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ariPOCⒸ多重分析法与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ence assay,DFA)检测肺炎患儿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估mariPOCⒸ法的检测性能。方法采集肺炎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ariPOCⒸ多重分析法和DFA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用实时荧光PCR法(real-time PCR)为参比方法对两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0名肺炎住院患儿,mariPOCⒸ多重分析法和DFA法总阳性率分别为40.25%、38.25%。mariPOCⒸ多重分析法与DFA法的阳性一致率为92.16%,阴性一致率为91.90%,总一致率为92.00%。其中有32例不一致结果,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确认,20个结果与mariPOCⒸ法一致,12个与DFA法一致。mariPOC®多重分析法与real-time PCR相比较,敏感度为93.06%,特异度为100.00%,总符合率达97.00%。结论mariPOCⒸ法与DFA镜检法相比,在肺炎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检测性能良好,与real-time PCR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良好,mariPOCⒸ多重分析法具有敏感性高、检测快速、智能等明显优势,可有效应用于临床检验。

  • 标签: 快速抗原检测 呼吸道病毒 mariPOCⒸ多重分析法 肺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例心肾联合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从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维护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阐述心肾联合移植的特点及效果。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肾疾病效果确切,精细的供受者准备、恰当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心脏移植 肾移植 器官联合移植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行了1例原位心肝联合移植,受者原发病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缺血性心肌病,上腔静脉和股静脉/主动脉转流完成心脏移植,然后在股静脉/升主动脉转流完成肝移植,给予巴利昔单抗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目前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心肝联合移植术是治疗心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需要精心的术后监护以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心脏移植 肝移植 器官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S-FICB)和腰丛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 LPB)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直接前入路TH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和腰丛阻滞组(L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实施神经阻滞,S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S-FICB,L组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LPB。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种阻滞方法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以及阻滞30 min后患者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皮肤感觉阻滞情况;记录患者术后2、8、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S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短于L组(P<0.05),L组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感觉消失的患者例数多于S组(P<0.05),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30 min后大腿前侧、外侧、内侧感觉阻滞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ICB对于直接前入路THA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效果与LPB相似。

  • 标签: 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丛阻滞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索磷布韦(Sofosbuvir,SOF)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HC的儿童,接受SOF(体质量≥17 kg 200 mg/d,<17 kg 150 mg/d)/雷迪帕韦(Ledipasvir, LDV,体质量≥17 kg 45 mg/d,<17 kg 33.75 mg/d)或维帕他韦(Velpatasvir,VEL,体质量≥17 kg 50 mg/d, <17 kg 35 mg/d)±利巴韦林(RBV,15 mg/kg/d)治疗12周,停药随访12周的资料。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和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观察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3例儿童中10例(76.92%)儿童均在抗病毒治疗后2周内HCV RNA转阴,2例(15.38%)在2~4周内HCVRNA转阴,1例(7.69%)患者在8周HCV RNA未转阴时加用RBV,第10周复查HCV RNA转阴。停抗病毒药物后12周和24周(SVR12,SVR24)复查HCV RNA持续阴性。不良反应:头痛2例(15.38%)、3例乏力(23.08%) ,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索林布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丙型肝炎 慢性 儿童 治疗 索磷布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机械血栓切除(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与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桥接MT(IVT+MT)治疗高血栓负荷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栓负荷评分≤6分并接受血管内治疗(MT或IVT+M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对直接MT组与IVT+MT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情况、临床转归、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在卒中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15例,年龄(65.4±12.0)岁,男性70例(60.9%);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8.0(14.0~22.0)分;直接MT组70例(60.9%),IVT+MT组45例(39.1%);49例(42.6%)转归良好,66例(57.4%)转归不良。直接MT组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210(130~255)min对230(187~268)min;Z=-1.982,P=0.047]和发病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283(228~358)min对320(268~385)min;Z=-2.017,P=0.044]显著短于IVT+MT组,但血管成功再通率(84.4%对81.4%;χ2=0.173,P=0.677)、术后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6.7%对7.1%;P=1.000)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40.0%对44.3%;χ2=0.206,P=0.650)与IVT+MT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尽管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7.1)d对(10.6±6.6)d;t=1.128,P=0.262],但直接MT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IVT+MT组[80 328(63 214~101 136)CNY对88 517(68 001~115 590)CNY;Z=-1.972,P=0.04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062;P=0.019]、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117,95% CI 1.029~1.213;P=0.008)和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较低(OR 0.189,95% CI 0.056~0.641;P=0.008)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而血管内治疗方式与转归无独立相关性。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直接MT的血管成功再通率和临床转归良好率与IVT+MT相当,但花费更少。因此,直接MT可能是治疗高血栓负荷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更好选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颅内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Vitapex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21年7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Vitapex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牙周指标水平[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治疗后,观察组PLI、PD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3/41)与对照组(9.76%,4/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Vitapex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牙周状况,减轻疼痛状态。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Vitapex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技术建立一种无需抗体富集直接检测血清M蛋白的方法,并评估其检测效能。方法方法学建立。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申请M蛋白鉴定检测的患者检验后剩余血清标本712份。用TCEP还原剂处理IgG、IgA纯品获得免疫球蛋白轻链,初步确定检测方法。收集20名健康体检人群检验后剩余血清标本,确定κ和λ轻链离子峰质荷比范围。设置8个平行管和8个批次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评价;选取23例M蛋白阳性标本进行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采用所建MALDI-TOF MS方法检测M蛋白,评价灵敏度;采用IFE、SPE和MALDI-TOF MS 3种方法同时检测M蛋白,计算MALDI-TOF MS方法与IFE和SPE的符合率。结果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为100%;对23份M蛋白阳性标本的原倍、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标本进行测定,MALDI-TOF MS对M蛋白的检测限为0.06~0.18 g/L;在712份标本中,以IFE为金标准,SPE与MALDI-TOF MS总的符合率分别为85.9%和92.3%,SPE与MALDI-TOF MS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2.8%和99.7%;在M蛋白的不同型别中,MALDI-TOF-MS在IgA、IgD、IgM、游离轻链型和双克隆组中对M蛋白的检出率为100%,而SPE对IgM、IgA和游离轻链型标本的检出率分别只有66.7%、58%和19.5%;IgG组有1份阳性标本MALDI-TOF MS未检出。对23份M蛋白阳性标本进行原倍、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后,10倍稀释时MALDI-TOF MS的检出率为100%,IFE为96%;100倍和200倍稀释时,IFE的检出率分别为MALDI-TOF MS的28%和23%。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血清M蛋白的MALDI-TOF MS检测方法,该法检测通量高、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多支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女性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05—2015年以STEMI合并MVD就诊于本院并且在症状发作24 h内成功完成直接PCI的患者1 033例,其中女性196例。收集患者基线、PCI术资料,随访采取集中电话和病例随访。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不同性别STEMI多支病变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发病年龄显著较高,而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支架植入史的比例显著较低,其发病到行PCI术的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比例显著较高。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女性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始终高于男性。影响女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HR=1.804, 95%CI 1.060~3.071, P<0.05);而狭窄程度超过50%的病变数(HR=1.808, 95%CI:1.123~2.912, P<0.01),为男女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与男性相比,STEMI合并MVD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救治延迟显著,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心功能不全是影响女性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性别 临床特点 预后
  • 作者: 郭妍 曾葭 李强 李攀 罗凤鸣 张维忠 卢永昕 王青 张伟 曾正陪 刘力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433;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武汉 430200,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武汉 430200;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空勤科,上海 20005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武汉 430200;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武汉 430200;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43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成都 61004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20002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 武汉 430022,瑞士洛桑大学附属CHUV医院肾脏与高血压科,洛桑 CH-1011,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武汉 430200;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43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用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3例重型及1例危重型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阿利吉仑降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78岁(66~87岁),均以呼吸道症状起病,3例经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或抗体检测确诊(重型),1例为临床诊断合并心功能不全(危重型)。既往高血压病诊断明确,2例服用钙离子拮抗剂(CCB),1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例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入院后停用ACEI或ARB,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采用阿利吉仑联合利尿剂治疗;3例患者用阿利吉仑联合CCB治疗,其中2例患者治疗1~2周后因血压偏低而停用CCB。在抗病毒、改善氧合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服用阿利吉仑降压治疗3~4周,4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且无不适主诉,病情好转,均已达到出院标准并已出院。结论初步临床结果显示阿利吉仑对重型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应增加病例数进一步做相关的临床治疗研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血压 阿利吉仑 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法和直接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其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51~74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直接机械取栓治疗者34例纳入直接取栓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桥接治疗者33例纳入桥接治疗组。术后即时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通率,术后48 h复查CT评估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第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90 d内病死率。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上述各观察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因分型、发病时间、血管闭塞部位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桥接治疗组与直接取栓组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占比分别为9.1%(3/33)和32.4%(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 P<0.05)。桥接治疗组术后第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高于直接取栓组,分别为51.5%(17/33)和29.4%(10/34),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401, P>0.05);桥接治疗组、直接取栓组术后血管再通率和术后90 d内死亡率分别为75.8%(25/33)、58.8%(20/34)和27.3%(9/33)、29.4%(10/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颅内出血1例(3.03%),直接取栓组则无一例并发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4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为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为1.208(1.059~1.377), P<0.01]。结论直接取栓治疗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卒中 后循环 桥接治疗 机械取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模式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以pancreatic neoplasm、pancreatic cancer、surgery、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及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2月。纳入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对比直接手术治疗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质量评价。总生存时间的评价采用HR及95%CI表示,R0切除率、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的评价采用RR及95%CI表示,并且采用I2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4项RCT研究,共400例患者,其中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组197例,直接手术组203例。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组较直接手术组提高了总生存期(HR=0.76,95%CI为0.60~0.97,P=0.03)以及R0切除率(RR=1.72,95%CI为1.40~2.13,P<0.01),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为0.73~1.43,P=0.90;RR=1.19,95%CI为0.48~2.93,P=0.71)。结论在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治疗中,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较直接手术可能会带来更多生存获益,且未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可作为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一种推荐治疗方式。

  • 标签: 胰腺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总生存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亚急性联合变性由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该病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逆转临床症状。为了指导我国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规范性诊疗,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该共识。

  • 标签: 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摘要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面临着多元复杂的海上权益及安全问题,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加强海上搜救体系建设,提高海上搜救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海上联合搜救行动的特点,研究分析了我国海上搜救体系建设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加强海上搜救体系建设的建议,为完善我国海上搜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海上联合搜救 体系建设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4例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3 h内入院88例(桥接治疗54例,直接取栓治疗34例)、发病3.0~4.5 h入院66例(桥接治疗39例,直接取栓治疗27例)。分别统计比较发病3 h内、3.0~4.5 h入院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3 h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1)发病3 h内入院患者:与直接取栓治疗组比较,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更高(41.2% vs. 70.4%),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44.1% vs. 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为发病3 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4.644,95%CI:1.238~12.805,P=0.041)。(2)发病3~4.5 h入院患者:与桥接治疗组比较,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发病到腹股沟穿刺时间≤4 h者所占比例更高,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4 h为发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5.724,95%CI:1.192~11.676,P=0.024)。结论对于LVO-AIS患者,在较早的时间窗入院时,首选桥接治疗;而对于入院较晚的患者,应尽量保证患者在4 h内进行桥接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在4 h内,应首选直接取栓治疗。

  • 标签: 桥接治疗 直接取栓治疗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支架术与延迟支架术治疗发病12 h内的60岁及以上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STEMI合并高血栓负荷(血栓评分≥4分)的患者252例,按照是否即刻植入支架分为直接支架组126例和延迟支架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信息、临床结局以及随访1年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采用Cox回归分析判定延迟支架植入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血栓负荷评分及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支架组植入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20±0.47)mm、(18.33±5.06)mm,直接支架组分别为(3.03±0.50)mm、(22.60±5.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6.678,P=0.004、0.000)。延迟支架组梗死相关动脉支架术后慢血流发生率为2.38%(3/126)、远端栓塞率为3.17%(4/126)、低心肌灌注染色率为2.38%(3/126),低于直接支架组的15.87%(20/126)、24.60%(31/126)和20.63%(26/126)(χ2=13.827、24.188、20.614,均P=0.000)。延迟支架组1年时LVEF为(0.60±0.05)%,显著高于直接支架组的(0.57±0.05)%(t=3.859、P=0.000)。两组患者在1年随访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迟支架植入与MACE的发生无关,即延迟支架植入治疗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HR=0.827,95%CI:0.288~2.372,P=0.724)。结论延迟支架植入治疗与直接支架植入治疗对发病12 h以内的60岁及以上老年STEMI合并高血栓负荷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且延迟支架植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分级、降低远端栓塞率、提高心肌灌注染色3级率、增加植入支架的直径、减少植入支架的长度、提高LVEF。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依据心电图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STEMI且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 PCI指征患者298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传统经股动脉组(TTFI组)56例、传统经桡动脉组(TTRI组)167例与单指引经桡动脉组(STRI组)75例。比较三组门-球囊(D2B)时间、穿刺至球囊(N2B)时间、住院时间及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STRI组、TTFI组、TTRI组D2B时间分别为(67.6±2.1)min、(73.3±15.3)min、(77.4±16.7)min,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P=0.013),STRI组D2B时间均短于TTFI组、TTRI组(t=-1.84、-1.84,均P=0.033)。STRI组、TTFI组、TTRI组N2B时间分别为(7.6±2.1)min、(15.3±6.5)min、(14.1±5.7)min,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4,P < 0.001),STRI组N2B时间均短于TTFI组、TTRI组(t=-2.06,P=0.020;t=-3.12,P < 0.001)。STRI组D2B时间少于90 min的患者比例为74.7%(56/75),均显著高于TTRI组[46.1%(77/167)]、TTFI组[51.8%(29/56)](χ2=4.07,P < 0.001)。TTFI组、TTRI组、STRI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1%(9/56)、13.2%(22/167)、9.3%(7/75),STRI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TTFI和TTRI组(χ2=5.67,P < 0.05)。结论STRI对于 STEMI患者安全有效,有望能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描记术 桡动脉 导管 导管插入术 时间因素 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唐山市第二医院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0例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80~91岁。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关节置换组45例,采用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组55例,采用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按照骨折端类型分组:稳定组50例,不稳定组50例。观察指标:(1)比较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术前发生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2)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置入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比较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中采用2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周、6周、3个月、9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3)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内固定组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关节置换组有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9~12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情况。(1)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稳定组中,2种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置换患者相比内固定患者的切口长度更短[9.6(9.3,9.9)与11.0(10.3,11.6)cm]、术后负重时间更早[2.0(2.0,3.0)与11.0(9.0,12.8)d],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稳定组中,2种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关节置换患者相比内固定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更早[2.0(2.0,3.0)与87.0(79.0,95.0)d],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5~6个月骨折达到愈合标准,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及断裂等情况。关节置换组患者均未发生假体松动现象,无假体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DAMIS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切口小、术后负重时间早、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直接前侧入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 简介:摘要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核心致病性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受多种载脂蛋白、受体、酶等代谢的调节。目前他汀类药物仍是降低胆固醇防控ASCVD风险的基石,但其单药治疗的血脂达标率远不理想。近些年来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新型降脂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降脂治疗可实现较为理想的胆固醇管理,并带来了ASCVD风险乃至全因死亡风险的显著下降。联合降脂治疗逐渐成为管控ASCVD风险的大趋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脂质代谢 联合治疗 他汀类药物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PPP)、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BTI)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的微创方法治疗巨大腹股沟疝(GIH)的效果。方法两例GIH患者分别为56岁(患者1)和78岁男性患者(患者2),分别于2019年3月和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站立位时,均可见腹股沟区及阴囊处包块突出,大小分别为40 cm×20 cm(椭圆形)和55 cm×13 cm(梨形),疝囊表面均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分别经全腹CT检查诊断为左侧GIH伴腹壁功能失代偿和右侧GIH伴腹壁功能失代偿并发小左侧腹股沟疝。治疗方式:手术前2周给予双侧侧腹壁肌肉BTI,以促进局部麻痹,然后使用PPP获得更大的腹腔容量,TAPP手术修补缺损。结果两例患者均顺利完成BTI、PPP和TAPP联合技术治疗。患者1和患者2手术时间分别为77 min和95 min;术后第3天引流量均<5 ml,拔除引流管;均在术后第2天排气,进食流质,下床活动,无发热感染表现;于术后第4天和第5天步行出院;分别随访6个月和7个月,均无疝复发。结论BTI、PPP和ATPP联合微创治疗GIH安全、有效。

  • 标签: 巨大腹股沟疝,慢性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 渐进性人工气腹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