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 。 方法 :将我院 76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 70 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提供相同的化学检验操作,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 结果 :在检查中,患者糖链抗原、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检出率均较高,而且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所得结果对患者恶性肿瘤病症确诊与治疗均有积极影响 。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恶性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查的特点,评价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结合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9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观察组(干化学法)和对照组(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通过不同方式比较尿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检测,可减少误差,提高精确度。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二者联合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焕肤治疗轻中度痤疮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6月接收的6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水杨酸治疗,30例;观察组采取复合酸治疗,30例。分析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酸治疗轻中度痤疮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并且能够获得患者满意评价。 

  • 标签: 水杨酸治疗 复合酸 痤疮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这中间,参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观察组则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的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检验阳性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筛查的过程中,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提高乙肝检验的阳性率,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尿液检验中应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干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要尿液检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沉渣镜检(观察组)和尿干化学检测(对照组),并对两组的红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阳性率、尿蛋白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尿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沉渣镜检、尿干化学检验两种尿液检验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中联合使用两种尿液检验方法,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沉渣镜检 尿干化学检测 红细胞阳性率 白细胞阳性率 尿蛋白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泾阳县就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模式的分布现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就诊患者(住院和门诊),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ARCHITECT-i1000SR对4704例临床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测定,以数字序号1、2、3、4、5分别代表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以检出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共检出20种模式,其中全阴和单独HBsAb阳性占比分别为31.28%和30.56%;异常模式出现63例,主要以“1245”、“1345”、“1235”为主,占76.1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率分别是17.01%、48.81%、3.36%、25.09%、37.95%。结论 乙肝五项全阴的近1/3人群,需要加强乙肝疫苗的注射;异常模式中12同阳感染者应当积极治疗干预,防止其他病变的产生;HBsAg的流行率高需要加强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带来的危害性展开分析,讨论了铁-碳微电解工艺、膜处理工艺、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再生工艺、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在废水难降解有机物去除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提高化学反应需氧量、优化工艺处理顺序、做好设备更新工作等措施,其目的在于积累工艺应用经验,提高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的处理效率。

  • 标签: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 去除效率 膜处理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化学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化学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PaO2、PaCO2、SaO2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及治疗前 (P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化学性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应用干化学法检测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4月~2022年5月到我院接受体检的120例健康人员。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血浆组及血清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干化学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的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组GLU、TP、ALB、AST、TBIL及CA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组K水平高于血浆组,血清组DBIL水平低于血浆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肝素抗凝 血浆 血清 生化指标 干化学法
  • 简介:  【摘 要】为了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高职院校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本文在“生物化学”课程基础上,将民族自豪感、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融入教学内容。明确“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

  • 标签: 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 医学高职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对甲状腺肿瘤进行诊断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方法:90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均接受放射性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对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以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甲状腺球蛋白水平(Tg)等指标均与放射性免疫检测有差异,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检验中,能够有效提高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所检测的甲状腺相关指标也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甲状腺疾病临床检验中关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应用探究。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15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其中甲状腺肿瘤50例、甲亢50例,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症)50例,分别纳入观察A/B/C三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患者总计50例纳入对照组。入组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和放射免疫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及准确性 结果 四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数值水平均高于放射免疫法(P〈0.05);观察组ABC三组不同检查方法检出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放射免疫法(P>0.05)。结论 甲状腺疾病选择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可准确判断疾病情况,诊断灵敏度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借鉴运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临床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9月份至2023年9月份,选择尿液标本的数量为1000份,所有尿液标本均进行尿液镜检以及尿液干化学检验,同时进行联合检测,分析阳性检出率。结果:尿液镜检、尿液干化学检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7%和96.80%均不及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99.30%,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尿液镜检和尿液干化学检查差异不大,可作为尿液干学检验的诊断补充,联合检验,效果更佳。

  • 标签: 尿液镜检 尿液干化学检验 尿常规检验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患者在接受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采取干化学法结合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2.3-2023.2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尿常规临床检验的100名患者,分别使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以及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对同一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比对三种不同尿常规检验方法在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对应的定量红细胞以及定量白细胞的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结果 采取联合法进行尿常规检验,有更为精准的定量红细胞以及定量白细胞的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更低,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的尿常规检验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进行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干化学法结合尿沉渣法进行检验,相对单一检验方式有更高的检验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联合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应用于尿常规检验中的检验效果。方法:研究周期为2020年5月~2023年5月之间,随机选取了3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经尿细菌培养的结果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也均进行了尿液镜检和尿液干化学检验,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单一检出准确率以及联合检测准确率情况。结果:尿液干化学、尿液镜检检出阳性分别为28例。27例,检出率分别为87.50%、84.38%,联合检验检出阳性32例,检出率为100.00%;与尿液镜检、尿液干化学单一检验相比,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验的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检验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镜检、尿液干化学检验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实施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能够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有较高的检出准确率,临床中具有推广及研究价值。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尿常规检验 尿液镜检 尿液干化学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2019年11月~2022年11月进行检验的44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4例健康人作为本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研究组AFP阳性检出率为81.82%(36/44)高于对照组4.55%(2/44),研究组CEA阳性检出率84.09%(37/44)、FER阳性检出率90.91%(40/44)、CA199阳性检出率93.18%(41/44)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AFP检出水平(467.68±112.25)ng/mL、CEA检出水平(282.69±150.64)ng/mL、FER检出水平(121.52±101.47)μg/L、CA199检出水平(55.56±5.49)U/mL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肿瘤 标志物 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微生物发酵技术因其独特的生物催化能力和高效转化效率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通过创新技术如CRISPR/Cas9和合成生物学等,如何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通过深入理解微生物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为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提供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微生物发酵 生产精细化学品 创新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38例肿瘤患者(研究组)以及38例体检健康者(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8至2020-12。采取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CEA、AFP、CA199、CA153、CA125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分别为(7.10±2.32)ng/mL、(10.20±0.45)ng/mL、(40.65±5.10)U/mL、(40.67±4.19)U/mL、(45.33±6.91)U/mL,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75±0.31)ng/mL、(4.28±0.20)ng/mL、(13.46±2.37)U/mL、(6.52±1.08)U/mL、(6.46±1.16)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