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DB-WAX毛细管柱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于2020年8月,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辛烷、丙酮、乙酸乙酯、丁酮、苯、3-戊酮、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乙酸丁酯、2-己酮、乙酸异戊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酸戊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环己酮、对氯甲苯、溴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邻氯甲苯、1, 2, 4-三氯苯30种物质,经二硫化碳解析,解吸液经DB-WAX柱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离效果好,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2%,解吸效率77.0%~117.1%,定量下限0.33~ 5.33 μg/ml,最低定量浓度0.22~ 3.55 mg/m3,加标回收率95.4%~104.9%。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操作简便、快捷。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工作场所 空气 有机化学品 污染物
  • 简介: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的价值。方法:采用ECL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19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观察E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精密度、回收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并分析ECLIA法与ELISA法间的相关性。结果:E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9%~1.8%、1.7%~2.4%,明显低于ELISA法(5.8%~8.6%,6.7%~9.8%)(P〈0.01)。E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回收率为96.7%~9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98.7%,与ELISA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达96.7%。结论:E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精密度较高,且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ELISA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比较
  • 简介:目前,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等^[1,2]。然而,这些方法分析重金属时,需经过王水消化口’或者混酸分解^[4]等前处理,过程复杂,周期长,测试费用高,并且对测试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 标签: 重金属分析 农田土壤 X荧光光谱 测定法 便携式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 简介:【摘要】建立法莫替丁起始物料FPI中1,3-二氯丙酮残留溶剂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Agilent CP-Volamine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45μm);FID 检测器;进样体积2μl;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为每分钟2ml;升温程序为100℃保持5分钟,然后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40℃,保持1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40℃;进样口温度为220℃。结果:各组分之间均能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5);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μg/ml和0.5μg/ml;平均回收率为95.08%~99.69%。结论:方法简单、准确、可行性好,可用于法莫替丁起始物料FPI中1,3-二氯丙酮残留溶剂的测定

  • 标签: 法莫替丁起始物料 气相色谱法 残留溶剂
  • 简介:偏振敏感时域反射计(P-OTDR)在光纤偏振参数(双折射、偏振模色散)分布式测量,分布式传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基于FPGA的P-OTDR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的采样精度是12位,采样速率40MHz,具有多种可选触发方式,利用数字平均技术提高了采集信号的信噪比.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有利于P-OTDR仪表的集成化与小型化.

  • 标签: 偏振敏感时域反射计 数据采集 FPGA 数字平均 采集处理系统 时域反射计
  • 简介:摘要:本文以城市输配电网为切入点,对目前我国的电缆缺陷定位与辨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用方法。目的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在不断提高我国频域反射法的技术水平的同时,确保城市输送网络的安全。

  • 标签: 频域反射法 电缆缺陷 时域诊断特征波形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准确率。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收治数量为78例,全部患者均予以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总结2种检测结果,针对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准确性病原体检出、阳性检出情况实施对照。结果:(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确诊结果阳性48例,构成比61.54%;阴性30例,构成比38.46%。胶体金法结果阳性53例,构成比67.75%;阴性25例,构成比32.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阳性50例,构成比64.10%;阴性28例,构成比35.90%。(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95.83%、86.67%、92.3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胶体金法(81.25%、53.33%、70.51%),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开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效果确切。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准确性
  • 简介:目的:建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在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检测方法,测定单次静脉注射(iv)CPU-021380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HPLC测定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3P97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CPU-0213在0.4~20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最低检测浓度为35μg·L-1.日内差小于2.7%,日间差小于6.3%,方法回收率大于95.9%.CPU-0213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3.0±1.8min和96.6±11.5min.结论:该方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单次ivCPU-021380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未见种属差异性.

  • 标签: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CPU-0213 HPLC 小鼠 大鼠 单次静脉给药
  • 简介:目的研究溶血率测定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中的应用,为提高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溶血率法,对3家厂家生产的22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溶血与凝聚检查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比较实验结果,并对检查样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溶血与凝聚检查试验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试验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批号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具溶血性,临床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应检查溶血与凝聚,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溶血率方法可用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溶血与凝聚 溶血率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安全性再评价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国民生活品质的稳步提升,人们对饮用水质量也提高了要求,进而极大地促进了饮用水检测技术的发展。当前,顶空气相色谱法以其测定办法便捷、精度高等众多优势,得以在测定饮用水CHCl3、CCl4含量中广泛应用。但是,CCl4和CHCl3由于极性相似,两者保留时间相近,在使用色谱法分离CCl4和CHCl3时,有时会出现峰-峰相连的现象。为此,参考《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GB/T57502023),探讨改良气相顶空法测定分析饮用水中CHCl3、CCl4,以获得CHCl3和CCl4的良好分离方法。

  • 标签: 饮用水 CHCl3 CCl4 顶空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本技术为酶联免疫系统与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测定血清T3、T4的方法,并使用了一种高亲合力的抗体。血清中的T3、T4与一定量的荧光素T3、T4衍生物竞争性地和少量酶标T3、T4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并使用了ANS置换剂,把T3、T4从蛋白质中置换出来。方法学检测数据如下最小检出量T3为0.2ng/mL,T4为5.0ng/mL;回收率T3为1.03,T4为0.98;批内变异系数T3为3.5%,T4为5.1%;批间变异系数T3为4.6%,T4为5.1%;两种抗血清对相应抗原的同类物的交叉反应率低,用本方法与放免法同时测定30份标本,同一激素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呈显著相关。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磁酶联免疫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胶体金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样本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胶体金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抗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94例患儿中,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8例,阴性66例,阳性率29.79%;胶体金法检测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6例,阴性78例,阳性率17.02%,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ELISA法检测所需时间明显长于胶体金法(P<0.05)。以ELISA法为标准,发现胶体金法有12例假阴性,其假阴性率12.77%。结论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互有优缺点,胶体金法操作简易,检测所需时间短,但其假阴性率高,极易漏诊;而ELISA法检测阳性率高,但其操作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要求高,因此,临床可将胶体金法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筛检测手段,ELISA法则作为胶体金法显示阴性但临床诊断有阳性支持的复检方法。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乙型肝炎患者的HBcAb阳性标本,并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HbcAb阴性标本,分别采用6种加样量进行ELISA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的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不同加样量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性组中常规加样量的阴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第2~6组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83%、8.33%、15.83%、18.33%、27.50%,与第1组相比,第2组加样量的检测结果与第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6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时,不同加样量对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实际操作中可直接采用10uL血清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 标签: 加样量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 病毒核心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二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的改变及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组(T2DM,35例),对照组即正常糖耐量组(NGT,40例)血浆Hcy、血清FA、VitB12的水平。Hcy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FA、VitB12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DM组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高于NGT组(P〈0.01),水平,NGT组与D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Hcy与二型糖尿病(r=0.315。P〈0.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v与FA、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6851,r=0.6331,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升高于胰岛素抵抗有关,Hcv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FA及VitB12浓度是影响血浆Hcy水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N中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阳性与阴性标本各50例,采用6种不同加样量(即A、B、B1、B2、B3、B4)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标本进行加样检测,其中,A为按照检测说明将检测血清按照130倍进行稀释处理后用于检测分析;B、B1……B4分别为直接进行10、20、30、40、50μl的血清加入以用于检测分析,对不同加样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显示,不同加样量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标本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方法A与方法B加样量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其余加样量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阴性标本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结果存在一定影响,检测中可采用直接加入10μl血清方法进行检测,以减少加样环节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不同加样量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乙型肝炎 病毒核心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回顾性分析120例乙肝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样,评价2种方式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第一,比较HBsAg、HBeAg、HBeAb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比较HBsAb标志物,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低水平HBsAg检测,化学发光法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0.05)。第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最低检出浓度为0.14IU/ml,化学发光法为0.03IU/ml。结论相比而言,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更高,操作简单,敏感性与特异性好,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 10kV配电电缆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着城市配网的安全可靠供电,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温度、湿度、高压、制作工艺等影响,导致电缆出现绝缘老化、受潮以及局部放电等缺陷,威胁电缆的正常运行。根据相关标准,通过介损值可以有效评估电缆的整体绝缘情况,然而单纯的以介损值为参考,无法实现电缆受潮进水缺陷点的精准定位,对现场的实际检修工作缺乏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利用时域脉冲反射法( TDR)检测技术与介损值测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检测反射波的极性变换,实现 10kV配电电缆受潮进水缺陷点的准确定位。

  • 标签: 0.1Hz超低频 配电电缆 介损 受潮定位 T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