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糖尿患者面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梳理了糖尿肾病护理的最新进展,涵盖了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为改善糖尿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护理 预防 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视网膜病变及糖尿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219名2型糖尿患者中资料齐全的1887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8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脂、尿酸,检查眼底、24h尿蛋白排泄率。通过Pearson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糖尿视网膜病变与肾病呈平行关系(P<0.05),但又不完全平行。男性、病程长、周围神经病变、糖尿肾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家族史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长、视网膜病变、空腹血糖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低、高尿酸、高血压是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对已患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来说,甘油三酯高、血尿酸高、血压高的患者易合并肾病(P<0.05);对已患肾病患者来说,病程长、有周围神经病变易合并视网膜病变和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视网膜病变及糖尿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大鼠肾系膜细胞及整体大鼠上观察卞达赖氨酸(bendazaclysine,BDL)对糖尿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防治作用。方法: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在3种浓度的BDL中培养36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S期百分率;RT-PCR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内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糖尿模型大鼠灌胃3种剂量的BDL8周后,亲和层析法测定大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高糖和H2O2可使S期细胞百分数大幅度降低,TGF-β1mRNA相对含量、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低中高3个浓度的BDL皆可使S期细胞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TGF-β1mRNA相对含量、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的BDL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并明显改善其生理和精神状态。结论:BDL升高大鼠肾系膜细胞的S期百分数,降低TGF-β1mRNA、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水平的作用与DN密切相关,是潜在的DN防治药物。

  • 标签: 卞达赖氨酸 糖尿病性肾病变 肾系膜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T2DM)糖尿肾病(DKD)合并非糖尿肾病(NDK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确诊为T2DM DKD的患者共363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DKD合并NDKD(MIX组,n=142)及单纯DKD(DKD组,n=221)。记录基线资料(糖尿病程、视网膜病变病史等),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等生化指标。计算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终点事件定义为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GFR较基线下降40%或死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 DKD患者合并NDKD的相关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肾脏预后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IX组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63例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50.0±9.9)岁,其中男性233例(64.2%)。MIX组与DKD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程≤5年[比值比(OR)2.136,95%可信区间(CI):1.315~3.471,P<0.01]、eGFR较高(OR:1.999,95%CI:1.246~3.209,P<0.01)及不合并贫血(OR:2.596,95%CI:1.614~4.175,P<0.01)与T2DM DKD患者合并NDKD独立相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与MIX组性别、基线年龄、糖尿病程、肾功能一致的DKD组作为对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²=1.138,P=0.286),且合并视网膜病变[风险比(HR):2.162,95%CI:1.056~4.428,P=0.035]及尿蛋白定量≥3.5 g/24 h(HR:2.387,95%CI:1.018~5.552,P=0.045)是MIX组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 DKD患者糖尿病程较短、eGFR较高、不合并贫血提示更可能合并NDKD。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预后 活组织检查, 针吸 非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糖尿肾病关系研究。方法选择56例2型糖尿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尿酸及其他代谢指标,比较其差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关系;同时将病例组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正常尿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及临床白蛋白组,以正常尿蛋白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代谢指标,分析在糖尿肾病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变化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糖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糖尿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中水平均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5,P<0.001),临床蛋白尿组血清尿酸水平与微量白蛋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与糖尿肾病和代谢综合征呈明显正相关。这样,控制血清尿酸水平将可能成为预防糖尿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血清尿酸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发病与遗传及营养密切相关,尤其是营养不平衡导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发病以后控制饮食是糖尿的基本疗法。本文就糖尿在饮食上的预防及饮食治疗原则进行概述,目的是教育广大居民如何通过正确的平衡营养来预防和治疗糖尿

  • 标签: 糖尿病 营养 饮食治疗 饮食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据说是古罗马帝国时的一位医生,偶然发现患者的尿引来蚂蚁吸吮,进而发现尿中有甜味而得名。据全国最新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中糖尿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上升为目前的2%~4%,这也就是说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我国糖尿患者总数增加了将近1000万。发病原因是什么原因引起糖尿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倾向、自身免疫、功能缺陷、肥胖、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导致糖尿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严格的说,糠尿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高血糖这一相同表现

  • 标签: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病率 体力活动 糖尿病患者 流行病学 遗传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总结糖尿社区防治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社区的糖尿患者6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有34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社区防治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完成以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治疗前低,同时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提升糖尿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防治 血糖水平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在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30例糖尿肾病的患者,并且对每位患者进行了2周住院临床观察,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尿常规示尿蛋白阴性或者血肌酐正常,而对此类患者中每位患者都进行了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测定,3次留取尿液标本均是非同日进行,发现2次或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ug/min),即微量白蛋白尿,故在早期糖尿肾病的诊断上不能单纯以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或血肌酐异常为判定早期糖尿肾病的诊断标准,而要进行UAE的测定,对早期糖尿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资料与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糖尿患者262例,其中1型糖尿(T1DM)36例,并发糖尿肾病(DN)12例(33.3%);2型糖尿(T2DN)226例,并发DN30例(13.3%)。42例DN患者中男26例(61.9%),女16例(38.1%)。年龄30~49岁6例,占14.3%,50—60岁17例,占40.5%,〉60岁19例,占45.2%。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诊治分析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 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