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学检验科生物检测中,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对确保检测工作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结果:通过深入分析医学检验科生物检测中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切实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结论:现阶段医学研究领域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潜在风险所具有的危险性,针对工作当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提出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对于实践开展不良的情况,加强对生物安全风险的思考,从而有效解决安全风险

  • 标签: 医学检验 生物安全 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照组为常规临床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优质临床护理管理。结果:护理风险事件率对比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率为1.07%,对照组为6.79%,P<0.05。发生护理风险事件者共计22例,发生原因包括年龄>60岁8例(36.36%)、输血治疗3例(13.64%)、携带中心静脉导管3例(13.64%)、应用≥5种药物3例(13.64%)、危重症4例(18.18%)、护理人员工作年限<3年1例(4.55%)。结论: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通过进行优质临床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落实产科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分析风险管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产科围手术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管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缺陷、护理意外事件以及护理纠纷等方面风险问题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对患者实施产科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临床推广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产科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对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消化内科患者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 风险 干预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急诊消化内镜诊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见下面分析。结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消化内镜急诊患者服务质量。

  • 标签: 急诊 消化内镜 诊疗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急诊科发生过护患纠纷的患者50例,总结患者投诉原因,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结果:因护理人员护理不当导致的纠纷5例,因护理人数少导致的纠纷25例,因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15例,因沟通不当导致纠纷5例。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巧 用合理妥善的方法与患者沟通,加强风险管理与风险培训,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是提高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结论:通过对急诊科护理风险的评估并制定相关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临床中的风险,降低护患纠纷,减少急诊科被投诉概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保障医护人员个人安全。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风险 应对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风险管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骨折病人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给予患者最佳的防范措施,避免骨折护理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在2018年1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100例老年人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老年人骨折安全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情况。结果:参照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人骨折 老年人骨折安全护理 常规护理 不良事故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肿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接受治疗的106例肿瘤介入治疗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包括试验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前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较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肿瘤介入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肿瘤介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护理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本次心血管护理实验中选取7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并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使两组人员保持一致。护理人员按照本次实验设计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更低,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实践中风险管理的引入及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血液疾病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将本院接入的100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课题对象,遵循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原则,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一般护理)、研究组(风险管理),各50例。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小儿 血液疾病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对心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对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标识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及护理风险管理,标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强化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包括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标识组中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人次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满意度调查显示,标识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方法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与内容,能够较好的减少临床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出现,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标识 风险管理 心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在养老机构利用护理安全风险认知干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择取在2020.1-9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某养老机构所有案例中随机抽取的58例老年人,对其进行盲选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详细记录护理前后两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一系列反应安全风险护理认知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为效果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干预方案可行且影响价值显高,引用统计学予以计算,得出各数据较观察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检验结果P<0.05。结论 在养老机构利用护理安全风险认知干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可全面性地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倡推广,建议大规模采取针对性实施操作。

  • 标签: 养老机构 老年人 护理安全风险 认知干预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抽取我院住院药房未采取PDCA循环法管理以及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取PDCA循环法时进行对比,记录并对比两者之间的调剂差错率。结果:记录PDCA实施前后药房药品的调剂错误,其中实施前错误总数为216例,实施后错误总例数为8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住院药房 药品调剂 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措施对于预防安全隐患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接诊的94例患者,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实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7例/组,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方式,给予研究组风险管理措施,将两组精神科患者的预防安全隐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IPROS评分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在精神科患者预防安全隐患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改善风险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安全隐患 风险管理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 年1~6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6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知识得分、护理操作得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GSP的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在中国药品经营行业是必须要遵循的。随着我国中医药科学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普外科患者中选取65例进行实验,并将其分为A组(参照组)33例、B组(研究组)32例;对A组患者实行普外科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施加护理风险管理。结果:B组的各项护理风险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为患者的疾病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07月--2021年07月本院门诊手术室纳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之分组干预对照,并命名为常规组(普通管理)、研究组(风险管理),各50例。结果:研究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门诊手术室 安全管理 护理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