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束CT在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0例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进行锥形束CT和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锥形束CT组和螺旋CT组。比较两组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结果锥形束CT组对于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结论对于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锥形束CT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我科收入的78例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39例与参照组3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参照组为66.7%,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增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症,是下颌关节、咀嚼肌的病症,并与压力造成的精神因素有关。只以单纯的按摩手法治疗虽然有效,但由于施术过程中患者精神紧张,并因面部皮肤的娇嫩而受到制约。芳香按摩疗法在治疗本症的过程中则弥补了按摩疗法的不足,疗效显著且见效快。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按摩疗法 芳香疗法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一组下颌紊乱病(TMD)病人经过劝告、肌肉锻炼和夹板固定保守治疗前及2年后对与TMD病人有关的躯体不适、忧郁和疼痛进行比较。这组TMD病人的头痛和肌肉触诊分值最高,另一组为中、低分值。高分值组23人,他们每周天天头痛或数次头痛;3块以上的肌肉严重触痛。中低分值组28人,较少头痛,每月1-2次或数次;肌肉中度或轻度触痛。病人在治疗前及2年后完成3个问卷(McGill疼痛问卷[rwegian版],躯体不适问卷和SpielbergerStait-TraitAnxietyInventory的实验部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在对疼痛的描述,全身肌肉的不适,忧郁都有差异,高分值组显示最高分值。总的来说,中低分值组的治疗结果得到改善,则高分值组无效。

  • 标签: 颞下颌紊乱病 危险因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针刺配合超短波疗法与单纯超短波治疗下颌紊乱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下颌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取穴下关、听宫、颊车、下关围刺、合谷,辅TDP神灯照射下关穴区,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Ρ<0.05)。结论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下颌紊乱病疗效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 标签: 颞下颌紊乱病 疗效 针刺 超短波
  • 简介:70岁的武大爷,连续发热一个月,始终没有查出原因。和普通发热不一样的是,发热前武大爷没有畏寒症状,只是稍有咽部不适,同时伴有头痛及明显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温最高超过39℃。一个月过去了,武大爷还是没有退烧,人也瘦了一圈,生病后体重下降了约5公斤。

  • 标签: 下颌运动障碍 颞动脉炎 老人 咽部不适 关节酸痛 体重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8例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锥形束CT、螺旋CT予以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扫描结果。结果锥形束CT对于下颌关节疾病的检出高于螺旋CT(P<0.05),并能清晰显示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论锥形束CT在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疾病 正畸治疗
  • 简介: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生长因子是一组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合成作用的蛋白多肽。软骨组织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它们共同作用于软骨细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属于纤维软骨,它介导了髁突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改建。髁突软骨细胞同样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主要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髁突软骨细胞 颞下颌关节 转化生长因子-Β 促进细胞生长 适应性改建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尤见于压力较大的青年人,且此病治疗难、易复发,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心理因素已被证明是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之一,认知行为疗法属于心理学治疗方式的一种,已被应用于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身体症状如疼痛。认知行为疗法也被应用于口腔科,本文综述了适用于治疗下颌关节认知行为疗法的起源、概念形成、理论形成、特点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证据,为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
  • 简介:目的:研究发生于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6例肿块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髁突骨质改变7例,另外6例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结论:发生于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较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伴强化,髁突及颅底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

  • 标签: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颞下颌关节 CT表现
  • 简介:邻牙、对颌牙及下颌关节损伤是牙拔除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易引发医患矛盾。本文针对邻牙、对颌牙以及下颌关节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和预防进行阐述,为口腔外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牙损伤 颞下颌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戴用咬合板6个月之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及张口度、关节弹响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患者VAS值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均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降低,张口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张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针灸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60例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扶他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在下颌关节紊乱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时段我院收治的15例(30侧关节)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从关节盘移位和变形角度分析,这些患者已经被诊断出关节可复性盘前移8侧,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12侧,现在对这些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并计算检测准确率。结果:30侧关节均获得了清晰的磁共振图像,再这其中可见关节可复性盘前移7侧,检测准确率为87.5%;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11侧,检测准确率为91.67%。结论:磁共振成像能直观显示下颌关节内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其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为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疗提供了直观且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微波对口腔下颌关节疼痛治疗效果。方法以口腔下颌关节疼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在2019年12月开始,在2021年12月结束,由两组组成,微波治疗患者共计25例,为参照组,添加中医针灸治疗组患者共计25例,为研究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 中医针灸 治疗效果 配穴规律
  • 简介:目的:建立包括下颌关节、咀嚼肌、下颌骨及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对正常志愿者颌面部进行磁共振冠状位扫描.三维重建磁共振影像.应用CAD软件、ANSYS6.1,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包括下颌关节、咀嚼肌、下颌骨及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14332个节点,11008个单元,其中关节盘552个单元;与MR三维重建影像比较,形态结构一致.结论: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更接近实际生理情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咀嚼肌 下颌骨 下牙列 三维有限元模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我进夹江县第一小学习快一年了。这一年里。我对学校由陌生(mòshēng)到熟悉,也渐渐喜欢上了夹江一小。今天是教师.我们要让老师度过不平凡的一

  • 标签: 教师节 夹江县 学习 学校 老师
  • 简介:目的研究牙列咬合特征对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及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学生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TMDs症状分为阴性(28例)和阳性(98例)两组。根据下颌关节紊乱病双轴诊断(RDC—TMD)轴1诊断标准进行下颌关节(TMJ)检查,取牙列模型,对两组模型前牙覆袷、前牙覆盖、后牙覆袷覆盖和Spee曲线等4种主要的咬合特征进行测量,结果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史对于TMDs的发生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前牙覆铪、覆盖对TMDs发生均有一定影响(均P〈0.05),后牙反铪、锁铪对TMDs症状无明显影响(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TMJ出现杂音者的同侧Spee曲线曲度均较TMJ无杂音者的同侧Spee曲线曲度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J肌肉群扪诊疼痛与否对Spee曲线曲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牙覆袷、覆盖异常可能是TMD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TMJ出现杂音与Spee曲线的曲度有显著相关性,当Spee曲线较平直时,TMJ杂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Spee曲线 覆铪 覆盖
  • 作者: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关于咬合异常与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的关系,从主导病因到仅为局部生物学因素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认识转变影响到临床诊治行为和研究方向。目前认为TMD致病因素为多因素,咬合因素与TMD的发生关联性较弱,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咬合异常比如非工作侧干扰、最大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之间过度滑动、最大牙尖交错位不稳定等可能是促进TMD发生的危险因素。行为、生物学、环境、社会认知、精神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促进TMD症状的发生。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医源性咬合创伤对促进TMD发生的风险,应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对疾病的影响,推荐综合治疗方法。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病因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