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后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其中护理组患者在胃肠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在腹部术后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治疗效果,对提升花着术后胃肠功能功能恢复,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胃肠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 标签:
  • 简介:目的容量控制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equilibrationtest,PET)可以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动功能,对优化腹膜透析存腹时间提供依据,但是不能预测腹膜液体转运功能。所以,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拟合对不同超滤功能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进行评估。方法纳入研究患者包括每天使用3~4袋2.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超滤功能差组)和使用3~4袋1.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功能好组),两组患者在上述透析处方下都能达到足够的液体清除。所有入组的患者都要求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腹膜透析换液情况,以评估腹膜液体转运功能。结果本研究包括了17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其中9名为超滤功能差组,8名为超滤功能好组。与超滤功能好组相比,超滤功能差组的患者每天更多的处于高葡萄糖(P<0.01)环境中,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D/Pcre)更高(P<0.05),有更高的腹膜液体吸收率(Ke)(P<0.01)。结论与超滤功能好的患者相比超滤功能差的患者的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超滤能力差的患者腹膜液体吸收率更高。

  • 标签: 腹膜透析 流体力学 超滤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理疗训练,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功能与心理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训练,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理疗训练 肢体功能 心理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3月 104例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52)和对照组( 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泌尿造影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预防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恢复

  • 标签:
  • 作者: 饶利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7期
  • 机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近年来,但脑卒中的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1]。脑卒中(apoplexy)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曾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2]。据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资料统计每40s就会出现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大约有69%~80%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后,约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不精确,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影响深远[3]。功能性电刺激(FES)是一种广泛的用于康复的技术,利用电流激活神经支配四肢受脊髓损伤引起的麻痹影响,头部受伤,中风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过FES训练可以在日常功能性活动中得到运动、本体感觉及认知的综合输入,使患者的自主性活动和使用患手进行功能性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4]。近年来,康复医学领域的前辈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本文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手运动功能对促进其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截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28例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64例/组),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手运动功能训练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指数较治疗前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然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手运动功能训练临床效果显著,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偏瘫 康复治疗 手运动训练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重点观察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从我院最近一年(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其中包括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在接受康复治疗后,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上下肢肌力以及Fugl-Meyer/Barthel评分上,与对照组33例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并改善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储备功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2例为对比组,对患者实施血液检查,记录结果,对比两组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试验60min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峰值、峰值/基础值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24h尿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尚正常,储备功能降低。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 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吞咽功能治疗仪在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4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和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吞咽功能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8%和44.4%;吞咽功能康复率分别为92.6%和70.4%。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吞咽功能治疗仪 脑梗死患者 吞咽功能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手烧伤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均应用瘢痕整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常规护理的结合方式,合并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对比两组两组Carroll氏上肢功能量表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在两组Carroll氏上肢功能量表评分上,合并干预组的指标情况更优,在两组满意度评分上,合并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部烧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的结合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手部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手烧伤患者群体中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功能锻炼 手烧伤整形患者 手部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6项指标联合检测评价甲状腺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6-2020.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两组均为40例,同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甲状腺功能6项指标检测,比较三组指标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甲亢组FT3、FT4、T3、T4、TG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甲减组FT3、FT4、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TGAb、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甲状腺功能6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确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指标 检测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路径护理对其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30,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路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恢复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各时间的疼痛程度,最后再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现象。结果:研究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6.67%,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离床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与住院时间各为(5.33±1.36)、(1.15±0.35)、(10.52±1.64)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h、12h、3d与7d的VAS评分分别为(2.85±0.53)、(2.01±0.42)、(1.47±0.34)、(1.03±0.1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路径护理,能够显著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从而有利于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功能锻炼路径护理 疼痛程度 肢体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对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定为78例在我院诊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8月到2022年9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SD、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均未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VEDD、LVESD明显缩小,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人小气道功能障碍疾病,分析患者肺弥散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为这类疾病的肺功能评定提供指导。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4月于我院呼吸科就诊或行常规肺功能检查的126例年龄超过68岁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临床资料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前组肺功能无异常,后组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观察患者肺及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对肺弥散功能与小气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判断。结果:分析组和对照组中MMEF、MEF25、MEF50三项指标与DLCO存在正相关(P<0.05),与KCO无关联性(P>0.05);肺弥散功能相关指标组KCO和DLCO比较得知,分析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组KCO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中差异不突出(P>0.05),而DLCO在中重度患者中水平更低,与轻度呈现典型差异(P<0.05);分析组中弥散功能相关指标异常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弥散功能异常与老年人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疾病具有相关性,可采取矫正后的DLCO指标来评估非职业性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肺功能情况,来提高阳性率。

  • 标签: 老年人 小气道功能障碍 肺弥散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5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护理方法不同分组比较,分别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系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为(86.9±2.4)分,明显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结果分别为16.0%和4.0%,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膝关节镜 功能恢复 系统功能锻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肢体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4例作为分析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基础组与分析组,每组22例。基础组接受常规护理,分析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分析组的生活质量、肢体和语言功能均优于基础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死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