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复杂性肾结石病史,结石成分等临床特点,为其诊疗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118例复杂性肾结石病例,对患者病史、既往史、结石化学成分及尿常规、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7例(5.9%)接受过定期规律体检,97例(82.2%)从未曾接受过健康体检,64例(54.2%)曾有结石病史,86例(72.9%)以疼痛、血尿及发热等不适症状为主诉,92例(78.0%)伴有泌尿系感染,18例(15.3%)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成分中含钙结石94例(79.7%),感染石55例(46.6%),含尿酸结石28例(23.7%)。结石以混合成分为主,其中感染石与草酸钙的混合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共51例(43.2%)。结论应通过定期规律体检提高早期诊断比例,控制结石进展,根据不同结石成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必须重视抗感染治疗,以减少患者损伤,降低结石复发率。

  • 标签: 肾结石 主成分分析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临床常应用悬浮床治疗及护理烧伤患者创面,由于悬浮力致患者活动受限,加之长时间卧床,极容易引发足下垂,影响患者的康复。针对此问题,笔者选用不锈钢设计制作了应用于卧悬浮床患者的足下垂预防挡板,在耐受悬浮床浮力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双足拟分开的距离进行前后、左右调节,并能够根据患者的舒适度使足部保持正位及外旋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烧伤 设备设计 悬浮床 足下垂 挡板
  • 作者: 吉彤 汤哲 李耘 马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北京市老年病防治办公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市老年病防治办公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少肌性肥胖(SO)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人SO可导致跌倒、失能、骨折、心血管代谢疾病、癌症甚至死亡。SO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与年龄相关的身体成分改变、慢性低度炎症、胰岛素抵抗、激素水平改变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SO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营养膳食和体力锻炼(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达到增加肌肉和减少脂肪的目的。新型的治疗方式包括睾酮补充、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肌抑素抑制剂、全身振动疗法、维生素K、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等。深入了解SO的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肌少症 肥胖症 少肌性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效率以及对于预防出生缺陷的意义。方法对28 033例孕妇进行NIPT检测,将高风险结果与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个别病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进行验证,对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86例(0.66%),通过羊水或脐血穿刺确诊21、18、13三体101例(67.33%),确诊率分别为86.52%、50.00%、19.05%。≥40岁、≥35岁、25~34岁、<25岁组确诊率分别为81.28%、67.85%、62.79%、76.00%;>35岁、产前筛查高风险、产前筛查临界风险、超声异常组确诊率分别为65.91%、60.78%、71.79%、80.0%。结论对于≥40岁、<25岁、产前筛查临界风险、超声异常的孕妇,NIPT对于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良好的筛查效能,能够有效预防21、18、13三体儿的出生。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本指南在2013年发表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相应推荐意见,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3)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疫苗;(4)HBsAg阳性母亲的早产儿或出生时健康状况不佳的新生儿,需要进行合理的免疫预防;(5)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而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HBeAg阴性,无需服用抗病毒药物;(6)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7)HBsAg阳性母亲,即使母亲HBeAg阳性、乳头损伤或出血、新生儿/婴儿口腔黏膜损伤,均推荐母乳喂养;(8)如母亲产后需要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建议母乳喂养,同时随访新生儿是否产生不良后果;(9)对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7~12月龄时随访乙肝血清学指标,若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都阴性,尽快再次按"0、1、6月"方案接种3针乙肝疫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传染病控制
  • 简介:摘要农业机械是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用具,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作物能够增产增收。农业机械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如何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一直是农业机械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机械事故的主要特征,探究了农业机械事故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农业机械 安全事故 预防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卒中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需要制定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的措施和标准化策略,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策略包括抗栓治疗、降脂治疗、血压管理和血糖管理等,这对降低卒中复发至关重要。此外,通过改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和戒烟限酒等措施干预缺血性卒中的行为危险因素,对预防卒中复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病因分型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对肺吸虫病(LFD)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预防LFD误诊和误治。在万方数据、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以"肺吸虫病(LFD)"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检出文献进行筛查、整理、综合,共检出文章155篇,其中以"误诊"为文章标题共94篇(58.06%)。LFD首次确诊率仅11.4%,误诊率高达68.75%~88.60%。误诊原因为对LFD流行病学现状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仔细,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科学的分析,缺乏有效的确诊手段。通过分析文献,结合作者经验,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误诊:一是强化"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科学询问现病史、个人史,寻找肺吸虫入侵的蛛丝马迹;二是强化"三基"体检训练如注意胸肺型LFD"体征与体温分离现象";三是强化"三基"常规化验、影像结果的分析训练,识别白细胞(WBC)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异常变化;四是开展易于推广肺吸虫抗原和抗体检测如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PAI)等;五是关注传染病流行病学变化。通过详细、科学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科学分析实验室指标和影像结果,进行必要的抗原抗体检测,LFD的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肺吸虫病 误诊 预防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主要的军队常见装备之一,其中直升机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航空装备,它的安全性对于军事行动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以往的航空事故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发现直升机的航空事故大部分时由于维修不当导致的。由于复杂的维修作业过程,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直升机 维修差错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综合护理预防腹膜炎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肾病科长期接受规律随访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67.6±5.3)分、角色功能(65.4±5.2)分、躯体功能(63.8±6.8)分、情绪功能(71.5±6.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53.5±5.6)分、角色功能(54.2±5.7)分、躯体功能(57.3±5.8)分、情绪功能(64.3±5.8)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66.4±5.6)分,对照组为(65.3±5.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干预 腹膜炎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在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食物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存在认识不足,诊断不足,治疗不足的问题,约1/3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可反复发作。个体化长期管理对预防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再次发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规避诱因、识别早期症状、长程管理危险因素及管理伴发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规范诊疗和长程管理、预防复发。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儿童 预防 肾上腺素
  • 作者: 姚开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皮肤疾病研究室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45
  • 简介:摘要新生儿破伤风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认识水平和警惕性差,容易误诊、漏诊。提高和维持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不同年龄人群免疫接种率,确保所有人都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规范外伤后破伤风免疫制剂的选择和使用,可有效预防非新生儿破伤风和减少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RV)感染是目前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直接导致轮状病毒胃肠炎,其危害严重、疾病负担巨大且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文对RV病原学特性以及RV胃肠炎的流行特征、疾病负担和疫苗研发予以综述。通常A组RV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因,各年龄段人群对RV普遍易感,其中3~24‌月龄的幼儿症状最重,且RVGE流行具有季节性,并在冬季会出现发病高峰,提高RV疫苗接种率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相应疾病负担。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的RV疫苗及其对预防RV感染的作用,并针对RV疫苗在我国应用相关技术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为完善我国RV疫苗免疫策略及最终将RV疫苗纳入到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中国特色免疫规划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胃肠炎 患病代价 病毒疫苗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本指南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推荐建议,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4)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5)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术。

  • 标签:
  • 作者: 周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19年第5期
  • 机构: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卫生院,四川遂宁629109
  • 简介: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也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胃黏膜、肠道黏膜损伤和坏死而形成溃疡,主要与胃酸、胆汁、黏液等物质的侵蚀和慢性炎症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到更深层次,多发生在胃角、胃窦以及贲门等位置。根据所在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I型胃溃疡:发生在胃小弯的位置,这个位置位于胃体黏膜和胃窦黏膜的交界处,通常是最常见的溃疡类型;II型胃溃疡:是复合性溃疡,出现在胃和十二指肠的位置,顽固性强且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III型胃溃疡:是幽门前溃疡和幽门溃烂,虽然比较罕见,但很容易复发;IV型胃溃疡:一般位于离食道不远的胃上1/3处,如果距离食道非常近(不到2cm),则被称为近贲门溃疡。

  • 标签: 胃溃疡;护理;预防
  • 作者: 杨东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19年第5期
  • 机构:绵阳市安州区乐兴镇卫生院,四川绵阳622650
  • 简介:你是否曾经感受到过腹部的剧痛,伴随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可能是胆囊炎在作祟!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胆囊炎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标签: 胆囊炎;预防;治疗
  • 作者: 吴永红,周艳,蒋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镇江212000
  • 简介:目的:探析腹部肿瘤患者护理风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腹部肿瘤内科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因素,并给予预防对策,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腹部肿瘤患者在护理流程中的分享实施分析,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建议在临床进行分析以及推广。

  • 标签: 腹部肿瘤;护理风险因素;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