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自古便有“茶一味”之说。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是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品茗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茶相融,成为茶文化,这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从迷走向悟、从俗走向雅。一念觉悟,茶即是即是茶;清化浊,

  • 标签: 茶文化节 北京 世界 心性修养 精神
  • 简介:一、序章今年(2013年)2月,我造访了临济寺和中国佛教协会.彼时,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即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有马赖底上人,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所说的“佛教无国境”一语.我对这句话不甚感慨,并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所谓的“国境”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境(边境)”,但是,佛教当然跨越了这种“境(边境)”.我认为,这个“境”不仅仅适用于“国境”的“境”,它还适用于把我们卷入其中的所有的“境”(例如,自然环境、名为国家的环境、家庭环境、职场的环境、名为肉体的环境等).回归并立足于“无境”的原点,潜心致力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是佛教与的根本所在.

  • 标签: 临济禅师 佛陀教义 教义经集
  • 简介:天台智者大师一生止观等持,依据经论,以《法华经》经义为宗旨,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依托,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并传承北齐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南岳慧思禅师的“法华三昧”,加上自己修学的体证,直承佛旨,建立起教观并重、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天台宗。

  • 标签: 智者大师 天台宗 佛教 《法华经》 《大智度论》 《涅粲经》《大品般若经》
  • 简介:四无量是佛教所有宗派所共有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的修行实践,通过这种实践,可以使行者的心量变得更宽大、更善良,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作为部派佛教影响最大的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对四无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做了清晰的解释和论证,认为四无量只能对治烦恼,但不能断除烦恼。修习四无量应当遵循从亲到疏,从内到外,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的修学次第。本文主要是从四无量的建立、性质、行相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有部
  • 简介:为纪念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祥法师圆寂十周年,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于12月1日至3日举行“真法师圆寂十周年追思法会”,“真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大会”、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上海 玉佛禅寺 玉佛寺 法师 方丈
  • 简介:“修行就是始终要提醒自己保持出家人一颗正念的心,这是我理解的修行。佛教真正是一种教化和教育的功能。我们现在不仅仅要守好我们的庙,同时还要让社会真正来了解佛教,能让真正的佛法传播得更好,少对佛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这两者都很重要。”

  • 标签: 法师 方丈 黄梅 佛教 修行
  • 简介:印度原始佛学在两汉时传入中国,自唐以后,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乘学说纷纷自立门户。在繁多的宗派中,禅宗与净土宗最逮民心,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其中,与中国能咏善吟的士大夫们结下不解之缘的当属禅宗。

  • 标签: 禅宗 白居易 柳宗元 中国特色 中国民众
  • 简介:赵州从谂(778-897),是唐代最著名的禅宗僧侣之一。他所开创的不立一家家谱、独来独往的风,使他得以卓然屹立于五家之外,影响远播日本、韩国等汉传佛教圈,千年不绝。本文依据古今中外的典籍,对赵州和尚的生平化迹作了较为清晰的勾勒,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赵州从谂 云游参学 住持观音院 道化北方
  • 简介:本文以宗密的史著作为本文,着重从宗密对洪州宗传法世系的叙述与判定、对洪州法的总结及对洪州法的批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宗密对于马祖道一所开创的洪州系的评述。从宗密的叙述与判定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马祖道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区别南众多宗派的不同法特点。

  • 标签: 宗密 马祖道一 洪州宗 一切皆真
  • 简介:西书院作品集荟萃了一批书画精品,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这使我不由自主地在对诗意与禅心的追寻中,开始了新一番的审美之旅。我时常漫步西,疏风细雨中宛见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种超然独特的文化精神向度,悄然改变着我对艺术的期待视野。

  • 标签: 《中国书画·西禅书院作品集》 文化精神 宗教艺术 宗教文化 艺术创作
  • 简介:一、前言中国禅宗是佛教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汉传佛教的集大成者,也是最主要的特色。千古以来,历代祖师大德自身实践法的修行,一旦有所体悟,莫不是积极投入的教学工作.苦心陶铸锻炼弟子.以期弟子也能有所证悟,光大门庭,灯灯相传,使法传持不绝.

  • 标签: 教学工作 禅法 层次化 法师 当代 佛教发展
  • 简介:今年是我们尊敬的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法师圆寂十周年。十年过去了,但是真法师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身着黄海青,肩披红袈裟,项挂大念珠,慈祥微笑的面容,身材高大的大和尚风范,不时地浮现在我的面前。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同真法师有不少交往,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亲聆他的指教。真法师是一位具有很高佛学造诣、很强管理能力、爱国爱教、团结四众、弘扬正法、利益人群的高僧大德,为世人敬仰。

  • 标签: “人间佛教” 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 法利 缅怀 实践
  • 简介:永明延寿作为法眼宗的最后一代宗师,他的修颇具兼融佛门一切修为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圆修观。其主要内容是体现在文冲辑录的《智觉禅师自行录》与延寿的《万善同归集》这两种文献之中。前者可以视为延寿一生修功课的具体记录,后者则可以视为延寿圆修观在理论方面的表述。如果能够将二者合璧,找出其中的有机联系,则可以找到解读延寿观的钥匙。笔者的这一构想,发现在诸多相关研究延寿观的论著中似乎未曾有过。因此,本文尝试就此方面作出一些新的探索。

  • 标签: 禅修 禅师 法眼宗 具体 联系 表述
  • 简介:12月1日,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联合召开纪念真法师圆寂十周年大会。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富长等。来自全国各地、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的诸山长老、法师、居士,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共八百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玉佛寺 中国佛教协会 全国政协常委 上海 玉佛禅寺 宗教事务
  • 简介:本文作者首先探讨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直接追溯到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继而说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对人间佛教主旨的讨论,引向了整个佛教对人类和生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净土思想的终极关怀上,从“庄严净土”流衍出“人菩萨行”的理论。太虚和印顺的人间行菩萨道,也在大陆佛教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真法师这样一些佛教大师都对于“人间佛教”作出了思想内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真法师对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和“人间净土”思想有其独到的体悟,并进行了诠释。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说明:首先,真法师解释“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说是“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论人间净土》)其次,“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佛教徒,

  • 标签: “人间佛教” 净土思想 太虚大师 终极关怀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雨雪路上的感动九华山,时间是2015年底。这一天是周末,雨水夹着雪子击打着天文化公司办公室的玻璃窗,临近下班时间,几个年轻人依然聚集在那里,听同伴刘臣在激动地述说着下午发生的事情。

  • 标签: 纪实 爱心 文化公司 九华山 办公室
  • 简介:长老(1916~1995),江苏东台人。字妙悟,别号昌悟。六岁披剃出家,十五岁即受具足戒。曾先后就读于江苏东台三昧寺、焦山定慧寺、镇江竹林寺等多个寺院之佛学院、又曾就读于南京华严师范学院。住持过上海竹林寺等。长老生前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等。示寂前为上海玉佛寺方丈,是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佛教界耆老大德,其门下培养了一批才德并茂的当代僧才。长老曾多次应邀往海外弘法,摩顶徒踵,席不暇暧,法音遍及香港、印度、泰国、日本及北美大陆。其佛学著作有《玉佛丈室集》和《上海玉佛寺丛书》等二十余种。又长老极有才情,其部份诗词曾结集为《真藻集》。今年是长老在上海示寂十周年纪念。上海玉佛寺和上海佛教界为缅怀真长老,纪念其为当代中国佛教、尤其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佛教界所作的重大贡献,专门组织了系列的追思活动。本刊选登其中的部份文章,以便读者了解这位当代中国佛教界的大德长老。

  • 标签: 周年纪念 玉佛寺 上海 中国佛教协会 逝世 局面
  • 简介:慈悲是大乘佛法根本精神的象征,大乘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以布施为先。布施行是菩萨成佛的重要实践,因此历代高僧在慈善事业方面所作贡献殊多,他们对社会救济事业的推动皆源自于一颗愍念众生的菩提心。在现当代佛教复兴运动中,由于慈善救济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因而也成为当代人间佛教的重要弘法模式之一。起点较薄弱的大陆佛教慈善事业,有待在制度管理上予以加强,在慈善内涵上加以提升,除了施贫济穷以外,更应注重文教事业,以佛法义理救度众生饥渴的心灵,成办最究竟的慈善事业。

  • 标签: 慈善事业 人间佛教 高僧 社会救济事业 入世 大乘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