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护理上为解决病人长期静脉穿刺的痛苦,PICC已普遍开展。PICC一般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进针,可保持6个月至1年,由于需要长期保留此,给病人淋浴带来不便,用单纯换药贴膜的方法容易进水,并因此导致感染。我科护士给病人换药贴膜处缠绕三层以上塑料保鲜膜,面积应覆盖于换药贴膜面积上下大于5cm,断端用胶布牢固固定,且换药贴膜与保鲜膜之间垫以双层纱布,并使之环形缠绕于前臂,纱布覆盖于换药敷贴即可这样既可防止两膜黏连,又可防止被包绕前臂由于过紧而感到胀痛,起到一定缓冲作用。最后将保鲜膜上下两端用胶布牢固粘贴于胳膊上,可有效防止换药贴膜进水。

  • 标签: PICC置管 护理 淋浴 塑料保鲜膜 单纯换药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内科 PICC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择取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间在我院肿瘤内科 PICC患者共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导致肿瘤内科患者 PICC期间出现感染的因素,探讨 PICC期间的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出现感染患者 20 例,占比 10.00% ,感染人员与非感染人员在 PICC留置时间、置位置以及导管材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进行 PICC中,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在 PICC期间需要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出现率。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中心静脉置(CVC)的效果。方法:组建PICC补救小组,对上肢外周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彩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CVC进行补救。结果:中转为CVC,置成功率100%。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CVC的置成功率高,补救效果满意。

  • 标签: PICC CVC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间接收的PICC患者134例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n=67)和常规护理组(n=67),分别接受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置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PICC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封技术是确保中心静脉导管通畅、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封液的选择、封液的浓度、剂量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进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PICC 封管技术 肝素稀释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PICC)置维护及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ICC的8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准备得分(48.56±1.58)分、导管维护得分(49.60±0.03)分;对照组护理前准备得分(32.06±1.76)分、导管维护得分(36.71±2.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PICC期间,加强对管道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PICC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毒、无痛性的输液通道,被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肿瘤患者的化疗等长期输液病人当中。在建立无痛性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仍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机械性静脉炎等。加强PICC的护理,延长期使用时间,避免并发症出现,是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处理及维护。方法选取行PICC的患者30例所发生并发症的处理及维护,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置者成功带至治疗结束。结论并发症的出现不是必然的,它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PICC置管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出院患者PICC的护理及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及家属更好地掌握了PICC在院外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 标签: PICC管 护理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术后PICC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实施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对患者护理干预的治疗措施。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8.00%)远低于对照组(24.00%),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4.00%少于于对照组20.00%。护理干预后的留时间实验组(110.55±12.00)d要多于对照组(78.22±9.14)d。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能够降低因置发生的并发症几率和降低静脉炎几率,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忍受能力,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妇科 PICC置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失败中转为中心静脉(CVC)置的效果。方法对上肢外周静脉行PICC穿刺失败的32例病人中转CVC置进行补救.结果中转为CVC置,成功率100%,病人满意率提高。结论通过对上肢外周静脉PICC穿刺失败中转CVC置进行积极补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病人满意率提高。

  • 标签: PICC 中转 CVC 补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入术后的超声诊断及评价,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置入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分析出现上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表现,总结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有15例导管周围呈现低回声充填、血流频谱异常、无血流或血流稀少,35例的血流频谱处于正常状态、血流充盈、导管沿静脉呈现出平行管状回声;50例患者的血栓发生时间在11-35d之间,血栓发生时间均值为(16.3±4.2)d。结论PICC置入术后的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能够并发症,及时防治术后血栓,安全性高,有着高敏感性与低创伤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便捷,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PICC管 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PICC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长期住院行PICC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32例,均采用美国生产的PICC导管进行留,观察置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发生导管送入困难的有1例,穿刺部位渗血的有1例,导管脱出的有1例,感染的有1例,静脉血栓形成的有4例,导管堵塞的有1例,静脉炎的有1例,接触性皮炎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结论PICC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很多,综合分析与护理人员对并发症的认知及置操作技术有关,因此应加强对并发症和导管操作的护理干预,可确保PICC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 标签: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作者: 程寒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1
  • 简介: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在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肿瘤PICC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性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PICC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强化患者的护理体验,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亲情护理;PICC置管;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