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恶性肿瘤伴随营养不良患者资料5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期间的护理方法。结果为50例患者提供2周营养支持,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BMI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全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期间进行严格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克罗恩病(CD)并发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分析,观察其结果。方法随机在我院中选择150例克罗恩病并发营养不良病人,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从病人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实施分析。结果150例患者在经过营养支持之后,其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经过研究可知,给予CD并发营养不良的病人使用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病人的预后效果,进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克罗恩病并发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接受临床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6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68例病患均接受临床营养支持护理,观察和对比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前后临床指标。结果 入组68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干预14天后体重、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指标,相比于营养支持干预前显著改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缺乏状况,促进患者基本体能的快速恢复,有利于其疾病治疗;建议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50名患有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的病人进行研究。并对所有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对比病人接受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情况。结果:接受半个月的营养支持后,病人的体质量情况强过接受营养支持护理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的病人予以营养支持护理,可显著提升病人的体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M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M)检测用于筛查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可行性。方法对10 252例男性新生儿干血斑的CK-MM含量进行测定,将结果按孕周、采血时间、实验间隔时间分组,并分析需要进行基因诊断的CK-MM截断值,对超过截断值者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及二代测序进行确诊。结果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提示新生儿CK-MM值浓度中位数随孕周增加而上升,随采血年龄增加而下降,且干血斑中的CK-MM在2~8℃的干燥环境中可稳定14天。通过对10 252名新生儿的CK-MM值进行分析,设定截断值为700 ng/mL,并在超过截断值的4例新生儿中确诊2例阳性病例。二者均携带外显子缺失,其CK-MM值均大于2000 ng/mL。结论检测干血斑中CK-MM的含量是筛查新生儿DMD基因突变的有效手段,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大规模筛查,对于DMD患儿的早期干预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突变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Wernicke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且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延误患者病情,增加病死率。因此,建立准确、快速的诊断思路对于WE患者十分重要。以下对我院收治的1例WE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探讨其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营养不良 WERNICKE脑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子诊断技术在强直性肌营养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长模板TM-PCR扩增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分子诊断技术能够提高诊治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分子诊断技术 临床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3种营养不良诊断及评定标准对2个病区癌症患者进行营养不良患病率横断面小样本调查研究。为防止应用全球(营养)领导人对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 GLIM)中第二步诊断流程可能发生的偏差,提高GLIM在国内应用的理解与认知。方法采用定点整群抽样方法,对2019年2—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和胸外科的住院癌症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应用包含GLIM标准第二步在内的3种营养不良诊断及评定标准,比较不同标准所得的营养不良患病率,观察其中互相制约的差异。针对GLIM第二步阳性患者,进一步分析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结果总共449例癌症患者中,NRS 2002阳性有85例,营养风险患病率为18.9%。上述患者中,采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伴一般情况差的标准(简称BMI标准)评定的营养不良有28例,阳性率为6.2%;采用NRS 2002标准3分(简称NRS 2002标准)评定的营养不良有50例,阳性率为11.1%;根据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有52例,阳性率为11.6%,与采用BMI标准评定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52例GLIM阳性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降低的食物摄入或吸收、疾病负担或炎症状态等2个病因型指标分别有49例和52例,占GLIM阳性患者的94.2%和100%;体重下降、低BMI等2个表现型指标则分别有39例和19例,占GLIM阳性患者的75.0%和36.5%。按GLIM流程第三步诊断重度营养不良有34例,占GLIM阳性患者的65.4%。结论研究的两组癌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阳性率为18.9%;利用BMI标准、NRS 2002标准以及GLIM标准进行诊断或评定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6.2%、11.1%和11.6%。在对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诊断或评定中,GLIM标准及BMI标准、NRS 2002标准有互相制约的差异。

  • 标签: 营养不良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诊断(共识)对老年压疮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患病率。方法按整群采样,以老年压疮为入组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2019年1—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区、骨科病区、化放疗病区、老年医学病区的老年压疮患者进行筛查。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 2002)工具调查营养风险患病率。营养不良患病率分为以下来源:(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伴一般情况差(简称BMI标准);(2)NRS 2002达到3分(简称NRS 2002标准)评定为营养不良;(3)采用全球(营养)领导人对营养不良标准(GLIM)的第二步流程(不包括全身肌肉量测定)(简称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结果按整群采样四个病区共计6 735例住院患者,老年住院患者占52.13%(3 511例),经入排标准核查,302例老年压疮患者入组,老年压疮的发生率为8.60%。老年压疮患者的营养风险患病率53.64%(162/302例);依据BMI标准、NRS 2002标准及采用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3.51%、28.48%、24.83%。结论老年压疮患者的营养风险患病率比较高,GLIM营养不良与NRS 2002量表中的营养缺失,体重指数<18.5 kg/m2伴一般情况差作为参比。

  • 标签: 压疮 营养不良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分析营养干预对老年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52例老年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营养干预,记录患者受干预前后的各种营养数据观察分析。结果营养干预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在营养摄入、生化指标上也有所好转。结论在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诊疗时适当营养干预,有利于保证患者病人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临床治疗及康复。

  • 标签: 营养干预 老年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素治疗营养不良合并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营养不良合并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n=29),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营养素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止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对比(p<0.05)。结论治疗营养不良合并腹泻患儿采取常规疗法联合营养素,可明显缩短患儿止泻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可推广。

  • 标签: 营养不良 腹泻 营养素 止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的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遴选我院治疗的72例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主体实施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成对照组混合治疗,各组纳入36例。两组均接受营养支持,研究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对于护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TP、TF、ALB、PA水平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与临床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进一步改善营养状态,同时还可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养支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的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特点,分析营养治疗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方法通过分析长期入住ICU的营养不良重症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诊断营养评估、营养指标和营养治疗,根据相关营养指南和文献进行分析。结论目前部分基层医院的重症患者营养治疗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医生和护士的营养意识还需不断提高,营养治疗和监护还有不足之处。

  • 标签: 重症患者 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6例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时间2021年01月-2022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联合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体重、 血清白蛋白和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营养状况,提升干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三百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在流质食物的基础上添加牛奶,实验组在流质食物的基础上添加肠内营养制剂。每组各一百五十例患者,比较实验数据得出总结性报告。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等均有好转,蛋白质转换水平都有提高,但实验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治疗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 治疗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名老年病患作为研究对象,60名病患均出现营养不良。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60名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受多重因素影响,老年住院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因此,宜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可以确保患者获取充分的营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 X-ALD)家系的基因变异及产前诊断特点,探讨产前诊断在预防X-ALD患儿出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0个X-ALD家系。取先证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及母亲再孕胎儿的羊水或绒毛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检测致病基因ABCD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D member 1)的变异情况。同时选取ABCD1基因附近的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连锁分析,以排除母源DNA污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X-ALD家系的基因变异及产前诊断特点。结果在20个X-ALD家系中,发现了20种ABCD1基因变异。3例二代测序未检出ABCD1基因变异的先证者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检出变异。20例先证者的母亲中3例未发现携带变异,17例携带变异。20例母亲的24例次产前诊断(胎儿24例)中8例胎儿检出ABCD1基因变异(引产终止妊娠),16例胎儿未检测到变异,均活产分娩。引产或者生后子代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结论致病基因ABCD1无热点变异,变异大部分遗传自母亲,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是检测该基因变异的有效手段;对生育过X-ALD患者的母亲再孕时进行产前诊断,可以有效地预防患儿出生。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系谱 ATP结合盒转运体,亚家族D,成员1 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