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颌运动障碍 构音器官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70岁的武大爷,连续发热一个月,始终没有查出原因。和普通发热不一样的是,发热前武大爷没有畏寒症状,只是稍有咽部不适,同时伴有头痛及明显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温最高超过39℃。一个月过去了,武大爷还是没有退烧,人也瘦了一圈,生病后体重下降了约5公斤。

  • 标签: 下颌运动障碍 颞动脉炎 老人 咽部不适 关节酸痛 体重下降
  • 简介: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由于使用神经阻滞剂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的慢性锥体外系综合症。临床特征为口-舌-颊或躯体其他部分呈现各种不自主运动。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普遍使用,该障碍正成为一种医源性疾患而受到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的日益重视。1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1-4]TD最早发现于1954年,首先由Sigwald和Uhrband报道并命名。1960年Kruse第1次详细的描述了TD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理学 医源性疾患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应用K-5R型MKG观察37例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边缘运动,息止颌位,CRO-ICO滑动的运动轨迹及开闭口运动及咀嚼运动的变化,得出少年儿童TMJD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咀嚼运动的功能以及与肌肉的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颌运动轨迹 正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采用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法观察舒必利与安慰剂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舒必利治疗有一定临床效果。

  • 标签: 疗效 舒必利 治疗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治疗的56例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进一步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上肢功能评定箱(SHE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上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3%。结论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骨关节损伤 运动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写了该指南,并在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内容包括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申昆玲教授非常高兴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的邀请,与英国Leicester大学感染和免疫系国家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ciliarydyskinesia,PCD)诊断服务中心(简称诊断中心)ChristopherLiamO'Callaghan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主任医师及郎志奇副主任医师共同就“儿童PCD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纤毛运动障碍 原发性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 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及咬合状态对数字化全冠修复体虚拟预调的影响。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招募10名个别正常研究生志愿者(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22~26岁),通过口内扫描获得其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重咬合状态下完成数字化颌间关系转移并利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下的下颌运动轨迹,标定3个下颌标志点(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及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测量两种咬合状态下相同标志点牙尖交错位时的三维距离、对刃颌位时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以及侧方运动至上下后牙颊尖顶相对(尖对尖位)时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5逆向工程软件,对左上中切牙及左下第一磨牙进行虚拟牙体预备,利用牙科设计软件通过复制法设计数字化全冠修复体,分别用轻咬合和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对修复体进行预调;分析预调后左上中切牙修复体舌面或左下第一磨牙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三维偏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结果分为轻咬合组和重咬合组(每组左上中切牙和左下第一磨牙样本量均为1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种咬合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的三维距离分别为(0.217±0.135)、(0.210±0.133)和(0.237±0.101)mm,对刃颌位时上述标志点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分别为(0.204±0.133)、(0.288±0.148)和(0.292±0.136)mm;尖对尖位时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为(0.254±0.140)和(0.295±0.190)mm,以上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调结果显示,轻咬合和重咬合组左上中切牙全冠修复体舌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15±0.036)和(0.195±0.041)mm(t=3.95,P=0.004);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44±0.084)和(0.100±0.096)mm(t=0.84,P=0.0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均有影响,用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进行修复体虚拟预调可获得更接近预备前天然牙的舌面或面形态。

  • 标签: 咬合力 牙修复体设计 牙冠(假体) 下颌运动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症状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针对其运动障碍的症状展开治疗,分别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有效率66.7%;左旋多巴制剂的有效率为88.9%;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83.3%。结论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目前为止仍是大多数病人缓解症状最有效的手段。抗胆碱能药物多用于有静止性震颤的病人;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递质的结合能力增强。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运动障碍症状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