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体问题在法学论域中是亟待深究的理论要点之一。对这一范畴在法律中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情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类型、特征和变迁。法律主体的特征包括人之惟一性、普遍性、时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法上权义性。在近代以来的法律人像变迁中,主体历经了从个体的经济人向高度协作的社会人的演化。当下的现代性晚期,则见证了动物地位的回归和后现代主体的出场。后现代法律主体的在场,给当代法律思想的历史航行涂抹上了一道崭新的智识亮色,尽管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争论激烈。尤其考虑到后现代思潮的两重性:激进的一面以及潜含的保守,在后者,对不确定性、相对主义的极端强调往往利于现状的维护。

  • 标签: 法律主体 主体问题 法律人像
  • 简介:我们应坚持法律及其研究的多元性、坚持视野的广阔与开放,多路径地探求法的轨迹,而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否则,法律和法学的研究,就不能适应复杂、多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法学研究过于局限在法典范围内的思路,是否应该自省一下了。我的看法是,应进入与活的社会、文化领域,进入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领域,否则,法学是没有出路的。

  • 标签: “法律亚文化关系” 法律关系 法学研究 法官文化 多元性
  • 简介:1897年,美国大法官O·W·Holmes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发表了对美国20世纪法理学影响深远的著名演讲:《法律的道路》。一百年后,R·波斯纳法官在哈佛大学Holmes讲座上作了题为《道德和法律理论的难题》的演讲,波斯纳的演讲主要涉及霍姆斯提出的支配美国法理学的其中主题之一:法律和道德。众所周知,围绕这一主题,二战后,新分析法学派的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的富勒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时隔几十年后,法律和道德这一西方法理学上永恒话题再次引人注目。不过,这次争辩是在当今美国法理学中经济分析法学(或新实用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波斯纳和权利与原則学派代表人物德沃金之间展开,限于篇

  • 标签: 法律 道德 波斯纳 道德相对论 道德主观论 德沃金
  • 简介:法律的核心功能是维护社会规范性期望的稳定,法律通过“深度不学习”的方式成功化约了社会复杂性。而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认知性技术兴起之后,学习能力的急速提高将深刻改变传统法律的特征,法律的计算化和社会科学转向是其典型表现。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合约、模拟仿真等技术应用正在持续改变法律的功能形态,催生出“小法律”“实验法”等新型学习性法律。从法律不学习到机器学习,将在法律空间、法律时间、财产形态、信用机制、法律自由、法律正义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层效应。根本性的挑战在于法律功能独特性的丧失。法律不学习被机器学习取代,规范性期望被认知性期望取代,法律被代码/算法取代,这也就是法律“死亡”的前景。

  • 标签: 人工智能 区块链 机器学习 智能合约 法律功能
  • 简介:受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转变的影响,马克思法律理论的建构遵循了"社会—政治法律哲学进路"。这种进路的选择不仅不是马克思的疏忽,更是包含着马克思本人促进人类解放的伟大担当和理论旨趣。而且,这种进路触及到了法律的一个特征,即法律的非自主性(法律的社会—政治基础),对当下中国法律哲学的建构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

  • 标签: 哲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法律的社会性 法律的历史性与政治性
  • 简介:本文立足中国语境,在晚近劳动分工的背景下,围绕法律从业者的职业定位,阐释了法律公民和法律理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式,并简要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的法制与法意",旨在探讨为了达成理想而惬意的人世生活,法律法律公民之为一业的实然与应然,可能与现实.

  • 标签: 法律理性 公民 法制 中国语境 应然 基本内涵
  • 简介:我对老周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几年前,我刚刚调到民行科工作,接手了一起浙江某公司定作合同纠纷申诉案.无锡某厂与浙江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无锡某厂加工制造刮板冷凝器三台,合同第3条规定“由供方送货至需方”,另有第9九条规定“提货付款55%”.

  • 标签: 卫士 法律 签订合同 第一印象 合同纠纷 加工制造
  • 简介:<正>怎样才能超越"法庭与律师的社会学"呢?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在30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在今天,大概仍然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学者所不得不深思的。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和历史学进入法律领域,固然增进了

  • 标签: 法律现象 社会学家 社会理论 社会科学 研究传统 法律人类学
  • 简介:作为解释法律的理论,并非每个国家的法学方法论都一样。按照传统,在德国法中有四种解释标准。其中,文本这一解释标准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对于通常的法律解释来说法律专业语言中的词义更重要,与此相反,对于区分法律解释和法官造法来说,一般日常用语中词语的可能含义更加重要。刑法中禁止类推解释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只能援引)文本进行解释的背后是这样一种立场:用这样的方法,公民可以抵御国家强权对自由的干涉,并且可以保障三权分立框架下议会的权力。事实上文义解释并不能实现这样的功能。上文中法学以及语言学上的论据说明了这一点,除了文本解释,体系解释、发生史解释以及目的解释也都很重要。首先要对此四种解释标准进行整体衡量,但在解释中还是要坚持从文本出发。

  • 标签: 方法论、日常用语中的可能文义 法言法语中的文义 法律的适用对象 法官造法 公民与国家 三权分立原则
  • 简介:Internet的中文意思是互联网,也有人译作万维网,在19世纪以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各国之间交往不多,在资源的分配上基本是自给自足。在那时一个外国人想吃我国新疆的哈密瓜简直就是一种梦想.但20世纪后,随着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那种梦想已经能轻易变成现实。如果水陆空运输是一种把世界变小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网络,那Internet就是一张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虚拟网络。它通过电话网把整个世界都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要做的只是选择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

  • 标签: INTERNET 互联网 法律 虚拟网络 著作权 合同
  • 简介:今年是著名法学家杨兆龙先生诞辰百年。经过多年来老一辈法学家倪征噢、王铁崖等先生的大声疾呼,更由于何勤华、许章润、王健等一批中青年法学家的潜心研究,杨先生那长期被湮没不彰的学术地位已日受世人重视,当年我因编发杨兆龙遗文而遭受种种非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标签: 法学家 法律人 王健 时代 诞辰 学术地位
  • 简介: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事实的不知无害,对法律的不知有害,因而实务中对法律错误一般不予以救济。但事实上,不管是在罗马法上,还是在当代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部分国家都会对部分法律错误予以救济。而在确定何种法律错误可予以救济时,应充分考量在特定情况下对表意人"知法推定"的合理性以及表意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衡量。

  • 标签: 法律错误 意思表示错误 意思表示
  • 简介:科斯提出交易费用解释了制度之存在,但其未将之操作化,令庇古式外部性理论借之还魂了。张五常将租值消散、交易费用与制度费用等同视之,避免了此一缺憾。在此理解下,法律是合约安排,而非吓阻诱因。法律作为合约安排,才能合理解释物权效力与过失责任之现实存在。更重要的是,法律作为合约,必然要求了法律的规范体系性,而法律作为诱因,则令法律工具化,失去其规范之本质。法律内在价值,例如自由或正义,也只有在此才有意义。

  • 标签: 科斯定理 交易费用 经济解释 张五常
  • 简介: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制现代化、法

  • 标签: 征订启事 法律科学 科学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