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常处于高凝状态且存在消化道出血,若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则在药物及介入治疗方面存在诸多矛盾,通常预后较差,目前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该文报道1例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院内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交界性心律及低血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于右冠状动脉病变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后予90 mg(2次/d)抗血小板单药治疗,随访1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未出现便血加重。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加入阿司匹林和药物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给予上述患者不同的药物方式医治并进行分组,药物有氯吡雷和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和,给予对照组前者药物进行医治,后者的药物给予观察组,两组的例数均为3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心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LVEDV评分为(254.38±24.77)ml、LVESV评分为(176.74±17.81)ml、LVEF评分为(28.44±3.86)%,与对照组相比前两项更高,后一项较低,P<0.05;观察组的治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加两种药物一同服用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宣传。

  • 标签: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276例,其中联合治疗的对象34例,纳入观察组,按照年龄(±2)岁、性别、疾病类型、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一对一选择同期未联合治疗的对象34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时到出院后6个月内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电图改善率、心脏超声改善率、靶血管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后6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43.6±8.1)%,高于对照组(39.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8.8%(3/34),与对照组14.7%(5/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氯吡雷相近,但其抗血小板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组 临床疗效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普酶治疗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使用尿激酶溶栓,Ⅱ组接受普酶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溶栓情况。结果Ⅱ组溶栓后1h、2h的再通率依次是84.38%和90.63%,显著高于Ⅰ组的50.00%和71.88%,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溶栓期间各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普酶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血管再通,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依巴肽联合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依巴肽,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输出量(S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肌营养素 1(C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巴肽联合舒伐他汀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调节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吡雷与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对预后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A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92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运用片的治疗。方法 本次纳入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病例总数为74。计算机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氯吡治疗,观察组使用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替格瑞洛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130例进行研究,分组方式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进行,以单数入院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以双数入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的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缺损程度均显著减轻,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雷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急性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UK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和r-PA组(采用普酶进行治疗)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冠脉溶栓成功率,出血发生率,30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冠脉溶栓、出血发生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PA组优于UK组(P<0.05),但是30d复合终点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再通成功率高,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2%,对照组为13.6%(P<0.01)。结论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可靠,出血率、死亡率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分为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普酶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普酶治疗,尿激酶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酶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酶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率、开通时间均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普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溶栓效果更快,冠脉的再通率较高,安全性高,对患者抢救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普酶溶栓药物治疗。溶栓后1h、2h,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种出血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溶栓后1h、2h,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2.5%,尿激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再通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 标签: 瑞替普酶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及硫酸氯吡雷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治疗过程中的疗效。 方法: 选入本院 2018.2-2019.6 本院收治患者 132 例,分为组( 66 例给予)及硫酸氯吡雷组( 66 例给予硫酸氯吡雷),对照临床治疗,记录不良反应, 并利用血栓弹力视图评价两组 AA (花生四烯酸)途径、 ADP (二磷酸腺苷)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情况。 结果: 治疗有效率更高( P < 0.05 ),不良反应对照无显著差异( P > 0.05 ) ,两组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 > 0.05 ),由二磷酸腺苷受体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组显著更高( P < 0.05 )。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应用进行治疗较硫酸氯吡效果更佳, 且其用药安全性与硫酸氯吡雷无明显差异, 可为临床治疗首选药物。

  • 标签: 替格瑞洛 硫酸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塞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开展溶栓治疗,对比AB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62.5%,B组的总有效率为95%,B组明显大于A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其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开展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有 15例,女性有 21例,他们的年龄在 40-65岁之间。这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是 5例侧壁梗死, 12例后下壁梗死、 10例正后壁梗死, 1例前壁梗死、 8例广泛性的前壁梗死。运用溶栓治疗方法与一般性治疗方法联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进行系统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者控制,患者便秘的症状基本消失。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 33例溶栓治疗成功。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有助于降低该病的病发率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中药治疗进行观察,探讨相关的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药物包括采用的溶栓药物、ACEI制剂、β受体拮抗剂以及联合阿司匹林、氯吡雷及低分子肝素,并辅助使用中药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死亡例数为17例,有效例数为73例,治疗有效率为81.1%,联合中药治疗组死亡例数为3例,有效例数为87例,治疗有效率为96.7%;联合中药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选用中药复方制剂联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AMI,可以控制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中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实施与氯吡治疗,分析疗效。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选取4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氯吡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实施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西他唑联合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方法纳入11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PCI的患者,其中23例患者入组西他唑联合组,余1175例患者为同期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PCI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治疗1年。记录1个月后及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术后1年出血倾向。结果两组MACCE及出血事件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西他唑联合治疗经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西洛他唑 替格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