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艺术与时代和历史的关系始终是令人纠结的,无论顺着时代和历史,还是逆着时代和历史,艺术家个体都注定要拥抱自己苦痛而残缺的心灵。前不久读一位朋友的赠书,我喜欢其中一篇写曹禺的《少年的笑暮年的雨》,它引发了我许许多多的思索。想当初,初登文坛的曹禺凭着自己的少年意气,在戏剧的天地里大喝一声:“我来了”,于是《雷雨》《日出》《原野》便呼啸而至。

  • 标签: 艺术家 个体 生态 写作 《原野》 《日出》
  • 简介:严格地说,世间任何一种写作行为都是身体写作,除大脑或快或慢的运转之外,无论是过去的手握刻刀、毛笔、钢笔、圆珠笔还是现在的敲击键盘、按动鼠标,还都需要手这一重要身体器官的参与和配合,当然也有用脚或嘴写作的,比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上不时刊载的一些失去双手的残疾人身残志坚、发奋图强的感人故事,但这只是生活中的特例。不过,近年来在文坛上颇为盛行的身体写作本意显然并不在此,否则

  • 标签: 现代行为艺术 身体写作 文学创作 私人写作 美女 作家
  • 简介:广告文案课程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摆脱传统广告文案教学单纯语言修辞训练的窠臼,注意从广告设计和运作能力提高的角度建构教育理念、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方式,使广告文案教学同设计专业其他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完善学生的广告创意力和艺术表现力。

  • 标签: 语言写作训练 广告能力 策略训练 文案与设计交叉
  • 简介:◆2008年4月随福建文化考察团赴台考察,从台北开始沿宝岛西岸一路游历了台中、台南、高雄,参观了当地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风景区、古迹、民俗村、妈祖庙会等。其间台湾的多元文化、城市建筑、生态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紧凑的行程中以速写形式记录下对宝岛的感受,今与大家分享。

  • 标签: 作品选 速写 福建文化 多元文化 图书馆 文化中心
  • 简介:进入21世纪,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异常紧密,文学生产的一切活动都未能离开媒介场的干预。不同的媒介以及媒介的操纵者、参与者,依凭他们占据的位置和所拥有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资本的占有,或通过占有的资本获得一定的权力,操控影响传媒的性能。资本对于网络写作者和网络经营者的诱导,新媒体技术带给大众的新鲜体验与欲求,多种合力开启网络写作的产业化运作过程,影响传统的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传媒文化的新变催化带有商品属性写作的出现。经济的诱惑、技术的支持、新老媒介间既战又和,使网络文学的生产场变得异常复杂,甚至震荡整个文学生态。

  • 标签: 网络写作 产业化 新媒体技术 中国 文学生产 传媒文化
  • 简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应从打好基础、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等几方面实施教学,使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顺利地从分科教学过渡到综合性教学,从而推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 标签: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作曲技术理论 教学
  • 简介:记者:莫言老师,您好!我们看了好多您的作品,您作品中写的我爷爷我奶奶父亲母亲七叔等等,感觉好像都是您身边的故事,其实他们和您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吧?莫言:这实际上就是叙述的视角或者说是讲话的语调,比如说“哎,我给你讲讲我爷爷的故事我奶奶的故事”,就是这种语气,这个爷爷奶奶跟我生活中真实的爷爷奶奶没有关系,基本是虚构的。记者:那么您为什么要虚构那些人物、那些故事呢?莫言:当时写《红高粱》正是中国文学最

  • 标签: 莫言 作家 作品 写作 小说家 记者
  • 简介:《杨志卖刀》:缺乏真实可信度的存在人们不会忘记,谈歌作为“河北三套马车”之一,一向是以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形象出现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追求艺术的可信真实。细节描写的可靠真实,以及人物性格发展的符合逻辑性,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题内之意。

  • 标签: 谈歌 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杨志 作品 性格发展
  • 简介:生活在长三角区域的女性构成了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主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建立在一个显见的基点:年轻与美丽的资本化,挟裹在城市肆行的强大物欲之流中,更直接把时尚女性推向了时代的前台;虽提供了人生成功的保障,但也于心灵处投下了沉重阴影,时尚女性的生存一方面正处在社会商品化的洪流漩涡之中,另一方面也前所未有地出现亚文化特征。她们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由于商品化提供的成功充满了变数,年轻与美丽将随时间而逝去,必然带来焦虑、茫然、失落等心理变迁)比其他任何社会群体都更为典型。

  • 标签: 另类写作 90年代 时尚 文化生存 都市女性 卫慧
  • 简介:本文以青年作家马小淘《毛坯夫妻》、张悦然《家》为据,讨论这两幅肖像(“宅女”与离家出走的小资女性)背后所隐伏的当下青春写作中的主体困境:面对社会压迫机制时的保守性,基本欲望在社会环境的高压下磨砺而成的、屈从的生存之道,绝望后的自我劝慰、自我解脱,彻底放逐乌托邦的远景想象,丧失塑造历史的意志与行动能力,在消解个人危机的同时转移开对根本问题的关注。此外,本文也追究小说关于“家”、关于“青年主体”的想象中所蕴涵的辩证关系。文学肖像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综合创造物”,对此肖像的解析,也有可能还原出文学想象、历史经验与社会现实的复杂互动。

  • 标签: 青春写作 自我想象 青年主体 宅女
  • 简介:本文通过对残雪和麦家写作范式的探讨,揭示其小说对生命、对灵魂的极致的审美表达。这种表达是一种本质性的文学写作。作者沉入黑暗中探索秘密通道,找寻打开人性迷宫的精神出口。这种找寻是在界限与限度的规定下,通过生命和灵魂的极限状态的敞开来实现的。麦家对生命极限状态的考察,显示出高度理性化的叙事作风,残雪则致力于对人的潜意识的深度开掘和对灵魂本体的异样思索。这种写作贯穿着作者的精神立场:拒绝对世界的群体性解释,追求独立个性和探索精神。同时,写作过程中交织着创作主体内心的悲苦与欢快俱在、死亡与新生共存的复杂情绪。

  • 标签: 麦家 残雪 极限叙事 黑暗写作
  • 简介:时下,由于某些策划者和书家的推动,"展厅书法"在书法界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人完全把书法当做一项技艺性制作来看待,落笔写字尤如构思作画,需要思考很多技巧方面的东西。一时间,似乎现在我们习惯了观看书法的地点是在美术馆和展览厅,似乎书法作品就应该是适应展览的艺术样式。

  • 标签: 技艺性 灵趣 艺术语言 形式感 艺术样式 读书札记
  • 简介:中世纪的艺术有特有的出发点和审美标准,并形成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从符号到图像的应用与变化,使中世纪艺术在人物形象的表达方面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中世纪造型艺术的发展轨迹。

  • 标签: 中世纪 造型艺术 人物形象 符号学 图像学
  • 简介:赵树理被新文学界接受有浓厚的政治背景,基于这种背景的文学阐释一直主导着80年代中期以前的文学史写作。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史把赵树理定位为“农民作家”,试图从民间文学的视角确立他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意义;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赵树理研究的巢臼。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承认赵树理的知识分子特性,从而限制了赵树理研究的多维发展路向。

  • 标签: 赵树理 新型文化构建 “五四”传统 知识分子特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先锋小说思潮趋于式微,其根本性原因,我以为并不在先锋作家本身,而在于“大众文化”的悄然崛起及与主流意识形态“共谋”,完成了80年代小说“宏大叙事”向明清小说市井言情的回归。90年代初的“新写实小说”以其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题材、鲜活好看的故事、世俗大众的叙事视角以及平和质朴的创作态度,与普通读者的世俗化阅读心理相遇合,

  • 标签: 长篇小说 创作思想 艺术手法 知识分子 20世纪80年代末 私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