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训谕,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训谕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 标签: 雍和宫 历史地位 乾隆 训谕
  • 简介:汤文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已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人物画家。他的创作历程,他的艺术道路,顺逆沉浮,奋勇搏击,在20世纪下半叶新兴中国画的演进中,具有显著代表性和充分独特性。一汤文选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一个知识分子名医之家,天资颖悟,四岁从父读《论语》。启蒙于学习、临摹家藏古画。21岁入武昌艺专,主攻

  • 标签:
  • 简介:“1840年”就像一坎横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横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横亘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从这一年向前延伸44年,是所谓“康乾盛世”余晖散尽的年代。再从这一年向后延伸54年,便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日子,中国逐步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境地,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迎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 标签: 近代历史 中华民族 近代中国 康乾盛世 甲午战争 中国人
  • 简介:宣汉,置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取宣扬汉王朝德威之意。面积4272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491个村、77个社区,人口13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和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人文历史厚重,是唐朝荔枝的重要节点。荔枝由来蜀道指古代由长安穿越秦岭和大巴山通往蜀地的道路,主要有金牛、阴平、米仓和荔枝

  • 标签: 荔枝 蜀道 宣汉 古道 初考 扶贫开发工作
  • 简介:“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一大桥梁”——曾朴与法国文学钱林森如果说,不谙外文的林纾首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一奠定中法文学交流始基之作,还带有某种程度的偶然性,那么曾朴之于法国文学就显示着他更多的自选性与自觉性。他之跨入法兰西文学门径及与之结下的不解之缘,...

  • 标签: 《孽海花》 曾朴 法国文学 旧文学 陈季同 《儒林外史》
  • 简介:导言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60余年,鸦片战争之后所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事件”往往被列举为清朝衰败解体的象征。中国的学者们趋于将反清暴动纳入“民众反对清朝统治”、“民众反对列强”等“反帝反封建”的现代主义框架之中,其目的无疑是意欲将清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以汉族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反对清朝所致这一意识形态的历史论框架中。

  • 标签: 复杂结构 边缘地区 暴动 金丹道 冲突 异族
  • 简介:《新疆四志》是研究边疆史地的重要文献,卷1《镇迪图说·阜康县》中有“李卫公筑北庭故城”的记载。李卫公为唐著名军事家李靖,观李卫公戎马一生,从未率军到过北庭故城一带地方,且该地区长期为西突厥所有,直到李卫公颐养天年时才为唐真正所有,“李卫公筑北庭故城”的说法显然错误。李卫公与筑北庭故城无甚关系,这个结论修正了《新疆四志》记载之误。

  • 标签: 李卫 新疆 订误 稿本 边疆史地 阜康县
  • 简介:缅怀了著名地质学家丁衡先生在爱国奉献、参政议政、地质找矿、科技著述、兴办教育、教书育人、统一战线等方面的业绩,以及他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

  • 标签: 50周年 先生 爱国 逝世 纪念 典范
  • 简介:<正>读了胡静、林申清《四库书目家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获益匪浅.正如文中所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之称.的确,在大力提倡整理和研究古籍的今天,这部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四库全书》,有待于深化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文中并指出“四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胡、林两先生从应用目录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课题,并且系统地蒐集有关书目,汇编成这套《四库书目家族》(以下简称《家族》),使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利于研究,此举是十分可贵的,我们甚为钦佩.但是,对于《家族》中所列举的某些图书视作“四库书目”却不敢苟同.顾名思义,“四库书目家族”就是有关《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目,组成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书目”,同时必须是有关“四库”的书目,而不是那些研究“四库”的论文或史料图书.如果超出了这一范

  • 标签: 补遗 书目 《四库全书》 抄本 卷数 《家族》
  • 简介:《鹖冠子·博选》篇写于秦代,其主要思想是五至论。本文由该篇入手,探讨五至论的理论渊源,五至论所涉及的先秦诸子帝、王道、霸道说,以及各学派对帝、王道、霸道的不同看法,并对产生此三说的时代背景做简要论述。

  • 标签: 《鹖冠子·博选》篇 五至论 帝道 王道 霸道 先秦
  • 简介:台湾省1947年度县长考试、普通考试及甄别考试经延期筹备,于1948年1、2月阃举行,是为光复后台省第一次大规模考试。国民政府对此相当重视,特派典试委员长张忠等一行赴台主持典试,直至考试结束。此次考试的成功举行对于选拔当地各级干部、技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台湾省 考试 张忠道
  • 简介: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历史地理、民族史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宋朝与大理、安南交界三角地带“特磨”的性质、归属、境域、交通、政区沿革、民族构成、部落分布等历史悬疑问题,指出特磨本是大理国建立的边疆民族羁縻(自治)政区,皇佑五年後归属宋朝广南西路,元属云南行省,一直是羁縻政区,从未独立建国;宋朝特磨与大理国的边界在今云南砚山县与开远市交界处,特磨应包括今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及广西西林县境,非仅广南、富宁二县之地,南部边境与安南蒙当保落村(今越南高平省保乐县)相接;特磨的主体民族是壮族先民侬、土、沙三支和彝族先民爨蛮鸟、白二支,并有傣、汉、苗等族先民杂居,而非只是壮族;“特磨”词义来源於爨部鸟蛮首领,後为宋朝各族沿用,而非壮语地名;沙奴部落是北宋元丰年间内迁富州的傣族先民白衣蛮与原住獠子(土獠)融合而成,而非从曲靖或安南迁来。

  • 标签: 特磨道 羁縻政区 土獠 乌蛮 侬人 沙人
  • 简介:一清末民初,在甘肃临潭县旧城创立了"根据伊斯兰教教义,并祖述清真教道统,以宣扬金陵介廉学说,而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伊斯兰教教义为宗旨"[1](P46)的西堂,创始人是清末秀才马启西.西堂的创立在全国范围内、且较有影响地为大多数人所知,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记者范长江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公之于世的.当时范长江指出了西堂"在哲学上、宗教上、社会运动上,皆有值得重大注意之必要"[2](P47-48).

  • 标签: 西道堂 伊斯兰教 教义 马启西 道统 哲学
  • 简介:"历史/历时"为西方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的两个重要概念。基于拉卜楞寺仪式音乐"得尔"的多元历史证据、仪式音乐与文化建构、"得尔"历史流变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读,实现对拉卜楞寺仪式音乐"得尔"在"历史/历时"研究领域的重要个案的理论取向与实践价值探讨。

  • 标签: 历史/历时 仪式音乐 拉卜楞寺 “道得尔”
  • 简介:“支那”一词出典于何处?古往今来,中外学者们对其理解不一,以至聚讼纷纭,难成定论。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并亲赴丝路古道,作艰苦的实地勘访,从民族、文物、语言、风俗、地理、交通等多重角度,对“支那”词源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破译,得出了“‘支那’是古傣语‘铜钱城’的梵语音译”这一科学结论。

  • 标签: “支那” 密支那 因素论 身毒 德宏傣族 印度
  • 简介:2011年6月,美丽的仲夏伴随着悠悠黄河涛声和陇原麦果之香来到省城兰州,这里处处花团锦簇,黄河两岸绿意葱茏,街头花坛生机盎然。六月有两件事引起了伊斯兰教西堂的人特别关注,而且使他们期待不已。第一件事是在伊玛目哈吉·敏生光教长的提议下,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西道堂 学术研讨会 首发式 述评 文集
  • 简介:1848年2月,两位"大胡子"合作完成的一本神奇的书问世。从此,一个"幽灵"开始在欧洲游荡,后来发展成为强大的历史潮流,风靡全球。1920年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一个人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翻译一本外文书,很投入,错把墨汁当义乌红糖蘸着粽子吃。

  • 标签: 浙江义乌 外文书 一本 李汉俊 星期评论 美国记者
  • 简介:1991年发现于藏西阿里塔康巴岩画中的“一条腿背夫”岩画,揭示了古代西部女国贩盐业的兴盛;2011年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昂拉岩画同样题材的发现不仅证实青藏高原东部早期部落也在经营盐业,且岩画的古朴样式证明它们尚属于早期类型。藏西与青海西部一西一东两端均发现贩盐岩画,印证史料里“女国……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党项战争”之记载不误。自古盐业经营在古羌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青藏“一条腿背夫”贩盐岩画图像证实,羌人除经营横断山脉盐道外,藏北羌塘之“北方盐”亦当是古羌人盐业经营的重要通道。

  • 标签: 塔康巴岩画 一条腿背夫 玉树昂拉岩画 女国 贩盐队伍 北方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