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配偶在照顾患者期间照顾负担、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的情况,分析影响三者的因素和三者间的路径关系。方法调查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于2017年1-12月就诊的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出院在家进行进一步康复的200例患者配偶资料,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Connor和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困扰温度计进行调查。结果配偶照顾负担总体为中度水平,重度照顾负担占26.2%(49/187),配偶心理弹性得分(57.31 ± 12.37)分,心理困扰检出率70.6%(132/187)。文化程度对照顾负担、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均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无未成年独生子女对患者配偶心理弹性具有影响(P<0.05)。照顾负担和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值为-0.832,P<0.01),照顾负担与心理困扰呈正相关(r值为0.867,P<0.01),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呈负相关(r值为-0.975,P<0.01),心理弹性为照顾负担和心理困扰的完全中介关系。结论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配偶的照顾负担和心理困扰检出率高,心理弹性在两者间起中介因素。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本身的同时,应提高对患者配偶心理护理的认识,才能提高患者配偶的身心健康和照顾能力,提高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家庭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肢体运动障碍 患者配偶 照顾负担 心理弹性 心理困扰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康复科住院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运动障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可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 标签: 周围性运动障碍 臂丛神经损伤 生物反馈电刺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一种基因型与表型高度异质的隐性遗传病,主要由运动纤毛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其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基因检测结合其他的辅助检查有助于PCD的早期诊断。截至目前,已发现40多种与PCD相关的致病基因,但大量的研究多局限在几个常见的变异基因上,缺少对其他PCD致病基因的关注和报道。本文中我们将对PCD的致病基因和相应的纤毛功能改变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 运动纤毛 基因变异 内脏转位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同质(P<0.05 )。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肢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90例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出现术后运动障碍,并以患者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护理干预,B组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与纤毛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有关。该病起病年龄小,常造成儿童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而形成支气管扩张,部分患儿合并内脏转位。目前为止已在人类证实有超过40个与PCD相关的基因,约70%的病例与这些基因有关,但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由于不同基因编码蛋白与纤毛的特定结构相关,某一基因缺陷与纤毛结构缺陷及临床表现可有一定的相关,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也可能和特定基因型有关。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使其临床应用成为可能,从而弥补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

  • 标签: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家系PIH1D3基因的变异及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对一例临床确诊的PCD患者进行家系分析,观察其鼻腔粘膜纤毛及精子鞭毛的超微结构,同时对患者的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患者及其家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史,2人具有内脏异位,表现为右位,1例表现为不育。患者的纤毛及鞭毛结构存在异常,表现为内、外侧动力蛋白臂缺失,纤毛排列紊乱。DNA测序发现患者携带PIH1D3基因致病变异c.355C>T,该变异位于关键的PIH1结构域,所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人、猕猴、家犬、小鼠、爪蟾及斑马鱼中高度保守。结论PIH1D3基因的缺失可导致鼻腔纤毛及精子鞭毛中内、外侧动力蛋白臂组装失败、纤毛及精子无法正常游动等典型的PCD表型,临床可借助基因检测提高PCD的检出率。

  • 标签: PIH1D3基因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欧车前亲水类黏胶(康赐尔)对阿托品诱发的小鼠小肠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将印只小鼠,随机分为3个康赐尔给药组、1个阿托品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1)制作便秘小鼠模型(2)测量各组小鼠胃肠的炭末推进长度,应用t检验法比较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炭末推进率。结果0.1ms/kg的阿托品造成小鼠炭末推进率的显著减少,2%康赐尔对阿托品诱发的小鼠胃肠推进减弱有显著改善。而1%和4%康赐尔对阿托品诱发的小鼠胃肠推进减弱没有显著的改变。结论康赐尔可双向调整排便作用,可以治疗便秘,浓度以2%较适宜。

  • 标签: 车前子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2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 1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 FMA评分、 Barthel指数相比( P> 0.05)。两组护理后 FMA评分、 Barthel指数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中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可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创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颅脑创伤术后运动障碍12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FAM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FAM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颅脑创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效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术后运动障碍 FAM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7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AIM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AIM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不自主运动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异常表现,缓解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迟发性运动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不自主运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2月14日~2017年2月24日住院部收治的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运动以及步行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步行功能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肢体运动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同质(P<0.05 )。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肢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接受家庭护理与护理安全指导后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家庭护理和护理安全指导,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3个月、6个月后,跌倒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护理后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中采用家庭护理与护理安全指导,能够获得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对患者产生良好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护理 护理安全指导 老年脑梗死 肢体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其对运动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共70例。通过住院尾号单双数分组为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35例)与实验组(施行早期康复护理,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独立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患者的上述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运动障碍的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下能够有效恢复其运动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 运动障碍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4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其诊治时间段位2020年4月—2021年4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2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与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运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外伤 满意度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4例颅脑外伤患者开展研究,均接受手术治疗且出现运动障碍。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DL、GCS、FMA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