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从国际社会对中共十九大的关注度、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多重视域下的世界意义.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力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倡议多次被收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方案快速进入实践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形成全球化新格局,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百年前的十月革命与百年后的中共十九大一脉相承于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制度模式、现代化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全面从严治党、强力反腐、推进重塑国际反腐秩序,彰显中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 标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贡献 世界意义
  • 简介: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的面貌,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它成功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东方大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为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中国方案
  • 简介:本文对1972年以来世界环境与安全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世界环境与安全研究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即1972年至冷战结束的兴起阶段和冷战结束至今的蓬勃发展时期,其间环境安全的定义、战争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武装)冲突的影响以及维护世界环境安全的途径等构成世界环境与安全研究的主要问题。虽然世界环境与安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保持传统安全研究所积累的知识连贯性,有必要厘清将安全研究适度扩展到环境领域的思路,构建理解环境安全的新框架,以便在环境与安全的政策和研究领域达成更多的共识。

  • 标签: 环境与安全研究 环境安全 环境冲突
  • 简介: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这是我们始终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而中国复兴的目标也绝不是狭隘的民族复仇。

  • 标签: 和平发展 记忆 世界 华为 国家 中华民族
  • 简介:面对深刻复杂演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多种外交场合进行系统阐述和充实。展望未来,致力民族复兴的中国将积极引领世界秩序重塑,携手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人类命运 世界秩序 共同体 国际形势 国家主席 民族复兴
  • 简介:<正>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存在着多元的行为主体结构,其中,除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之外,从联合国到其他各种世界性或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组织也大量涌现。由于构成国际政治体系的角色复杂多样,影响国际政治关系的因素亦呈多样性,包括了经济、军事、政治意识与文化、科学技术和地理环境等诸方面。在

  • 标签: 国际政治关系 世界经济 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 马列主义
  • 简介:2017年7月26—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一重要讲话不仅奏响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集结号,也为世界各国克服前进方向之困、道路选择之惑、国家治理之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选择。

  • 标签: 文化自信 领导干部 道路选择 胜利前进 制度优越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
  • 简介:人的一生可以躲过失业风险,躲过意外伤害风险,但谁也躲不过生老和病死。由政府组织实施覆盖全体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是各现代国家的通行制度。自德国1883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日趋成熟与规范,而各国因国情不同,其模式亦有所差异,现简介如下:

  • 标签: 外国 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风险 意外伤害 政府组织
  • 简介:所谓世界秩序的“执鞭国家”,是特指那些能够“执鞭”世界秩序的国家。一般而言,“执鞭国家”既是世界新秩序的缔造者,又是鞭策他国服从该秩序的监护者。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考察世界历史视野中革命与秩序的关系,并为此提出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世界秩序的变革与某个国家发生的内部革命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某国发生的革命传播到整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对现存世界秩序构成挑战和冲击,并可能产生新的世界秩序。

  • 标签: 世界秩序 国家 中国 世界新秩序 历史视野 缔造者
  • 简介:斯大林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革命”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世界革命”理论有所创造和发展:一是认为世界革命包括一国革命,以一国革命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二是认为十月革命后进入了革命的第三时期,也就是世界革命时期,因此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三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已经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转移到了苏联。其逻辑起点是“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和前提”,“保卫苏联”则成了其世界革命观的逻辑结果。以此为基础的世界革命理论既有扶持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因将苏联利益与世界革命整体利益等同起来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损失。

  • 标签: 斯大林 世界革命理论 主要命题 内在逻辑
  • 简介: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及国际关系在深刻变化之中.虽然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和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形势总体缓和的趋势没有逆转,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显露出不少值得高度关注的新动向,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世纪初的世界形势有如下几大特点:

  • 标签: 世界形势 世界政治经济 国际关系 大国关系 缓和 时代主题
  • 简介:<正>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指出:“《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因此,了解《宣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和传播的历史,对于国际共运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根据现有的资料,对从1848年至1918年共七十年间《宣言》用各种文字首次被引用和首次出版的情况,作一简略的介绍。德文版《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首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全书共二十三页。在《宣言》浅绿色、镶有花边的封面上印着: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出版人 译本 社会民主党 世界各国
  • 简介:2007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国关系显著调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激荡,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合作有所进展。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在辞旧迎新之际,本刊特约请了有关专家,就2007年的世界大国关系变化、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形势和区域经济合作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2008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现刊登于下,以飨读者。

  • 标签: 大国关系 国际形势 展望 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快速增长 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