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节日及改革民国以前的传统节日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民国时期,历届政府对传统节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正式宣布民国采用阳历纪年,但该措施遭到袁世凯的反对。1914年1月,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建议改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四节之时,国民得休息,公务人员放假一天。袁氏批准了该建议。以阴历定节日,反映了当时坚持传统纪年的思想相当顽固,也和袁氏1915年12月13日定年号为“洪宪”,并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是一脉相承的。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推行阳历、废止阴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配合这一改革,1930年

  • 标签: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 执行委员会 国民党 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 行政院
  • 简介:第一章简介③很少有人知道明朝早期在中国东北辽东范围以外的中国军队的设置情况,如近代满洲和其邻近的包括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情况就鲜为人知。在蒙古王朝之前,这些地区曾建立了金朝(1115—1234),17世纪明朝末期:同样是这一地区的人取代了明朝并且征服了全中国(清朝,1644—1911)。

  • 标签: 明朝末期 永乐时期 东北部地区 女真 中国军队 17世纪
  • 简介:琉球与福州一水之隔,位于福州东面大海中,径直海面距离1700里。站在鼓山顶,在天气晴朗、海上没有云雾的情况下,可以隐约见到琉球群岛。中国人早在隋朝时就发现了琉球。《隋书》、《宋史》上称“流求”,《元史》上称“瑠求”。隋元两朝都曾遣人往琉球,劝谕琉球臣服,均无功而返。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遣行人杨载赍诏书往琉球劝谕,获得成功。琉球中山王察度首次派遣其弟泰期到中国朝贡。

  • 标签: 明清时期 往来 《隋书》 《宋史》 《元史》 琉球
  • 简介:60年前的那场大规模的中日战争,是两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全面较量。为了配合日军的侵华军事行动,实施对中国抗战经济的破坏,日本当局发动了一场以假钞为重要手段的货币战,给中国的抗战造成很大的危害。中国方面也被迫进行了反击。一近代军阀割据造成了中国长期以来货币不能统一。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美等国支持下进行币制改革,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中国货币为法币。只有上述4家银行才拥有法币的发行权。由于法币统一了中国货币,并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提高了中国货币的威信,这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在金融方面准备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遭到了日本的强烈反对,甚至公开声称不惜以任何

  • 标签: 孙中山 民国时期 敌后抗日根据地 法币 国民政府 日本陆军
  • 简介:灯谜是从古代的廋辞、隐语、民间谜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至宋代始具规模,到明代而日臻完善,清代达到鼎盛时期

  • 标签: 灯谜 民间谜语 鼎盛 时期 隐语 宋代
  • 简介:杭州的茶馆起于南宋,至清末,有些街道茶馆鳞次栉比,全城多达两百多家,简直成了一座茶馆城市。杭州凭借西湖之胜、龙井之茶,形成了以赏景、品茗、娱乐为特色的茶馆文化。

  • 标签: 民国时期 西湖 茶馆文化 中国 浙江 历史发展
  • 简介: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厦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元代 波斯地区 人口往来 文化交流 中国
  • 简介:沦陷时期是武汉近代卫生行政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武汉的卫生管理因殖民统治和战时体制而大为异化。但日伪为维护对'战时帝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还是维持了武汉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其卫生管理从武汉卫生行政发展脉络来看,在技术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卫生行政也因其特殊性而更具复杂性。

  • 标签: 武汉 沦陷时期 卫生行政
  • 简介:近年来,随着黑社会犯罪势力的日益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黑社会的来源、特点及其活动等。作为民国时期黑社会的重要组织,青帮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来源、主要黑色事业及其特点做一番简单的梳理,希望有助于揭开蒙在青帮历史上的神秘面纱。青帮的来源青帮最早出现在运河流域,其开山鼻祖是运河流域的漕运水手。有清一代,政府从江南一带征集调往北京的粮食每年达400多万石。当时有漕运粮船1.2万艘。从事漕运的水手二三十万,他们大多数是从山东、直隶等省的贫困地区分离出来的破产农民。清运水手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又无法享受亲人团聚的温暖,他们非常希望得

  • 标签: 民国时期 青帮 上海青 国民党 清政府 黑社会组织
  • 简介:抗战爆发后,原在北平的北大、清华和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往湖南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在长沙驻有半年,又奉命迁往云南昆明。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直到1946年北方三所大学分别回到原来的校址办学,虽只有短短八九年的时间,但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段光辉历程。

  • 标签: 抗战时期 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南开大学 散记 中国教育史
  • 简介:1895年,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虽然在日据初期台湾一度成为日本政府的经济负担,但得益于总督府有效的财政政策,尤其是专卖制度的实行,台湾的财政收入很快就扭亏为盈,并逐年膨胀。总督府在台实行专卖,一方面是因为专卖收入作为一种间接税,比较隐蔽,不容易受到台湾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通过专卖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日本国家资本和日本内地人资本在台的独占企业,有利于日本资本对台湾的控制。日据时期台湾的专卖制度始于1897年的鸦片专卖,从无到有,

  • 标签: 专卖制度 中国 台湾省 日据时期 社会问题
  • 简介:抗战期间,在战火频仍、社会动荡、极其艰苦的形势下,文艺得到新的发展,成为中外文艺史上的奇迹。文艺评论在抗战文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抗战初期(一般划分是从“七·七”事变抗战开始到1938年底),评论界特别重视把握抗战文艺的大方向、大目标:文艺...

  • 标签: 抗战时期 抗战文艺 文艺批评 抗战初期 文艺评论 现实主义
  • 简介:仅500瓦功率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国民党在南京创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英文呼号为XKM。“X”为国际无线电公会当时指定给中国无线电台专用的第一字母,“KM”为国民党的英文缩写。“中央广播电台”开播时,因国民政府财政拮据,发射功率仅为500瓦,还不及现在的县级电台。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央广播电台 中国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 重庆 无线电台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了民国时期广州消防机构的构成、内部关系、运作规范、功能表现等方面,认为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体制是一种混合型体制,在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事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需要。

  • 标签: 民国 广州 消防
  • 简介:<正>1901年9月,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被迫与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十一国代表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即《辛丑各国和约》。这无疑是近代史上空前严重的奴役性条约,是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超限度的勒索,该条约第六款规定,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九亿八千多万两。由于该项赔款如此巨大,内容也十分复杂,时间延绵几达半个世纪,到了民国时期,仍然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外交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拟就民国时期“庚款”问题作一抛砖引玉之举。

  • 标签: 庚子赔款 本息共计 北洋政府 数额巨大 担保 财政部
  • 简介:贵州明清两代,为科举人才辈出时期,全省显现6000举人700进士状况,超胜前代。盘县建置久远,人才叠出,明清以科举进仕者亦近200人。本文仅作一简要介绍,立足于深入研究,可作现今地方人才和政府公务员任用之借鉴,并提供研究者参考。

  • 标签: 盘县 明清 人才 状况初探
  • 简介:越剧作为一个地方戏种,能在上海立足并且发展为全国性大剧种,与上海的孤岛时期有关.正是孤岛时期上海繁荣的经济生活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促成了越剧的发展.此外越剧自身不断的改进以及战时上海居民的非常心态,也推动了这一娱乐样式的迅速繁荣.

  • 标签: 越剧 上海 孤岛
  • 简介: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形成的强大的抗日报刊阵营遭到毁灭性摧残。为了能继续从事抗日活动,爱国的新闻工作者曾尝试创办纯翻译的抗

  • 标签: 孤岛 《文汇报》 中美日 新四军 新闻检查 《新闻报》
  • 简介:黄纸是将白纸在"潢"中浸泡,风干显现出黄色。西晋时期,政府文书的书写载体有白简和黄纸两种,到了东晋时期,政府开始提倡使用黄纸代替白简,而黄纸在政府公文中的应用主要有选案、户口文书和弹文三类,黄纸为保存古代典章制度和档案文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两晋南朝 黄纸 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