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接收的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患者采取肩胛骨与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早期治疗。结果手术之后进行7-16个月的随访,发现全部患者的骨性已经得以愈合,且关节功能也得到较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为优的有12例,良好7例,功能较差有1例。结论对于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的手术治疗,能够尽快的对肩关节进行稳定,并且展开有效的功能恢复锻炼,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严重位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40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严重位移,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肩胛骨 骨折 位移 手术
  • 简介:儿童先天性高肩胛症又称Sprengel畸形,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肩胛带下降不完全的结果,肩胛骨和肌肉均有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上肢外展,上举功能受限和两侧肩部不对称。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矫形。我院从2002年起对先天性高肩胛症采用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先天性高肩胛症 围术期护理 Sprengel畸形 胚胎发育过程 临床效果 主要表现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肩胛带及上肢 D2 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9月期间收治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接受为期4周的PNF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肩胛骨平衡角、肩关节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肩胛下角到同一水平棘突的距离的变化。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肩胛骨平衡角度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PNF训练 肩胛骨动力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胛肌肌筋膜炎应用按摩手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区分120例肩胛肌肌筋膜炎患者,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手法对改善肩胛肌肌筋膜炎患者的病情,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肩胛肌 肌筋膜炎 按摩手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肩周炎患者给予实施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精选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视觉疼痛评分等指标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给予实施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及伸展度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患者治疗开展中,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患者降低疼痛程度以及WOMAC评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也实现很大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周炎 推拿 松解肩胛下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并无差异(P>0.05),经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痛点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痛点阻滞将有效缓解并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肩胛上神经阻滞 痛点阻滞 肩周炎
  • 简介:摘要探讨观察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采用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7~45岁,4例均为右侧前脱位。术后观察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均得到随访,肩关节均未发生再脱位,肩部无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外旋活动轻微受限。结论采用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胛下肌腱关节囊重叠缝合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21例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骨折10例,肩胛颈骨折5例,盂缘骨折3例,盂窝骨折3例。结果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1.43%,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推拿结合痧点放血治疗肩胛肌肌腱炎的疗效观察。肩胛肌肌腱炎为针灸推拿科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压痛、炎症反应、牵拉疼痛、肌腱炎性水肿,颈项及病变侧肩部活动障碍等。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针灸推拿科肩胛肌肌腱炎的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推拿结合痧点放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对比发现,对照组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有效率为100%,经过一周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人从事针灸推拿临床近三十年时间,逐步摸索出一套推拿结合痧点放血治疗肩胛肌肌腱炎的治疗方案,并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肩胛肌肌腱炎 痧点放血 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肩胛骨解剖学习,掌握肩胛骨的形态特点,为临床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基础,术中更好的保护重要神经及血管,避免并发症。

  • 标签: 肩胛骨 解剖学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对我院接收的40例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将患者分组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均有20例患者,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有11例优秀,6例良好,3例尚可,优良率是85%,非手术组有9例优秀,4例尚可,2例较差,优良率是70%,两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手术组的优良率较非手术组要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结论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要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视情况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锁骨骨折 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 2017 年 5 月 - 2018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 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组 26例,手术治疗组 62例,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 91.94%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的 73.07%,手术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非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组 6.45%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的 26.92%( P< 0.05)。结论:肩胛骨骨折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对移位严重,类型复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功能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60例,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采取T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运用重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将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体侧外旋角度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重建锁定接骨钢板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跨中线肩胛游离皮瓣修复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肩胛区皮肤及微血管解剖特点设计跨中线肩胛区双叶游离皮瓣,采用该皮瓣修复手、足热压伤及脱套伤患者9例。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血供、色泽、弹性,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手术中旋肩胛血管水平支和降支形成的皮瓣最大面积各为31cm×14cm、22cm×16cm,皮瓣超越脊柱中线达10cm。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修复后弹性好。随访2~14个月,患者手、足皮瓣修复区皮肤色泽及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跨中线肩胛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2011年11月,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1例肩胛带离断伴周围皮肤撕脱缺损的7岁患儿,急诊采用右上肢清创再植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加前臂切开减压术,术后肢体成活。术后6个月行斜方肌移位右肩外展功能重建术。术后11年随访,患侧肢体长度略小于健侧,前臂周径略小于健侧,痛觉、触觉、温度觉均恢复,TPD 15~20 mm,肢体两侧皮肤温度正常。肩外展功能达到30°,屈肘、屈腕肌力Ⅴ级,腕关节旋前功能、各指屈指功能恢复。患侧肢体可配合健侧肢体完成所有日常活动。

  • 标签: 肩胛带完全离断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儿童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腋窝后缘入路(腋后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腋后路治疗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为24~83岁,平均52.4岁。7例患者存在多发伤,1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患者存在臂丛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12 cm,平均9.3 cm;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平均110.5 mL;腋后路的显露时间为5~10 min,平均7.9 min;骨折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110.8 min。41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77°(150°~180°),外展平均175°(140°~180°),后伸平均47°(30°~50°)。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平均为36.4分(34~46分),Constant评分平均为96.0分(84~100分)。随访期间无骨折复位丢失、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异位骨化。结论腋后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新型手术入路,可直视下进行肩胛盂、颈、体骨折的内固定,术后切口美观,疗效可靠。

  • 标签: 肩关节 肩胛骨 骨折固定术 腋窝后缘入路 骨性Bankart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