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7月-2011年7yeu,采用俯卧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1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10例。结果10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成功,经近6-12个月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是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盆骨折骶髂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集束化护理预防妇科老年截石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老年截石手术患者8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暖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T2~T7时点试验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妇科老年截石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老年 截石位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脏器转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全脏器转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全脏器转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结论全脏器转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全脏器转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观察立卧血压测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性体位性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和降压治疗时测定立卧血压,观察立卧血压差值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在60例观察对象中,有35例立位血压较卧有下降,发生率为58.3%。血压下降范围在5-30mmHg之间,下降中位数为12mmHg。立位血压较卧下降超过12mmHg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立卧血压测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头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产科就诊的60例头难产产妇,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19日—2018年9月1日,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予以产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并分析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总产程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剖宫产率、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难产产妇选取产程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分娩结局,确保母婴平安。

  • 标签: 产程护理干预 头位难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特点和MRI表现探讨磁共振膝关节矢状扫描的改进,以提高膝关节ACL的显示率。方法选择成人膝关节140例,分别进行伸直、微曲和屈曲的垂直矢状和斜矢状的MR扫描,观察不同位置、不同角度ACL的MRI显示效果。结果ACL损伤在伸直垂直、斜矢状面完整显示率分别为46.7%、53.3%;微曲垂直、斜矢状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80.0%、85.0%;屈曲垂直、斜矢状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0.0%、100.0%。结论ACL在MRI上屈曲斜矢状面显示最佳,可作为诊断ACL损伤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MRI 斜矢状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明贴预防升桥侧卧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侧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贴以康惠尔透明贴,比较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发生压疮8例,而实验组病人术后发生压疮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对于升桥侧卧手术中压疮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 标签: 侧卧位 手术体位 压疮 康惠尔透明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安置妇科腹腔镜截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截石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安置,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截石思维导图”培训后指导安置。对两组患者安置体位耗时、体位满意度、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耗时为(5.30±3.30)min,对照组为(15.10±5.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对观察组体位满意度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截石思维导图”指引安置妇科腹腔镜截石,可以有效缩短全麻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医生对体位的满意度,可有效预防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思维导图指导 妇科腹腔镜截石位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枕后难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根据收治的时间不同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胎头旋转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经过胎头旋转法治疗后,顺产率为94.00%,产后出血率为8.00%,产伤率为6.00%,新生儿评分(8.31±1.20)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在枕后难产产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顺产率,降低母婴双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采取侧卧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第二产程采取侧卧分娩方式;对照组第二产程采取仰卧膀胱截石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的时间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撕裂伤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侧卧方式可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其它分娩方式,还可以降低阴道撕裂伤率,并减少了母婴不良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第二产程 侧卧位分娩 仰卧膀胱结石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良姿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自由体位,研究组采取良姿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效果等。结果研究组上肢肌张力0级、2级分别为50.0%、7.5%优于对照组22.5%、32.5%,比较差异显著;研究组下肢肌张力0级、2级分别为47.5%、10.0%优于对照组25.0%、22.5%,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68.47±7.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3.22±4.49)分,差异比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取早期良姿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偏瘫肢体痉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良姿位护理 脑卒中 急性期 偏瘫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婴幼儿患者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本中心急诊室200例静脉输液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头部低于双肩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头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其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头部低于双肩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头头皮静脉穿刺。

  • 标签: 婴幼儿 头皮静脉穿刺 2种不同头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俯卧通气技术在ICU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ICU病房住院的84例ARDS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评判标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俯卧位通气技术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侧卧分娩结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产科于2013年11月—2018年7月接收的23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无保护助产组和常规保护助产组。对两组自然分娩的产妇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无保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占比20.00%,会阴侧切占比18.26%,会阴水肿占比6.09%,常规保护助产组为31.30%、71.30%、2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无保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占比0.87%(1/115),与常规助产组相比7.83%(9/115),降低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侧卧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的助产方式不仅可以减少产妇的会阴损伤风险还降低了新生儿并发症的几率,对产妇和新生儿都起到保障作用,相比于常规的保护式助产反式优势明显,对临床护理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侧卧位分娩 无保护会阴接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截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截石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优质护理。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1.5%,护理满意度是8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3%,护理满意度是1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截石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截石位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脊柱外科俯卧手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方医院脊柱外科手术俯卧治疗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观察有无因体位摆放而导致的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采取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无因体位摆放而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79%(4/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对预后有良好的作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外科 俯卧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中应用术前眼注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的98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眼注视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1次成功率、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1±1.4)、手术1次成功率95.9%、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4%、22.4%、26.5%,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5±1.7)、手术1次成功率79.6%、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9.8%、79.6%、91.8%。结论术前眼注视训练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患者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1次成功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提高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 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查房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方法应用“三一体”即护士、医生、病人或病人家属共同参与进行护理查房与传统查房模式进行比较。结果三一体模式护理查房在提高护士主动学习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患者满意度及医护协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查房模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三一体”查房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查房方法。

  • 标签: 护理查房 三位一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难产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50例进入活跃期后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持续性枕后,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模式下适时产科干预组(观察组),传统待产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并进行适时产科干预,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进行常规待产。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39.8%,阴道助娩率为15.2%,剖宫产率为45.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4.8%,阴道助娩率为26.0%,剖宫产率为69.2%。结论确诊为持续性枕横、持续性枕后的孕妇给予全程优质人性化护理加适时产科干预,降低了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提高了产科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产科干预 剖宫产 阴道助产 自然分娩 产科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良肢摆放的依从性,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方法选定主题“提高患者良肢摆放的依从性”,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质管理手法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康复科患者不配合或未能正确良肢摆放由改善前的36例降至改善后的11例。结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品管圈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良肢位摆放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