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道解剖在男性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对30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术中优先游离盆腔输精管,并在后续分离输尿管、清扫盆腔淋巴结、分离膀胱后下方层面、离断膀胱侧韧带时以输精管作为解剖标志。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在腹腔下顺利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术中无直肠损伤、盆腔大血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腹腔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包括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110~150 min,平均138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术中输血3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量为8~17个,平均12个。结论男性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应用精道解剖有利于优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输精管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在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荧光腹腔系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58~71岁,平均65.8岁。术前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4例,T3a期2例。患者术前经硬性膀胱使用18G膀胱注射针在膀胱肿瘤及其周围的膀胱黏膜下层和浅层逼尿肌注射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2 ml(浓度2.5 g/L),后利用PINPOINT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实时进行手术,每5分钟对近红外荧光下的手术区域进行一次系统性检查,观察和记录吲哚菁绿结合荧光腹腔膀胱肿瘤区域及盆腔淋巴结的定位及识别。结果本组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肿瘤标记方面,膀胱下注射吲哚菁绿后,8例中7例在荧光腹腔下识别肿瘤区域。8例中6例淋巴结显影,其中3例淋巴结阳性病例均有荧光显影。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观察代膀胱及输尿管末端血运均良好。手术时间190~310 min,平均235 min;出血量150~380 ml,平均18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2 d,平均14.5 d。术后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3例,T3a期3例;清扫淋巴结数量8~14枚,平均10枚。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5.5个月,无使用吲哚菁绿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腹腔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对膀胱肿瘤区域及盆腔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及识别,可减少切缘阳性及不必要的扩大淋巴结清扫,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荧光 吲哚菁绿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通过经膀胱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3个月婴儿的原发性肾积水的疗效和其相应的并发症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为(1.95±0.56)个月;患侧为左侧14例,右侧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经膀胱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一期治疗重度肾积水,于术前、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后及取出后对患儿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相应的治疗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中有2例置管失败(左、右侧各1例),予更换为肾造瘘术以缓解肾积水,另外18例均顺利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操作时间短,为(15.22±5.75)min,出血量极微,为(0.50±0.42)ml,术后观察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泌尿系统感染、血尿和支架管的梗阻。患儿住院天数为(4.72±1.81)d,治疗前肾盂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分别为(34.28±7.00)mm和(1.86±0.66)mm,置管后6个月变化为(11.00±4.56)mm和(4.47±1.32)mm,可观察到肾积水程度的明显缓解和肾皮质的增厚。而在取出输尿管支架管后,有8例患儿的肾积水无再次加重表现,观察至今无特殊处理。结论经膀胱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是一种微创术式,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婴儿(<3个月)重度肾积水的一种选择方法,术后可明确缓解肾积水程度,并且在取出支架管后存在治愈此年龄段原发性肾积水的可能,使患儿免受于较大手术创伤,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婴儿 肾盂积水 输尿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与开放手术的早期 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组和开放组,每组各 45例。腹腔组采用腹腔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术,开放组采用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平均血红蛋白及手术时间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8.9%)显著低于开放组 (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患者可采用腹腔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 症 发生率,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浸润性膀胱癌 解剖性全膀胱切除
  • 简介:摘 要 : 对 70 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定期化疗,每次化疗对患者进行灌注全过程的系统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随访 3 个月至 1 年。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化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 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与护理结果,对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发率 13.9% 。结论 加强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无痛胃肠检查术中流程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无痛胃肠检查的 98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9 ),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流程化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无痛胃肠检查术中实施流程化护理可以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检查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流程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胃肠检查中,应用 PDCA 模式控制护理风险的实际效用。采用的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进行胃肠检查的 60 例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即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相同,都是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 PDCA 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故的概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有了不同的变化,在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上,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则低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结论:在患者进行胃肠检查的时候,运用 PDCA 护理的方,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发生风险的概率,同时也能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具备较大的应用优势和价值。

  • 标签: PDCA 模式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 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对肠检查后患者所出现的腹痛、腹胀症状,应用足部热敷进行缓解,观察评价其效果。方法 在 2019.01-2019.12期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二科住院行结肠检查的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分为足部热敷组及对照组,每组各具 40例研究对象;足部热敷组患者在常规宣教指导的基础上予以足部热敷,对照组患者则在腹痛时予以正常排气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肠蠕动频率、首次排气时间、腹痛缓解的效果与时间。结果 干预后,足部热敷组患者的肠蠕动频率及首次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t=7.5924, P=0.012);足部热敷组患者的 Wong-Baker面部表情分数及疼痛缓解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t=9.3181, P=0.036)。结论 对肠检查出现腹痛、腹胀的患者,应用足部热敷进行缓解,能够使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进其肠蠕动,排除肠内气体,预防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现象。

  • 标签: 足部热敷 肠镜 腹痛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内技术在门诊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阴道内检查200例(研究组)、实施传统宫腔镜检查20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时间、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者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5.47±13.03)s比(42.13±25.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1.88±1.58)分比(3.15±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0(6%)比34/2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Likert五分量表法,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64、120、12、4、0例和6、142、22、28、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14、74、10、2、0例和38、118、26、1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失败率分别为0(0/200)和1%(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内技术微创安全、简单、高效,可明显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查

  • 标签: 阴道内镜 门诊宫腔镜检查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检查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图谱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结肠检查患者24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2 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及文字宣教,研究组应用健康教育图谱进行宣教。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肠道清洁图谱进行能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 健康教育图谱 肠道准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消化内检查患者加强个性化护理指导,帮助他们缓解检查压力,做好配合。方法:实验选取消化内检查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64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个性化护理指导,分析护理差异性。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为(45.4±3.1)分,对照组为(51.2±2.0)分,观察组患者情绪更为稳定。与此同时,在疼痛度VAS评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1.0)分和(4.1±1.5)分,可见观察组患者疼痛度控制结果更低。最后,在护理配合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为96.9%(31/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2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指导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降低疼痛度,从而有良好的配合,促使消化内检查顺利开展,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消化内镜检查 焦虑情绪 疼痛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在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的意义。 方法: 将 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本院的 40 例行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另选同期收治的 40 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 P<0.05 );两组患者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得到结果: 80 例患者中发现 4 例胆囊癌患者,其中 4 例均为腺癌;根据发病部位将其分为胆囊颈部与囊体底部,分别为 1 例与 3 例。 结论: 腹腔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效果,通过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意外胆囊癌,促使患者尽早治疗,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无痛胃肠联合检查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159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以及C组,并分别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肠检查以及无痛胃肠检查,分析三组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检查,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上看,三组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A组、B组以及C组的生命体征异常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结果显示(p>0.05),A组、B组以及C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患者实施无痛胃肠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无痛胃肠镜 联合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显微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重要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接受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的标本200份和400份异常标本,将常规检测异常的400份作为对照组,检测正常的200份作为观察组,实施血涂片显微检查检查之后总结具体的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200份样本中,5份异常,假阴性是2.5%,对照组的400份样本中,120份异常,假阳性是30%。结论:血涂片显微检查的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能准确的区别各种细胞,直接反映出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因此实施血涂片显微检查很有必要咋。

  • 标签: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 血常规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胶囊内检查未完成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胶囊内小肠检查282例患者资料,统计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患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282例患者中,未完成检查者有45例,未完成率为16.0%(45/282)。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3.261,95%CI 1.084~9.815,P=0.035)、年龄(64.78±13.23)岁(OR=1.046,95%CI 1.007~1.086,P=0.020)、胃内时间[59.78(27.89,108.67)] min(OR=1.014,95%CI 1.005~1.024,P=0.004)、消化道出血(OR=3.017,95%CI 1.025~8.880,P=0.045)、腹部手术史(OR=4.902,95%CI 1.553~15.470,P=0.007)是检查未完成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95.20±26.16) g/L(OR=0.977,95%CI 0.957~0.998,P=0.033)、白蛋白(35.73±7.11) g/L(OR=0.871,95%CI 0.790~0.961,P=0.006)是检查未完成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胃内时间、消化道出血、腹部手术史是胶囊内小肠检查未完成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患者在行胶囊内检查前,除评估肠道狭窄情况外,也需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检查完成率。

  • 标签: 胶囊内镜 未完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无痛胃镜联合肠检查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 。 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联合肠检查的患者 126 例,分成两组,给予不同检查护理干预,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 结果 :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分析无痛胃镜联合肠检查并发症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检查有效性 。

  • 标签: 无痛胃镜 肠镜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便秘患者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护理干预。方法:在 2019年度因慢性便秘到我院行结肠检查的患者中选取 56例,将之随机分 2组:一组在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 28例);一组在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纳入对照组( 28例);对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肠道清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慢性便秘患者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慢性便秘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耳鼻喉内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自 2019年12月 到2020年9月 行耳鼻喉内检查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4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调查组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调查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鼻喉内检查患者的护理中,人文关怀护理能够使患者依从性更高,对检查更加配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耳鼻喉内镜检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肠检查中流程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的无痛胃肠检查76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组各38例,前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化护理。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药用量、检查时间、血压水平、心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无痛胃肠检查在实施时予以流程化护理,可改善各体征,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无痛胃肠镜检查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