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证明责任制度是现代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论界对证明责任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主观证明责任到客观证明责任的深化。主观证明责任从当事人的视角解释证明责任,将这一制度解释为当事人就所主张的事实向法院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责任,客观证明责任从裁判者的视角解释证明责任,把这一制度解释为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用于克服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裁判规则。法官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12条处置疑似虚假诉讼案件,是法官主动提出可能是虚假诉讼的假设,然后依职权收集证据进行确认,如果最终是否为虚假诉讼无法确定,法官就不能适用第112条驳回诉讼请求并对当事人进行制裁。这表明法官适用了证明责任的裁判规则,同时也表明证明责任可以与当事人的主张无关、与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无关。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证明责任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现。

  • 标签: 《民诉法》第112条 主观证明责任 客观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本质
  • 简介:适用困境阻碍了指导性案例发挥预期作用,若解决不当,指导性案例难免沦为"纸面上的法律"。本文借鉴法官行为理论,从法官行为动机和行为工具两个层面对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对策:一方面,主张法律制度不仅是建构性的还是解释性的,通过对"应当参照"作强制义务性解读,强化法官的义务意识与适用动机;另一方面,主张有效的法律方法是制度安排的工具支撑,解决适用困境需要发展与制度安排适应的适用方法,包括案件相似性的判断、裁判规则的确定、法律推理进路及指导性案例的废止等。通过实用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调和解决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适用困境 法官行为理论 义务意识 适用方法
  • 简介:数据保护权是欧盟法律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第一次系统地将这项抽象的权利具体化,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执法机制进行保护。该《条例》设立了宽泛的地域适用范围,把众多在中国境内的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也置于其管辖之下。尽管目前我国对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行政决定持消极态度,将会导致这部法规在中国的实施存在种种困难,但是我国企业或组织仍应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积极应对。

  • 标签: 数据保护权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基本权利 对中国的影响
  • 简介:存疑不捕是指检察机关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决定,并要求侦查机关补查后重新报捕的做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对该类案件的处理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致使部分案件被搁置或流失,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 标签: 办案人员 人民检察院 案件 浦东新区 实证分析 证据问题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是一种以强制措施满足侦查需要的特殊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其发展经验对于公安机关指定监视居住的完善,对于监察留置程序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1694份判决书的研究表明,职务犯罪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数量呈“山峰”形状,在2014年下半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减少,办案级别主要为基层检察院,省际区域性差别较大,适用指定监视居住的案件主要为行贿受贿案件,适用理由主要为本地无固定住所以及办案需要,有五成多的嫌疑人被指定监视居住15天内,指定监视居住平均长达23.63天.其存在的问题是,指定监视居住未发挥替代逮捕的功能,一些案件指定监视居住时间过长,且存在非法指定监视居住、非法讯问的问题.可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制指定监视居住适用案件范围的意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需要确立针对贿赂犯罪的特殊程序,对于满足办案需要的人身自由限制手段应当严格规范其时间限度、讯问程序.

  • 标签: 指定监视居住 逮捕 判决书 贿赂犯罪
  • 简介:相对不起诉制度将一些轻微刑事案件消化在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环节,能更好地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节约司法资源,同时符合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追求。当前,相对不起诉的适用存在裁量标准不统一、审批流程不一致、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尽快统一适用标准、规范审批程序、推行公开审查,以使该制度进一步推广适用,发挥其更大作用。

  • 标签: 相对不起诉 裁量标准 实证研究
  • 简介:近年来“西进”大陆谋求发展的台胞越来越多,由此加强台胞权益的立法保障愈发引起关注。大陆在多年的法制建设中已经对台胞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了反映,尤其是大陆涉台地方立法,丰富和扩充了上位法有关台胞权益保障的内容,为实践中加强台胞权益保障提供了一些制度资源。对大陆现行涉台地方立法中有关台胞权益保障的内容进行梳理剖析,进而探求其发展趋势,可以为未来完善相关立法提供有益经验。

  • 标签: 台胞 权益保障 地方立法 前瞻
  • 简介:以我国首例“被遗忘权”案的分析为切入点,将“被遗忘权”置于司法的“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二阶结构中来进行阐述,不失为一条在司法视域下探讨“被遗忘权”的有益进路。在内部证成结构内,通过对首例“被遗忘权”案判决的逻辑梳理与检视,可发现其中概念与结构的逻辑缺陷,厘清“被遗忘权”案的逻辑推演。在外部证成结构内,判决应进行“利益正当性”“法律保护必要性”“权衡被遗忘权与其免责事由”三方面的论证建构。其中,利益正当性应作应然与实然的分析;法律保护必要性可通过“公共利益”“矫正正义”“常识”等后果主义论辩来证成;“被遗忘权”与其免责事由可通过重力公式来权衡。两级证成最终为“被遗忘权”案件的判决提供既具有规范性同时又保有可辩驳性的论证“框架”。

  • 标签: 被遗忘权 后果主义论辩 重力公式
  • 简介:张鷟《龙筋凤髓判》是中国古代经典判例集。《龙筋凤髓判·左右卫率府二条》是分析唐前期'王子犯法'的最佳素材。左右卫率府是皇太子东宫的重要部门,是负责管理'掌东宫兵仗羽卫'的武装机构。由于其地位特殊,所谓的左右卫率府犯法就是'王子犯法'。分析张鷟裁判'王子犯法'案例分两个层面:一是从法律上来看,他综合运用依礼、律、令劝导皇太子,处罚左右卫率府卫率及其他属官;二是从政治上来看,由于'王子犯法'涉及皇位继承这一重大政治问题,他只能依礼劝导皇太子规范自身行为,并将最终裁决权交给皇帝。

  • 标签: 张鷟 《龙筋凤髓判》 “王子犯法”
  • 简介:作为一部有着明确法律目标的应急性工具法,污染物的减排应当是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成效的唯一标准。基于大气污染物的防控减排结果是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效的标准这一共识,利用1995~2010年、2011~2014年2个阶段中国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这20年内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 标签: 大气污染防治法 实施成效 数据评估 污染防控
  • 简介:“9·11”事件以来,中亚较之于恐怖主义犯罪泛滥的重灾区,地区的局势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亚地区已然消除了来自于恐怖主义的威胁。基于数据,能够对中亚恐怖主义犯罪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作为应对恐怖主义的区际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领域的成效值得肯定,但暴露出的不足更值得重视,需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成熟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

  • 标签: 中亚恐怖主义犯罪 实证研究 上合组织 反恐法律机制
  • 简介: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亦是日常民事生活的主体,理应按照意思自治的原则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但作为社会法域典型代表的劳动法,又肩负着调整社会劳动秩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公法功能。在劳动法领域,当事人做出民事法律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按照意思自治原则认定其行为效力、如何认定,一直是困扰实务界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案例分析,结合《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新规定,为涉及劳动关系双方协议效力认定在内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裁判提供参考标准,同时对下一步修法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意思自治原则 法律行为效力 效力认定 案例分析 劳动法 认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