颈癌;植物神经系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87-02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graft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功能不良 纯化CD34+细胞
  • 简介:目的以往的研究显示具有SNFI小鼠抗核抗体独特型的多肽对SNFl,B/W,MRL/+小鼠的肾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独特型多肽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雌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C57BL/10×DBA/2)FI27只,其中15只为多肽实验组小鼠,12只为对照组小鼠。两组小鼠均于24周龄左右处死,观察两组小鼠体重,尿蛋白,肾脏组织学变化,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皮下注射多肽4周时,实验组小鼠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在皮下注射多肽12周时,实验组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肾脏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下注射独特型多肽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对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肾脏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抗核抗体独特型多肽 体重 蛋白尿 肾脏病理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菲星球植物脂肪牛肉粉对早产儿(胎龄≤37周)和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2.5 kg)实现早期追赶成长和体质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地区三甲医院 2022 年 2月于某地医院治疗或体检婴幼儿120例,分为早产儿组(早产儿40例)、低体重儿组(低出生体重儿40例)和对照组(同期出生的健康正常出生体重且适于胎龄儿4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早产儿组和低体重儿组在饮食指导的基础上加用丹菲星球植物脂肪牛肉粉喂养1袋/次,一日三次,连续喂养2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追赶成长情况、MDI(智力发展指数)和PDI(运动发展指数)。结果:治疗前早产儿组和低体重儿组在追赶成长情况、MDI和PDI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早产儿组和低体重儿组在MDI 和 PDI 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早产儿组和低体重儿组追赶成长情况、MDI和PDI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采用丹菲星球植物脂肪牛肉粉喂养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追赶性生长,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发育,值得应用。

  • 标签: 丹菲星球植物脂肪牛肉粉 早产儿 低体重儿 体重追赶 体质改善
  • 简介:目的利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并评价移植物走形与骨隧道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l1月收治的76例(男33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33.4岁)ACi。单束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进行双源Crr三维重建。根据患者ACL移植物与骨隧道的位置分为3组:撞击组22例(ACL移植物与髁间窝存在撞击),偏后组2l例(胫骨隧道位置偏后),满意组33例(胫骨隧道及ACL移植物位置满意)。测量并比较3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Fx、Fv)和胫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Tx、Ty)。结果76例患者均成功重建r隧道及移植物图像。撞击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6%±1.2%、22.4%4-1.1%,Tx、Tv平均分别为53.6%±2.O%、34.7%±1.7%;偏后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4%±1.O%、23.7%±1.4%,Tx、Tv平均分别为56.8%±0.8%、50.9%±1.3%;满意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1.7%±1.O%、23.3%±1.1%,Tx、Ty平均分别为55.4%±1.6%、43.0%±1.9%。3组患者的Fx、Fv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rx、r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后组、满意组的.rx均高于撞击组,偏后组Ty〉满意组Ty〉撞击组Tv,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舣源CT能够清晰重建术后骨隧道及ACL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从而指导术者改进手术。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双源CT
  • 简介: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单个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分析MS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VHD的发生程度减轻,存活率提高,而CD4/CD8比值在GVH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组中的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1.55±7.58%、93.20±2.69%,在GVHD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90±1.90%、57.17±6.79%,实验组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GVHD组中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能有效抑制HSC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同时MSC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CD4^+CD25^+调节性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定位点及移植物直径变化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分别进行移植物一致、不同隧道定位点的对比分析和定位点一致、TT-TG对比。结果 在隧道直径为7mm时a组TT-TG值显著小于A组水平,隧道直径为8mm时b组TT-TG值显著小于B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定位点 移植物直径 膝关节旋转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输注G-CSF动员的自体脾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GVHD阳性对照组(controlgroup)、移植后1d受者细胞输注组(+1dgroup)、移植后4d受者细胞输注组(+4dgroup)、移植后7d受者细胞输注组(+7dgroup)。输注3×10~7的G-CSF动员后的受者脾细胞,观察GVHD临床体征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细胞亚群及其FasL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4d组的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中位存活时间〉60d,显著高于对照(24d)、移植后1d(21d)和移植后7d组(28d)(P〈0.01),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d,输注G-CSF动员的受者脾细胞能抑制供者T淋巴细胞的FasL的表达,显著减少GVHD的发生。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淋巴细胞 凋亡相关因子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