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经过3次院理事会的审议、全院职工的充分酝酿讨论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的审核,最终于2002年12月11日经中国气象局党组会讨论通过.这次深化改革将围绕"机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变、制度创新",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立足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国际大气科学的发展前沿,重新确立了我院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 标签: 中国 气象科学研究院 改革 方案
  • 简介:最近,IPCC公布了参与其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编写工作的作者名单,共861位。这些作者是从3000个提名中挑选出来的,与以往相比(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作者共559位,来源于2000个提名),

  • 标签: 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 IPCC 作者 名单 科学
  • 简介:1概况2013年9月9—1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瑞士召开了科学研究组第7T作组(7C)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共80人,分别来自23个国家及组织,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乍得、肯尼亚、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苏丹、泰国、韩国、黎巴嫩、世界气象组织、欧洲航天局、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张明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国际电信联盟 科学研究 会议简介 工作组 世界气象组织 欧洲航天局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9月1517日,第1届数值预报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SSC)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启动科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邀请专家重点审议未来5~10年数值预报科学计划(简称NWP科学计划),评估自主发展的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系列)的研发进展。

  • 标签: 数值预报系统 科学计划 委员会 会议简介 国际 会议概况
  • 简介:自地球形成至寒武纪将近40亿年(距今46亿-5.4亿年,通常称为前寒武纪)的气候演变是一个具有特殊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基础和前沿的研究领域。文章选择了前寒武纪气候演化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进行综述:大气演化、两次全球性的冰川期以及暗弱太阳问题。关于大气演化,本文首先描述了大气成分的演化历史,然后简述了影响大气成分演化的三个基本过程:大气逃逸、两次大气氧含量突然增加、碳酸盐-硅酸盐循环及其对气候系统的负反馈作用。两次全球性的冰川期分别发生在古元古代(距今24亿-21亿年)和新元古代(距今8亿-5.8亿年),文章简述了其成因以及相关的气候模拟结果。暗弱太阳问题是地球历史气候演化的一个经典问题,论文简要地综述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 标签: 大气演化 地球演化 生命演化 冰雪地球 暗弱太阳问题
  • 简介:1概况2017年6月12—14日,第8届环境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ICEST)在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召开,会议旨在促进环境科学技术和研究的发展,促进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工程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从业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是分享环境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技术和经验的理想平台。会议议题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动力、气象、大气物理、全球气候变化、臭氧损耗等领域。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 国际会议 工程师 西班牙 会议总结 全球气候变化
  • 简介: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录用了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分别为刘黎平研究员、徐晓斌(马建中)研究员、沈学顺研究员。本年度有2名博士后按照我院有关管理规定完成了在站的各项科研任务,顺利出站。至2007年末,我院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15人。我院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勤奋,敢于创新,积极参加院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科研基金项目 研究人员 研究员
  • 简介:我国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科学传播状况引人关注。依托“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科学普及”问卷调查,首先介绍了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科学传播现状,接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科学传播的对策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传播 经济 低碳 问卷调查 科学普及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1月正式挂牌并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5年4月被批准为正式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单位。2005年,我院首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有4人按规定完成了在站期间的各项科研任务,并做出了创新性成果,顺利出站。2005年底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人。我院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总体素质较高。2005年有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
  • 简介:从2003年开始,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我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对申请进站人员的个人材料进行审议,同意8名博士生进入我院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已有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式进站工作。为充分发挥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创造力,我院为他们提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 科研工作站
  • 简介:"第一届气候与冰冻圈国际科学大会"于2005年4月11~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共254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及一些国外机构协办.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祝贺大会的召开.WCRP/CliC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担任本次科学大会的地方组委会主席.

  • 标签: 冰冻计划 国际科学 大会简介
  • 简介:2004年5月14日张小曳、王辉正式就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命大会由张人禾院长主持,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人事教育司张俊霞副司长出席会议。郑国光副局长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宣布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并作重要讲话,对张小曳、王辉同志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张小曳和王辉两位年轻同志,是严格按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从部门外发现的人才,他们在过去的科研和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气象局 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 副局长
  • 简介:本文在简要介绍气象部门社会公益研究院所改革在明确战略定位、增强创新能力、转变运行机制、企业转制和人员分流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取得领导、组织和配套措施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建立和完善理事会决策、科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新型管理体制,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考核工作和三元工资改革,完善配套管理办法、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等方面改革的主要举措,并简要分析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 配套管理 气象部门 创新能力
  • 简介:2006年我院共录用了7名博士后来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分别来自巴基斯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解放军理工大学。有2名博士后按照我院有关管理规定要求完成了在站期间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并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有1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名分别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一等资助金和二等资助金。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南京大学 基金资助
  • 简介:2008年11月21—22日,受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首届(20072008年度)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 标签: 气象学会 评审会 软科学 专家 中国气象局 科学委员会
  • 简介: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气象事业发展对雷电研究的迫切需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7月成立了“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并于2003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将立足于雷电物理及其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与雷电监测、雷电预报和雷电防护有关的重要

  • 标签: 雷电物理 防护工程 气象监测 天气预报 闪电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