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离培养斑马纹病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不同龙舌兰麻种质的抗斑马纹病的特性。结果表明,番麻、东368、墨引6、墨引12、墨引7、墨引5、假7、马盖麻、东109、金边弧叶龙舌和兰墨引4号11份种质为高抗种质,病斑扩展速度和病情严重度可作为龙舌兰麻抗病性快速鉴定技术手段。

  • 标签: 龙舌兰麻 种质资源 抗性 斑马纹病
  • 简介:目的由于原肠期细胞的剧烈运动,在斑马鱼胚胎的背侧汇聚形成了称为胚盾(shieldorganizer)的结构,是胚胎发育的信号组织中心,在背腹轴建立和胚层诱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系统鉴定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胚盾形成的机制及其指导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Tg(gsc:GFP)转基因鱼在胚盾表达特异的绿色荧光。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富集GFP阳性细胞并提取总RNA进行RNA深度测序,检测可能在胚盾高水平表达的基因。然后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若干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结果从Tg(gsc:GFP)转基因鱼胚胎中分离富集到了纯度超过96%的GFP阳性细胞,RNA深度测序的结果显示有65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整胚细胞或GFP阴性细胞高2倍以上。最后,确认了KIAA1324、ripply1、twist2、isthmin1、nme4、zgc174153、rrbp1b等7个基因在胚盾特异表达。结论系统鉴定到了斑马鱼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斑马鱼 胚盾 流式细胞分选 RNA深度测序 原位杂交
  • 简介:近日,一种能保障行人安全过斑马线的设备——斑马线智能护栏,在温州市区的一个十字路口投入使用遇到红灯,该装置一根与斑马线同宽的红色栏杆就会降下,还会发出“为了您的安全,请退到黄线以内”的提示音。

  • 标签: 行人安全 温州市区 斑马线 护栏 智能 马路
  • 简介:斑马鱼经常被作为模式生物而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故我们用乙醇和斑马鱼为材料来进行自主实验,在0%、0.5%、1%乙醇浓度的溶液中饲养斑马鱼两周后,通过对斑马鱼存活率、均体长、均体重的变化来探讨酒精对斑马鱼的影响。在饲养期过后通过石蜡切片及其器官显微照片的观察探究酒精对斑马鱼心脏结构以及发育的影响。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其对斑马鱼心脏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 标签: 乙醇 斑马鱼 心脏发育 毒害作用 石蜡切片 HE染色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出行的车辆与日俱增,城市的交通压力日趋严重,车辆与人、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尤其表现为众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是由于文明礼让问题,有的是由于斑马线的路标问题,还有一些诸如红绿灯操控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存在的道路安全状况,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智能斑马线设计可以有效的控制道路交通拥堵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斑马线 交通阻塞 智能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对斑马鱼降尿酸治疗痛风进行功效测试,以此对降尿酸效果进行医学探索。因此,对本实验进行材料与方法的选取,并在选取的基础上对实验的原理进行学习,依据实验原理对样本进行分组,并且,进行尿酸功假设检验。在进行上述操作之后,实验结果发现样品对斑马鱼尿酸抑制率为39%,样品能显著抑制斑马鱼尿素的形成,具有降尿酸效果。

  • 标签: 斑马鱼降尿酸 痛风 功效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实时观测方法进行化学物血管毒性评价。方法分别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对暴露化学物后斑马鱼血管形态的时空变化进行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采集斑马鱼血管形态指标的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图片解析度高,但通量和效率较低;应用高内涵成像筛选系统采集高分辨血管图像方法,可高通量获取高质量全血管毒性数据,但对操作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结论两种斑马鱼血管成像方法各有优劣,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法适合少量化学物对局部血管损害的高精度测量,高内涵成像方法适合大规模化学物血管毒性测试及筛选。

  • 标签: 斑马鱼 血管显微镜检查 毒性评价 高内涵筛选
  • 简介:目的研究牛黄镇惊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斑马鱼胚胎为实验对象,体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牛黄镇惊丸不同给药浓度(40、200、400、800、1200μg/mL)时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检测。结果给药浓度不高于200μg/mL时,未见胚胎发育异常。浓度高于200μg/mL(约相当于成人用量30倍,远超出正常有效剂量)时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胚胎出现头和眼发育较小,瞳孔无色;心脏畸形、心率较弱、血池充血-回心血流不畅;腹部透明度较差、尾干扭曲,卵黄囊延伸结构变粗,脊索变细,无正常胚动,体长变短;撤药后畸形表型未见恢复,且毒性呈浓度相关性;半数致畸浓度(TD50,受精后3d)约373μg/mL,半数致死浓度(LD_(50))约为485μg/mL。浓度为1200μg/mL时,胚胎在受精后1d之内全部死亡。结论牛黄镇惊丸给药浓度大于200μg/mL时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其毒性作用发生在胚胎器官形成期,主要对胚胎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等发育有影响。

  • 标签: 牛黄镇惊丸 斑马鱼胚胎 发育 毒性 畸形
  • 简介:主题阅读活动设计意图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只是对图书进行单一的阅读,而主题阅读活动挖掘了所阅读图书中的可利用资源,涵盖了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开展系列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构建起多元的、多领域的学习关系网,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经验,使他们对阅读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爱上阅读。进入中班,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 标签: 阅读活动 中班 快乐 设计意图 利用资源 教育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马导丝在ENBD术后打折鼻胆管冲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ENBD术后,将68例打折鼻胆管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鼻胆管外接注射器鼻胆管冲洗,观察组采用斑马导丝植入鼻胆管内,斑马导丝末端经注射器乳头置入注射器针管内进行鼻胆管冲洗,最后对两组进行冲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采取斑马导丝置入鼻胆管内接注射器鼻胆管冲洗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NBD术后打折鼻胆管应用斑马导丝植入鼻胆管内接注射器能较好地保持引流的通畅性,能明确胆汁引流是否通畅,控制感染,降低临床操作难度、减轻护理强度,实用性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斑马导丝 鼻胆管冲洗 护理
  • 简介:斑马线“礼让行人”政策的施行,有效引导机动车驾驶员提升了行车素质。但目前关于“正在通过”的认定还存在一定争议,司法实践领域也不乏相关案例。通过思考“人让车”与“车让人”的利弊,梳理“礼让行人”政策衍生出的增加交通拥堵和事故隐患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针对性地提出斑马线“礼让行人”政策实施的改进对策,促进政策实施更加完善。

  • 标签: 礼让行人 政策实施 优化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评估核电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通过模式动物精细化建模,构建剂量评估模型并确定相关剂量系数。方法针对核电液态流出物辐射危害评估中的重要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用以剂量估算的斑马鱼含有内部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几何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以核电液态流出物及周围环境监测中常见的3H、40K、58Co、60Co、110Ag、134Cs、137Cs 7种核素为源项,计算斑马鱼模型的内外照射剂量系数(DC)。结果核素γ能量的高低决定了外照射剂量系数的大小。对内脏器官、骨骼和全身的外照射剂量系数比较显示,大部分核素内脏器官剂量系数高于全身剂量系数,58Co的内脏器官剂量系数比全身高165%。本研究建立模型内照射剂量系数较大,60Co造成的内照射剂量系数是已有椭球模型剂量系数的2.6倍,说明内部材料的不同和粒子种类不同的选择会影响能量沉积。结论对模式生物进行精细化建模比较重要。精确评估模式生物器官剂量系数,有助于评估非人类物种的辐射效应。

  • 标签: 蒙特卡罗 环境评价 核电 液态流出物 斑马鱼
  • 简介: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斑马鱼 氯化镉 毒性 神经行为 视频跟踪 幼鱼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智慧斑马线等智慧交通子系统在人行过街安全中的应用。在人行过街频繁的路段,由于恶劣天气,光照不足,斑马线损坏以及驾驶员的原因,经常会因为驾驶员在一些繁忙的人行过街处缺乏足够的警觉而导致安全事故。行人作为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在交通事故中最容易受到伤害,过街优先权经常得不到保证。如何在确保车辆的通行效率前提下,保障人行过街的安全,成为交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智慧斑马线系统利用摄像头、雷达等行人检测技术及4G等数据传输技术实现行人感知与红绿灯和智慧斑马线联动控制,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本文同时结合佛山的试点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智慧斑马线 LED地砖 人行过街 系统 智能交通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投入越来越大,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实施前,需要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作为工程的进度规划,可为工程施工人力、物资、机械、资金等计划提供参照。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软件很多,常见的有excel、project、斑马•梦龙,个人认为利用斑马•梦龙软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既高效又实用,值得推广,下面谈谈如何利用斑马•梦龙软件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斑马鱼模型下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3dpf~9dpf的斑马鱼,根据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梯度的实验组,培养至9dpf后对斑马鱼各处骨骼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不同组斑马鱼骨骼染色面积及染色累计光密度。结果空白对照组染色面积43463单位,累计光密度16223单位;阴性对照组染色面积43073单位,累计光密度16170单位;1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41988单位,5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9639单位,10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6327单位,15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3221单位,20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0643单位。结论地塞米松可使斑马鱼骨骼矿化量及骨密度降低,在5μmol/L~20μmol/L的浓度梯度内地塞米松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不良影响随浓度而扩大,在斑马鱼模型下地塞米松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骨质疏松的产生。

  • 标签: 斑马鱼模型 地塞米松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铅染毒是否会导致斑马鱼焦虑的发生,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受精后4 h(4hpf)的斑马鱼胚胎,以E3培养液作为对照组,不同的铅染毒浓度(6、12、24、48 μmol/L)作为染毒组,染毒时间为140 h。计算144 hpf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胚胎孵化率和幼鱼畸形率;观察144 hpf幼鱼的行为学变化(运动速度、移动距离、活跃度、绝对转角、光照惊恐反应、黑暗逃避反应和趋触性)。并且检测斑马鱼幼鱼头部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表达量。结果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高于对照组,胚胎孵化率低于对照组,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斑马鱼幼鱼畸形率高于对照组(P<0.01);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运动速度、活跃度和趋触性低于对照组,绝对转角高于对照组,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移动距离和黑暗逃避反应低于对照组,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的光照惊恐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ROS水平和MD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NA和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5-HT和CR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铅对斑马鱼有一定的胚胎发育毒性,且可导致斑马鱼发生焦虑样神经行为、神经递质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的发生。

  • 标签: 斑马鱼 运动能力 焦虑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斑马鱼脑出血模型,并以此筛选诱导斑马鱼脑出血的相关基因。方法通过吗啉代寡核苷酸(MO)技术和单细胞显微注射技术构建斑马鱼脑出血模型,并从宏观、微观角度多重验证。首先,造模实验采用注射Control MO的正常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AB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时期分别注射神经嵴源性细胞(NCDCs)发育相关基因的MO,包括col8a1 MO、tfap2α MO、msx1a MO、msx2 MO、dkk1a MO等,于显微镜白光视野下初步验证模型。其次,采用Tg(flk1:GFP;gata1:dsRed)双转基因斑马鱼进行模型验证,该转基因鱼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血红细胞,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斑马鱼脑出血的部位。在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时期注射Control MO 作为对照组,注射col8a1 MO作为实验组,正常培养至受精后48 h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红细胞渗漏情况,构建荧光视野可观察的脑出血模型。最后,采用Tg(flk1:GFP)转基因斑马鱼进行基于血脑屏障的模型验证,通过Dextran-Rhodamin和DAPI染料的渗漏现象进一步明确斑马鱼血脑屏障的破坏与脑出血的发生,并进行定量统计,从而验证NCDCs发育相关基因与脑出血表型的关系,证明造模有效。结果与注射Control MO的正常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对照组相比,col8a1、tfap2α和msx1基因突变的实验组斑马鱼有明显的脑出血现象,出血比例分别为18.18%(52/286)、23.04%(62/251)、35.94%(23/64),而msx2和dkk1a基因突变的斑马鱼极少观察到脑出血,出血比例仅分别为1.03%(1/97)和1.15%(1/87)。注射Control MO与col8a1 MO的Tg(flk1:GFP;gata1:dsRed)双转基因斑马鱼红细胞渗漏发生率分别为0.37%(1/273)与18.18%(52/286)(P<0.001)。注射Control MO与col8a1 MO组Tg(flk1:GFP)转基因斑马鱼DAPI阳性的细胞核数分别为(10.05±5.27)个与(60.35±3.96)个(P<0.001);Dextran-Rhodamin染料渗漏引起的中脑实质荧光示踪强度值分别为2.54±4.70与5.13±3.52(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斑马鱼脑出血模型,并筛选出col8a1、tfap2α、msx1等诱导斑马鱼脑出血的相关基因。

  • 标签: 脑出血 斑马鱼 血脑屏障 渗漏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