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肩胛动力障碍(SD)患者与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33例(33肩)SD患者为SD组,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61肩)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22~74岁。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SWE测量两组受试者的上斜方肌(UT)、肩胛提肌(LS)、中斜方肌(MT)、菱形肌(RM)、下斜方肌(LT)、前锯肌(SA)的厚度、剪切波速度,并计算弹性模量值。比较SD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对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SD患者的LS厚度、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和UT与LT弹性模量比分别为(0.40±0.11)cm、(44.42±29.17)kPa(1 mmHg= 0.133 kPa)、1.59±0.56、1.56±0.63,健康成人分别为(0.47±0.17)cm、(31.00±12.68)kPa、1.30±0.30、1.30±0.30,SD患者LS厚度小于健康成人,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UT与LT弹性模量比均大于健康成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年龄段的SD患者与健康成人比较:青年(18~40岁)SD患者的RM弹性模量为(31.14±3.93)kPa大于健康青年人(23.30±8.24)kPa,中年(41~60岁)SD患者的UT与SA弹性模量比为1.57±0.38大于健康中年人1.30±0.33,老年(61~80岁)SD患者的UT与MT弹性模量比、UT、LS和SA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68、(53.59±36.99)kPa、(36.54±11.41)kPa、(18.51±8.05)kPa,健康老年人分别为1.40±0.39、(32.01±11.93)kPa、(28.82±9.42)kPa、(13.04±7.23)kPa,老年SD患者均大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SD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男性的SA厚度分别为(0.82±0.24) cm和(0.80±0.17)cm,女性分别为(0.63±0.15)cm和(0.69±0.17)cm,男性SA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且在健康成人中,女性的UT弹性模量为(32.91±13.87)kPa,大于男性的(26.77±8.3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健康成人中,SA厚度、LT弹性模量、SA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 -0.334、-0.416、-0.431),而UT与LT弹性模量比、UT与SA弹性模量比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317、0.300);在SD患者中,UT与MT弹性模量比、LS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 0.410 、0.399),而RM弹性模量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4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SWE可用于定量评估肩胛带肌弹性模量,可反映SD患者肩胛带肌力偶失衡的特点,对SD的预防、早期诊断与精准化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肌骨系统 肩胛骨 运动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 2017 年 5 月 - 2018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 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组 26例,手术治疗组 62例,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 91.94%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的 73.07%,手术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非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组 6.45%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的 26.92%( P< 0.05)。结论:肩胛骨骨折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对移位严重,类型复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功能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 CT联合 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 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单一 X线诊断与 CT联合 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诊断准确率是 86.11%,漏诊率是 13.89%,分型准确率是 83.87%; CT联合 X线诊断准确率是 100%,分型准确率是 97.22%,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CT联合 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 X线;肩胛骨骨折;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T combined with X-ra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capular fract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September 2019, 72 patients with scapular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Results: the accuracy rate of X-ray diagnosis was 86.11%,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13.89%,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rate was 83.87%; the accuracy rate of CT combined with X-ray diagnosis was 100%,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rate was 97.2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CT combined with X-ray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scapular fracture, with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 CT联合 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 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单一 X线诊断与 CT联合 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诊断准确率是 86.11%,漏诊率是 13.89%,分型准确率是 83.87%; CT联合 X线诊断准确率是 100%,分型准确率是 97.22%,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CT联合 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X线 肩胛骨骨折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盂肱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球窝结构特点使得关节易出现不稳定。而肩胛盂的形态(肩胛盂宽度、关节面凹面深度、肩胛盂扭转角和倾斜角),以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均对维持关节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肩胛盂及周围软组织如何通过关节内负压和凹面-加压效应两种机制,维持肩关节在非极限活动范围内的稳定性。并根据数学原理,总结关节内负压和关节稳定率的计算公式,使得这两个概念更易于临床应用。关节稳定率反映了凹面-加压效应的大小,根据标准CT检查即可计算盂肱关节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关节稳定率,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盂 韧带,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计84例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为分类依据,将所有患者对半分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注射0.9%NaCL溶液,实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药物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均有好转,实验组患者的疼痛降低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各医院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辅助下,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7~65岁,病程1~3个月,均采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术前行3D-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设计与受区缺损的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颜色、质地,以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3D-CTA技术能够明确供、受区解剖学结构,术中操作证实血管走行、分布和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2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至1年,见皮瓣颜色、质地、耐磨性、外观恢复较好,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背部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正常。结论游离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操作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及供区隐蔽,是修复肢体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行3D-CTA检查,指导手术方案设计及实施,提高了术中血管吻合准确率。

  • 标签: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肩胛皮瓣 深度烧伤创面 肢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修复与否对前上方肩袖损伤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29例手术治疗冈上肌损伤合并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肩胛下肌是否修复分为两组。不修复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岁;术中只修复冈上肌,不修复肩胛下肌。修复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7.2岁;术中修复冈上肌的同时修复肩胛下肌。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末次随访时复查MRI,应用Sugaya分级标准评价肩袖肌腱再撕裂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不修复组随访时间为(15.9±3.9)个月(10~22个月),修复组为(16.9±3.4)个月(10~21个月)。末次随访时不修复组VAS评分为(1.1±1.1)分、ASES评分为(88.4±4.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0±3.2)分;修复组VAS评分为(0.9±1.1)分、ASES评分为(89.6±2.9)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5±2.6)分,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不修复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50.3°±17.3°,体侧外旋活动度为41.6°±16.0°,内旋活动度达L2;修复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48.1°±16.3°,体侧外旋活动度为43.9°±9.2°,内旋活动度达L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再撕裂3例,再撕裂发生率为10.34%(3/29),不修复组2例、修复组1例。术后再撕裂的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评分为(85.3±3.1)分,较术前(41.0±5.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P< 0.001);前屈上举活动度为131.67°±5.8°,较术前81.7°±11.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8,P=0.003)。再撕裂患者中1例(不修复组)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功能改善。不修复组与修复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3.7%和92.3%。结论对于合并冈上肌肌腱损伤的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术中修复肩胛下肌与否短期内疗效相当,不影响前上方肩袖损伤的修复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痛点注射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0例。痛点注射组采用痛点注射治疗,神经阻滞组采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周,共治疗3次。所有患者均辅以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侧别、病程、治疗前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神经阻滞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痛点注射组有更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成像 肩关节,疼痛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27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30.8岁(范围,19~50岁)。27例患者肩盂均有骨缺损,缺损体积为肩盂体积的10%~15%。初次脱位到手术时间为(24.1±15.8)个月。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术后患侧肩关节使用外展支具固定6周,6周后开始被动活动肩关节;术后10~12周开始力量训练;6个月后开始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价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CT三维重建测量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移植骨块的长、宽、高并计算骨块的吸收率。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的主观满意度。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8个月(范围,13~39个月)。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15±5.62)分(范围,76~94分),DASH评分为(13.39±5.51)分(范围,3.19~21.95分),VAS评分为(1.29±0.45)分(范围,1~2分);以上三个指标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活动度为:前屈上举153°±24°,体侧外旋38°±21°,内旋70°±21°,外展139°±18°。末次随访时,骨块吸收率为46.1%±20.6%(范围,24.0%~71.7%);肩关节无一例发生持续疼痛及再脱位,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患者满意度评价,19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结论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关节盂骨质缺损10%~15%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术后可恢复肩关节稳定性,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明显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

  • 标签: 肩关节 肩脱位 关节镜检查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对于建筑物施工的技术要求也更加的精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变得更高。其中土建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施工和管理是对于建筑物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是想提高建筑物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对于土建深基坑工程的支护实施以及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减少由于这种技术的疏漏带给建筑物的伤害,提高这种技术手段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本文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土建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施工以及管理做出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搞好建筑施工安全,共同创建优质工程。

  • 标签: 深基坑 施工 维护 管理
  • 简介:【摘要】由于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与其他施工环节密不可分,如果要有效提升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工程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建筑电气的实际需求出发,妥善处理好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析了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策略,对提升建筑电气施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建筑电气工程 安装施工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方法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住的肩胛骨骨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前给予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X线暴露次数、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91.24±7.97)min,短于对照组的(124.88±10.74)min,术中出血量(313.61±37.73)ml,低于对照组的(403.14±42.51)ml,术中C臂X线暴露次数(2.14±0.46)次,少于对照组的(4.83±0.46)次(均P<0.05);研究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1.4%,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研究组治疗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76.74±4.74)分,高于对照组的(62.14±3.51)分(P<0.05)。结论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方法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更有利于后期患者肩关节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数字化技术方法 肩胛骨骨折 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 :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建设加快,各类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不同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严格的检验促进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根据时代的演变趋势改变自己现有的产品研发方向和产品质量要求,如海尔的冰箱,敢于自己砸掉不有问题的冰箱,才有了后来第一个出口到德国。格力的空调,人民大会堂更换格力空调后,比普通离心式冷水机组节省 40% 。如果没有好的产品质量,没有完事的质量体系,没有坚持原则 的检验人员,没有企业最高领导的支持能做的到吗 ?就像电线电缆这样的产品,都需要想办法进行创新处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市场,不过比掌握市场更重要的,就是质量的构建,一个产品的质量的完美构建都是来源于产品本身,就像电线电缆产品,从原材料入厂进行管理开始,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为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电线电缆产品,因此每一个加工环节都要特别注重,况且就电线电缆最终的用途来说,如果质量上面电线电缆得不到保障,那么在进行加工工作时,又怎么能起到好的效果呢?因此就要对这两个产品的质量进行追溯化的管理。西安奥凯电缆事件就是对所有不合格产品的警钟。

  • 标签: 质量 质检 强势 执行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