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辅助化疗急性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直肠癌病人术前辅助化疗急性反应及护理措施。本组主要急性毒副反应有: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皮炎、手足综合征,对不同时期毒副反应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52例不同毒副反应病人均顺利完成术前辅助化疗,进行手术。[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放化疗急性期毒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直肠癌病人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

  • 标签: 直肠癌 放疗 化疗 护理
  • 简介:目前辅助化疗已经逐渐变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辅助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病理缓解率和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率。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辅助化疗制定了治疗指南,并作了相关推荐。

  • 标签: ESMO 局部进展 保肛率 肿瘤内科 局部复发率 短程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同期加量调强 化学疗法,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术前化疗联合全系膜切除手术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标准模式,术前化疗比术后放化疗提高了肿瘤降期率、保肛率及局部控制率,术前化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患者拥有更好的预后。本文就近年来术前化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放化疗法 放化疗法,新辅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所致的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血液学不良反应等以及不同化疗方案所取得的pCR率,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50例患者均达R0切除,pCR率为50%(25/50)。紫杉类+铂类pCR率38%(11/29),氟尿嘧啶类+铂类pCR率69%(9/13),氟尿嘧啶单药pCR率63%(5/8)。化疗导致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4例),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例,其中放化疗中发生食管纵隔瘘1例,手术后发生膈疝1例。pCR组与非pCR组相比,DFS及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步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pCR率,且pCR组的DFS、OS率较非pCR组高。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手术并发症可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同步放化疗 外科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和术后联合化疗组50例,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MN分期、病理分型、手术类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联合化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4.0%,高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63.3%(χ^2=4.422,P=0.03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90.6个月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单纯手术切除、合并淋巴结远端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腮腺 黏液表皮样癌 放化疗 手术切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行辅助化疗。42例行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设为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组,70例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未行辅助化疗患者设为腹腔镜手术组。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FOLFOX6方案行辅助化疗,术前完成2~4个周期的化疗,完成后约4周行手术治疗。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辅助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临床反应率=[(完全缓解病例数+部分缓解病例数)/可测量病例数]X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病例数+部分缓解病例数+疾病稳定病例数)/可测量病例数]×100%。化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Ⅰ、Ⅱ、Ⅲ、Ⅳ级。根据肿瘤部位选择远端或全胃切除术。观察指标:(1)辅助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级。(2)手术情况。(3)术后恢复情况。(4)预后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爿。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1)辅助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42例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中12例患者获得临床降期。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4例;临床反应率为42.9%(18/42),疾病控制率为90.5%(38/42)。0、Ⅰ、Ⅱ、Ⅲ、Ⅳ级不良反应分别为5、23、12、2、0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好转,�

  • 标签: 胃肿瘤 进展期 胃切除术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检查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同步化疗方案对喉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局部晚期喉癌患者62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化疗联合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放疗组,30例),放疗组给予常规放疗,化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TP(紫杉醇+顺铂)方案。治疗结束后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1.25%,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年,对照组为2.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治疗并接受系统的护理能改善喉肿瘤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一定水平提高生存率。

  • 标签: 喉肿瘤 放化疗 安全性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71例进展期胃癌根据患者意愿是否行辅助化疗分为2组,34例术前给予SOX方案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辅助组,37例直接行腹腔镜手术手术组。观察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级,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及预后情况。结果辅助组26例完成4周期化疗,8例完成2周期化疗,化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52.9%(18/34),疾病控制率94.1%(32/34);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23.5%,8/34)、中性粒细胞减少(5.9%,2/34)、贫血(5.9%,2/34)。辅助组3例发现腹腔广泛转移,手术组7例,此10例行开关术,辅助组31例、手术组30例行根治性手术辅助手术R0切除率明显高于手术组[88.2%(30/34)vs.67.6%(25/37),χ^2=4.336,P=0.337];2组中转开腹率[9.7%(3/31)vs.10.0%(3/30),χ^2=0.000,P=1.000]、手术时间[(255.8±29.2)minvs.(261.0±32.6)min,t=-0.657,P=0.514]、术中出血量[(151.6±85.1)mlvs.(141.7±69.6)ml,t=0.499,P=0.620]、术中输血率[77.4%(24/31)vs.70.0%(21/30),χ^2=0.434,P=0.510]、淋巴结清扫[(21.1±3.4)枚vs.(22.7±4.2)枚,t=-1.589,P=0.117]、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1.0)dvs.(3.0±0.8)d,t=0.421,P=0.675]、术后住院时间[(14.7±4.0)dvs.(15.5±4.2)d,t=-0.749,P=0.457]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14/31)vs.43.3%(13/30),χ^2=0.021,P=0.886]无显著性差异。辅助组术后病理肿瘤浸润深度(χ^2=10.926,P=0.027)、淋巴结转移分级(χ^2=8.724,P=0.033)明显优于手术组。2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488,P=0.115)。结论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前行SO

  • 标签: 胃癌 胃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新辅助化疗 SOX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分组理念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实行保乳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后期复发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与客观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联合辅助化疗能取得良好效果,且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保乳手术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化疗联含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J)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者55例,辅助化疗(Xelox方案)联合治疗者48例.结果单纯手术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182.73±38.27)minvs.(173.61±36.89)min,P〉0.05]、术中出血量[(240.36±44.74)mlvs.(233.47±52.63)ml,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15.6±5.2)d(14.2±5.6)d,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治术后清扫所获淋巴结总数[(42.6±4.4)个(40.7±3.3)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组的转移淋巴结数多于联合治疗组[(12.4±2.6)个(5.8±3.2)个,P〈0.05];联合治疗组切除率明显尚于单纯手术组切除率(83.33%vs52.73%,P〈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3%vs25.45%,P〉0.05).结论对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实施辅助化疗安全可行,可显著提高R.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率,并不增加其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新辅助化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2年6月-2023年6月,筛取6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入研究,以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组,30例观察组予以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仅予以手术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nncking肢体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重建术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引入骨肉瘤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骨肉瘤 临床效果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免疫+辅助化疗(NAC)后手术治疗T4期食管鳞癌(ESCC)的可行性与早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确诊的5例T4期ESCC患者,对其进行2个周期辅助化疗+抗程序化死亡因子-1(PD-1)免疫疗法后实施外科手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辅助治疗时均见不良反应,行对症干预后改善。患者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达80%(4/5),这些患者中2例患者符合病理完全缓解(pCR)标准,1例患者未达病理缓解。所有患者皆成功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疑似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免疫干预+NAC用于T4期ESCC的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MPR,同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手术风险可控,安全性好,远期效果尚需通过更深入研究及多中心数据来明确。

  • 标签: 食管鳞癌 抗程序化死亡因子-1免疫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辅助化疗(NAC)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NAC的疗效的预测及评估、NAC个体化方案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NAC的起源、化疗方案、疗效的评估、预测指标以及不同分子分型的NAC方案等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分子分型 预测指标
  • 简介: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 术后放化疗 替吉奥 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参与治疗早期鼻咽癌的护理。方法将早期鼻咽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31例)和常规组(73例)。手术组采用手术加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常规组采用同步化疗方案治疗。结果①总的5年随访率97.12%,其中手术组5年随访率为96.77%;常规组5年随访率为97.26%。②手术组、常规组的鼻咽部放射剂量分别为(63.90±5.56)Gy和(71.48±4.18)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口干症的发生率手术组为22.58%(7/31),常规组为65.75(4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治疗部分早期鼻咽癌,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减少鼻咽部的放射剂量,降低放射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全面、全程、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对促进康复、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鼻咽肿瘤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化疗化疗治疗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联合化疗组(n=27)和化疗组(n=51)。中位随访时间为46(20~8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局部控制率(LCR),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截至2020年7月31日,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51例,其中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1例、其他原因34例(包括大出血15例、恶病质15例、其他疾病4例);手术联合化疗组死亡12例,占手术联合化疗组的44.44%;化疗组死亡39例,占化疗组的76.47%。7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57.7%、36.3%、27.2%,1、2、3年PFS率分别为49.5%、38.7%和32.6%,1、2、3年LCR分别为53.4%、40.0%、34.2%。其中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4.1%、50.1%、44.6%,化疗组分别为49.0%、29.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P=0.023);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1、2、3年PFS率分别为62.1%、54.3%、44.4%,化疗组分别为43.1%、30.6%、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2,P=0.073);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1、2、3年LCR分别为69.8%、54.3%、44.4%,化疗组分别为45.1%、32.9%、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6,P=0.0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χ2=7.140,P=0.008)、N分期(χ2=4.493,P=0.034)、治疗方式(χ2=5.142,P=0.023)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分期(χ2=5.807,P=0.016)和N分期(χ2=6.587,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HR=2.121,95%CI为1.142~3.938,P=0.017)、N分期(HR=2.088,95%CI为1.144~3.811,P=0.016)、治疗方式(HR=0.430,95%CI为0.226~0.815,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HR=1.884,95%CI为1.011~3.510,P=0.046)、N分期(HR=1.904,95%CI为1.058~3.429,P=0.032)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期间手术联合化疗组与化疗组患者放射性咽炎[7.41%(2/27) vs. 39.22%(20/51),χ2=8.821,P=0.003]和放射性皮炎[3.70%(1/27) vs. 29.41%(15/51),χ=7.156,P=0.007]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11.11%(3/27) vs. 17.65%(9/51),χ2=0.186,P=0.666]、骨髓抑制[37.04%(10/27) vs. 50.98%(26/51),χ2=1.381,P=0.240]、咽部感染[11.11%(3/27) vs. 5.88%(3/51),χ2=0.143,P=0.706]及气管瘘[7.41%(2/27) vs. 0(0/51),P=0.117]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1、3、5年OS率高于化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肿瘤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N分期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下咽肿瘤 外科手术 化放疗 综合疗法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