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 简介:肠扭转综合征是指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互相缠绕、扭结而产生的一组肠梗阻症候群。在临床上,肠扭转指一段肠袢沿着肠系膜的长轴方向旋转或者两段肠袢相互纠缠打结导致闭袢性肠梗阻,并且能引发内部脉管以及肠系膜扭转,对肠管内血压的正常供应有所影响,短期内会导致肠管缺血、穿孔、坏死等。

  • 标签: 肠扭转综合征;预防
  • 作者: 陈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105
  • 简介:阴道炎是妇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率很高,世界上有70%左右的女性会患上该病,一旦患病对会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如果对于该病不及时加强治疗,随着时间的蔓延,会导致病情恶化。对于该病广大群众应该要引起高度关注,了解清楚预防的关键性内容,以便于能够及时将病情控制住。对于阴道炎的预防办法你真的的了解吗,下面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够为广大女性的健康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 标签: 阴道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索拉非尼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7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有MVI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应用索拉非尼,C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无瘤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合并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A、B、C三组病例数分别为49、36、52,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4%、51.0%、38.8%,86.1%、75.0%、66.7%和82.7%、75.0%、59.6%,A组和B组比较(χ2 = 9.105,P = 0.003)、A组和C组比较(χ2 = 5.958,P = 0.015),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B组和C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227,P = 0.268)。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 = 0.622,P = 0.046)、肿瘤最大直径(HR = 1.661,P = 0.033)、是否行预防性TACE(HR = 0.544,P = 0.019)、术后是否应用索拉非尼(HR = 0.419,P = 0.007)是影响肝癌伴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复发类型上,B组以肝内单发为主,A组和C组以肝内多发为主。结论对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MVI的肝癌患者,应用索拉非尼或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3年内的复发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索拉非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无瘤生存率
  • 简介:摘要血脂异常是卒中高危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 LDL-C)水平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均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而PCSK9抑制剂则价格昂贵。动物实验显示,依折麦布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自噬,从而保护神经组织。临床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年龄≥75岁、LDL-C升高且没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依折麦布则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率。目前,依折麦布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作用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依折麦布 降血脂药 抗胆固醇血症药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绝大多数。虽然肝切除术是HCC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的高复发率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因此预防HCC复发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预防HCC术后复发的治疗尚无标准方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在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HCC术后预防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复发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围拔管期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波动,从而导致一些并发症。麻醉医师有必要采取抑制拔管反应的措施来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多种抑制拔管反应的方法:静脉使用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以及深麻醉下拔管等。此外,需要明确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探寻更佳的抑制拔管反应方法提供基础,进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拔管反应 利多卡因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维持在3 000例左右,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就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点和预防教育工作的薄弱点进行分析,并就推进学校预防教育工作提出若干思考,同时通过本期重点号分享广州地区基于自我分类理论设计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利用“熊探”帮助青年学生直观感知自身风险程度及其具体问题所在以及提供个性化干预的经验,以期为全国各地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参考。

  • 标签: 艾滋病 学校 青年学生 教育
  • 作者: 赵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00
  • 简介:女性妇科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将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发,妇科病的发生几率也在逐渐上升,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也刻不容缓!

  • 标签: 妇科病;治疗;预防
  • 作者: 张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 《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 简介:在老年医学领域,其核心内容就包括老年综合征,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在针对老年综合征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老年人作为中心,对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和生命质量等进行更充分关注,这样才能体现出护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 标签: 老年代谢综合征;护理
  • 作者: 王秀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忠县 404300
  • 简介:本文通过对儿童康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对残疾儿童进行监护时,应尽量降低或排除安全隐患,以预防住院儿童的危险事件。

  • 标签: 儿童康复;病房安全;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尼帕病毒病(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尼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 标签: 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病 果蝠 流行病学 暴发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儿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儿童患者PICC置管前后及使用过程中预防血栓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和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依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与推荐级别分级。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包括4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5篇证据总结。从组织管理、导管的选择、血管的选择与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评估7个方面汇总了27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并分析了儿童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规范运用和实践儿童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提供了循证证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儿童 PICC 导管相关血栓 预防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各个领域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取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对脓毒症定义的更新,脓毒症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最初源头,而从感染发展到脓毒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细胞因子的释放、毛细血管渗漏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器官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在目前国际采用的Sepsis-3指南推荐中,以感染+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为脓毒症诊断标准,应对脓毒症的策略更多侧重在器官功能的"拯救"治疗上。经过近20年的努力,"拯救脓毒症运动"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急诊医学作为急危重症的前沿学科,能够最早收治急性感染患者。如果能够在感染早期从人群特点、感染病原体和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细胞因子检测及时发现"炎症风暴",利用有效的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对脓毒症高危患者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防止和阻断感染向脓毒症发展的进程,将有可能大大降低急性感染患者的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基于此,中国急诊医学专家提出"预防与阻断"脓毒症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预防脓毒症行动"(PSCC),提出在"脓毒症前期"及"围脓毒症期"开展针对性的诊断、检查和处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三早两降",为急性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治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本共识由急诊医学领域的4个学(协)会及5个相关杂志出版机构共同倡导、探讨、撰写,由来自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药学及检验医学等专业学科的40余名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内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确定识别、抗感染治疗、脓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筛查、"炎症风暴"的发现和应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凝血功能的调控、液体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护策略等,不仅总结归纳了临床常用的西医诊断治疗措施,也将祖国医学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优势融入共识,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诊疗参考,为减少感染患者发展为脓毒症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预防 阻断 早预防 早发现 早干预 降低发病率 降低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至今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循证护理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对照实验的所有文献,并按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循证护理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共有10篇文献11 55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采取循证护理或常规护理,其预防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及95%的可信区间为0.23(0.17-0.33),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低。结论循证护理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住院患者 跌倒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来自免疫、儿童保健、消化4位不同专业的专家,对2019年“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食物过敏早期预防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食物过敏的免疫学机制是Th2细胞功能亢进,目前预防的趋势是以积极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代替被动避免过敏原暴露。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包括早期过敏原小剂量暴露、补充益生元,益生菌和共生元,补充免疫耐受性肽。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足溃疡痊愈后在溃疡复发高风险人群中如何更好地恢复行走和活动的问题,Mueller综合了可用的指南、证据和预防措施,提出5条建议。即持续且缓慢的足部减压、穿合适的治疗鞋、逐渐增加活动水平、避免每天活动变化过大和每天检查双足。

  • 标签: 糖尿病 活动 溃疡 预防
  • 简介:摘要矿山测量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测量距离、方向和高度来确定地球表面或地下表面相对位置的做法。矿山测量是采矿科学和技术的一个分支。它包括所有的测量、计算和制图。计算和制图的目的是确定和记录从勘探到开采以及地面和地下作业中矿藏的各个阶段的信息。

  • 标签: 矿山测量 问题 预防措施
  • 作者: 唐承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3-13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3期
  • 机构:【摘要】随着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快速发展,气象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观测数据已经被仪器自动采集所代替,原有的维护维修模式已经日渐疲态,有必要从原有的事后维修制度过渡到预防性的维护机制,从而确保探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最大程度的降低探测设备故障对气象数据的影响。本文从实际维护的角度出发,对建立气象探测设备预防性维护维修机制进行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