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的特点。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超滤量、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并发的差异。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超滤量、透析前收缩压、内瘘狭窄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占比、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血钙、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平均死亡年龄低于非糖尿病组。提示MHD合并糖尿病患者容量控制差,透析前血压高,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低,易发生内瘘狭窄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年龄较低。

  • 标签: 肾透析 糖尿病 手术后并发症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不同局部并发对上腹部多脏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对101例于201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德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AP患者和24例无AP且无明显上腹部病变的患者行上腹部动态容积灌注CT成像检查。86例AP患者(AP组)和21例对照者(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AP组分为无局部并发(21例)、急性液体积聚(APFC,19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27例)、包裹性坏死(WON,11例)和包裹性坏死伴感染(WONI,8例)组。采用去卷积法测量各组胰腺、肝脏、脾脏、双肾和肾上腺的血流量,采用基于最大斜率法的肝脏模型测量各组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HPP)和动脉灌注指数(HPI)。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ANC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39.89±34.28)、(141.42±47.85)、(107.87±26.41) mL·min-1·(100 g)-1,WON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30.00±44.83)、(106.12±38.16)、(98.38±41.39) mL·min-1·(100 g)-1,WONI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27.91±35.86)、(102.09±23.73)、(105.66±27.01) mL·min-1·(100 g)-1,均低于对照组的(161.22±31.60)、(174.00±62.73)、(134.53±36.36) mL·min-1·(100 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0、2.043、2.943, 2.296、3.796、2.548, 2.448、4.479、2.154; P均<0.05)。WONI组左肾皮质血流量低于对照组[(247.44±39.32) mL·min-1·(100 g)-1比(294.80±39.13) mL·min-1·(100 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5)。ANC、WON、WONI组的HAP分别为(18.63±9.54)、(19.10±7.47)、(19.51±6.26) mL·min-1·(100 g)-1,HPI分别为(25.01±15.51)%、(45.98±31.42)%、(35.92±24.95)%,均高于对照组的(12.18±5.14) mL·min-1·(100 g)-1和(13.44±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7、3.088、3.235,3.503、3.397、2.517;P均<0.05)。ANC、WON、WONI组的HPP分别为(72.37±21.76)、(48.83±35.10)、(57.55±29.45) mL·min-1·(100 g)-1,均低于对照组的(86.43±17.98) mL·min-1·(100 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1、3.331、3.226,P均<0.05)。APFC组的HAP、HPI均高于对照组[(18.67±10.24) mL·min-1·(100 g)-1比(12.18±5.14) mL·min-1·(100 g)-1和(23.75±20.41)%比(13.44±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2.108,P均<0.05)。结论AP伴ANC、WON和WONI会导致胰腺、脾脏、左肾上腺血流量减少,且WONI会导致左肾皮质血流量减少;AP伴ANC、WON和WONI会导致HAP和HPI增高,HPP降低;AP伴APFC会导致肝动脉灌注增加。

  • 标签: 动态容积灌注 血流量 急性胰腺炎 局部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风险评估的集成式护理对重症患者并发及症状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90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风险评估的集成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并发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满意度情况等。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睡眠障碍,感染发生率及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集成式护理应用于重症患者中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并发发生风险,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成式护理 并发症 症状改善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行康复护理对疗效和并发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分析其护理疗效。结果试验组护理优良率92.31%(36/39),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发生率5.13%(2/39),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实施前,两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康复疗效,减少并发,改善臂丛神经功能。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菌群移植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的发生率,不同移植途径和疗程对菌群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20年4月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3 932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04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 128例)患者的资料,观察所有患者在菌群移植第1疗程结束后第1、12、24、36、48和60个月的随访率、有效率,以及5年并发发生情况。根据首次移植途径的不同,将3 932例患者分为鼻肠管组(2 604例)、胶囊组(873例)、结肠镜组(268例)和灌肠组(187例),观察4组不同移植途径患者菌群移植1个月后的有效率和并发发生情况。同时将菌群移植≤4疗程的1 813例患者分为1疗程组(369例)、2疗程组(568例)、3疗程组(497例)和4疗程组(379例),观察4组不同疗程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有效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 932例患者在菌群移植第1疗程结束后第1、12、24、36、48和60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93.67%(3 683/3 932)、82.30%(2 307/2 803)、82.17%(1 825/2 221)、62.41%(978/1 567)、59.85%(559/934)和60.84%(289/475),1、12、24、36、48和60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23%(2 476/3 683)、64.20%(1 481/2 307)、59.29%(1 082/1 825)、59.71%(584/978)、55.81%(312/559)和59.17%(171/289),菌群移植期间各类并发总发生率为34.49%(1 356/3 932),随访期间各并发总发生率为4.22%(166/3 932),均无消化道穿孔、多重耐药菌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等严重并发事件发生。鼻空肠管组、胶囊组、结肠镜组和灌肠组患者菌群移植后1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7.18%(1 668/2 483)、68.63%(549/800)、67.23%(158/235)、61.21%(101/165),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鼻空肠管组、胶囊组和结肠镜组中慢性便秘患者的有效率均高于灌肠组[67.82%(1 043/1 538)、67.98%(138/203)和62.96%(17/27)比26.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19.07、7.60,P均<0.01)。鼻空肠管组、胶囊组、结肠镜组和灌肠组患者菌群移植期间的并发总发生率分别为35.22%(917/2 604)、30.24%(264/873)、42.54%(114/268)、32.62%(61/18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P<0.01);其中鼻空肠管组、胶囊组、结肠镜组和灌肠组患者的腹泻[分别为4.49%(117/2 604)、4.58%(40/873)、7.83%(21/268)和5.35%(10/187)]、咽喉部疼痛[分别为5.30%(138/2 604)、0.69%(6/873)、2.99%(8/268)和1.07%(2/187)]、消化道出血[分别为0、0、1.87%(5/268)和0.53%(1/187)]和肠源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1.49%(4/268)和0.53%(1/1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9.24、63.13、49.68,P均<0.05)。1疗程组、2疗程组、3疗程组和4疗程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3.94%(211/330)、61.93%(301/486)、65.75%(286/435)和72.54%(251/346),不同疗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P=0.01);其中4疗程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1疗程组、2疗程组和3疗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0.18、4.14,P均<0.05)。4疗程组患者的慢性便秘和孤独有效率均高于1疗程组和2疗程组[72.73%(136/187)比55.47%(71/128)和58.71%(155/264),72.73%(40/55)比6/15和47.83%(11/23)],3疗程组患者的孤独有效率高于1疗程组[69.05%(29/42)比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9.39、5.60、4.44、3.94,P均<0.05)。结论菌群移植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的肠道疾病和合并肠道功能异常的肠道外疾病长期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菌群移植疗效与移植途径和疗程有关,菌群移植并发发生率与移植途径有关。针对不同疾病应制定不同的移植途径和疗程。

  • 标签: 菌群移植 长期随访 移植途径 移植疗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下咽-颈段食管癌术后3种食管缺损修复方法的术后短期并发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缺损修复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转移皮瓣修复术式为A组(n=45),全胃代食管修复术式为B组(n=32),管状胃代食管修复术式为C组(n=28)。记录3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情况,包括肺部并发、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切口感染、颈部肿胀、食管反流、吻合口漏、自动出院或死亡等。结果3组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切口感染、颈部肿胀、食管反流、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与A组比较,B组颈部肿胀、吻合口漏发生率较低,而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及食管反流发生率较高;与A组比较,C组颈部肿胀、切口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率较低;与B组比较,C组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食管反流及吻合口漏发生率较低(均P<0.05);其他术后并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术后食管缺损修复方法中,管状胃代食管修复术式的安全性最高,且并发发生率最低。

  • 标签: 食管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骶骨固定术7年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术式的相关并发及处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23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手术前后POP-Q的Ba、Bp、C、D位点等各指示点及生存质量和性生活状态评分的变化,术后各类并发的处理情况。结果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有效方式,其治愈率为98.74%;Ba、Bp、C、D位点,以及PFDI-20和PISQ-12问卷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生存质量及性生活状态改善。术后的并发发生率约15.55%,其中便秘发生率最高(约5.04%),其次为疼痛3.78%,网片暴露、新发尿失禁、骶前出血、尿潴留的发生率均1.26%;复发、严重感染发生率0.84%,性生活障碍、输尿管折叠梗阻、尿道损伤发生率0.42%;所有并发均经相应处理治愈。结论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有效方式,效果满意,但需重视手术网片并发的预防及处理,对并发的合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 网片 术后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初发的早发T2DM患者代谢指标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3 628例T2D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40岁,n=768)和晚发组(≥40岁,n=2 860)。早发组平均年龄(41±11)岁,其中男性546例(71.1%),晚发组平均年龄(63±10)岁,其中男性1 690例(59.1%)。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数据,包括病程、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等。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利用相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早发T2DM与病程的交互作用,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发T2DM患者并发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初发的T2DM患者(病程<1年),比较早发及晚发组代谢指标转归情况。结果相比于晚发组,早发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更高,体质指数更大(均P<0.01)。早发组糖化血红蛋白更高(9.2%±2.1%比8.7%±2.2%,t=-4.454,P<0.0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更高 [38.8%(298/768)比29.4%(841/2 860),χ²=24.819,P<0.01]。微血管并发方面,早发T2DM与病程≥10年存在交互作用。校正年龄、病程、糖尿病家族史、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等因素,早发组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仍高于晚发组(比值比1.66,95%可信区间:1.01~2.71,P<0.05)。对于初发的T2D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73 d,早发组较晚发组FPG下降更明显(ΔFPG早发组-ΔFPG晚发组=-0.62 mmol/L,95%可信区间:-1.18 mmol/L,-0.05 mmol/L)。结论早发T2DM患者代谢指标控制更差,合并糖尿病并发风险更高,应重视早发T2DM的早期干预。

  • 标签: 糖尿病,2型 早发 代谢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诊的食管癌患者40例,等距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传统护理+阶段式健康教育)20例与对照组(传统护理)20例,比较两组食管癌患者的情绪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生命质量(QOL)评分、疾病不确定感(MUIS)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35.52±4.48)分、SAS评分(31.28±4.83)分,均低于对照组(t=7.231、7.440,均P<0.05);GSES评分(31.57±2.85)分,高于对照组(t=10.803,P<0.05);MUIS评分(82.23±5.15)分,低于对照组(t=6.925,P<0.05);QOL评分(81.46±6.31)分,高于对照组(t=4.062,P<0.05),患者满意度(85.00%)高于对照组(χ2=4.286,P<0.05),并发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χ2=4.444,P<0.05)。结论阶段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患者的并发情况,缓解其焦虑情绪。

  • 标签: 食管肿瘤 并发症 焦虑情绪 疾病不确定感 健康教育 抑郁情绪 自我效能感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表面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泪道探通术的成功率与并发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6~12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152例(164眼),分为表面麻醉组96例(103眼)和静吸复合麻醉组56例(61眼),表面麻醉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注,静吸复合麻醉组采用静吸复合喉罩麻醉。分别行泪道探通术,术后常规冲洗。统计两组患儿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和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表面麻醉组103眼,治愈94眼,治愈率91.26%(94/103);静吸复合麻醉组61眼,治愈56眼,治愈率91.80%(56/6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表面麻醉组术中出血、术后溢泪及假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睑蜂窝织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8)。表面麻醉组术中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出现短暂气道痉挛1例,苏醒延迟1例,术后呕吐2例,予及时对应处理后,预后均良好。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泪道探通术更为安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泪器阻塞 泪道探通术 麻醉,静脉 麻醉,吸入 表面麻醉
  • 简介:摘要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其术后远期并发发生率仍然很高,目前较公认的机制是EST术中破坏了Oddi括约肌结构,引发功能障碍,导致肠胆反流,进而出现术后远期并发。本文就Oddi括约肌功能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的关系及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手术后并发症 奥狄括约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理不良状态,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中并发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加快,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罗伊适应模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疝修补术后并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并发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随访术后1年的并发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失访患者9例,随访成功的113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相关并发,总发生率为18.58%:其中手术部位感染6例(切口浅表感染4例,皮下脓胀1例,补片感染1例),术后疼痛4例,尿潴留3例,血清肿3例,股静脉血管损伤2例,术后复发2例,膀胱损伤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发生与年龄、粘连程度、内环口大小、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ASA分级与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粘连程度、内环口大小与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是术后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股沟疝进行手术治疗后一年内的并发发生率不低,其中高龄、疝环重度粘连、内环口较大与疝内容物无法完全回纳的患者术后并发的风险更高,需要重点关注这类术后并发高危患者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宫颈癌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术后预后情况及并发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术期针对性护理预防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术后并发效果良好,明显改善了负性情绪,预后较好。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3个月内,研究组低血压、高血压、感染、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并减少了透析相关并发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胸后并发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 2018年12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94例行VATS治疗的创伤性血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19例;年龄15~78岁[(45.8±14.6)岁]。其中12例术后出现并发(并发组),82例术后未出现并发(无并发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气胸及血胸情况、肋骨骨折数目、简明损伤定级(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肋骨固定与否、发现肺漏气与否、引流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并发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组受伤至手术时间>3 d的比例、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75%(9/12)、(7.8±2.6)d、(10.2±2.7)d]均显著高于或长于无并发组[分别为37%(30/82)、(5.5±1.6)d、(8.0±2.3)d](P<0.05或0.01)。而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气胸及血胸情况、肋骨骨折(≥3根)与否、AIS、ISS、手术时间、肋骨固定与否、发现肺漏气与否及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及术中发现肺漏气与VATS治疗创伤性血胸后并发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及术中发现肺漏气是VATS治疗创伤性血胸后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胸 胸腔镜检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伤后因呼吸肌不同程度瘫痪、咳嗽功能下降、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及支气管痉挛等因素,常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增加病死率。为了解急性TC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的治疗和管理的相关进展。笔者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氧疗、雾化吸入、辅助排痰、呼吸功能训练等方面对急性TCSCI的呼吸系统并发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肺部感染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疗效、安全性及总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下肢急性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并接受导管溶栓的患者,其中52例行尿激酶溶栓,36例行瑞替普酶溶栓。采用溶栓率、溶栓前后肢体周径变化评价溶栓效果;采用Villalta评分评价术后第3、6、12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并结合溶栓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花费及出血风险评价总临床获益。结果溶栓率尿激酶组75.5%,瑞替普酶组84.2%(P<0.001);溶栓前后肢体周径变化尿激酶组84.0%,瑞替普酶组90.0%(P<0.001);3、6、12个月的Villalta临床评分尿激酶组分别为3.03、3.63、4.57;瑞替普酶组分别为2.29、3.06、3.70(均P<0.001)。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患者的溶栓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短,总住院费用未增加。调整瑞替普酶的溶栓速度(5 MU/h降至0.5~1 MU/h)后,出血风险降低。结论瑞替普酶较尿激酶具有更高效的静脉溶栓效果,并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溶解疗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产妇出血量与并发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住本院进行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仅施以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研究组施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 d总出血量、出现并发的概率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1 d总出血量分别为(48.9±4.7)min、(721.5±47.9)ml、(948.5±25.6)ml,均低于对照组(80.7±5.1)min、(1 285.3±49.2)ml、(1 560.3±26.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分别为(22.7±2.1)分、(23.5±3.1)分,均低于对照组(36.9±3.5)分、(36.8±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过程中,施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产妇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出血量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