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尿液细胞学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并文献复习。细胞学涂片显示肿瘤细胞呈团片状或散在分布;瘤细胞类圆形,体积较大,胞质较丰富,嗜酸性,部分细胞呈裸核状;核圆形或卵圆形,增大,核膜较平滑,染色质较细腻或呈粗颗粒状,可见核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突触素、嗜铬粒素及CD56呈阳性表达,而广谱细胞角蛋白、p63及白细胞共同抗原等阴性。电镜下可见圆形或类圆形的高电子密度神经内分泌颗粒,直径为100~300 nm。尿液细胞学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超微结构特征符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诊断中尿液检验和血糖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19年11月开展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共116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尿液检验和血糖检验,作为尿检组和血糖组,然后从诊断准确率以及血糖值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尿检组阳性检测人数为54人,诊断准确率为93.10%,空腹血糖(5.87±1.40)mmol/L、餐后2h血糖(7.63±1.79)mmol/L;血糖组阳性检测人数为58人,诊断准确率为100%,空腹血糖(9.43±1.0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2.58±2.35)mmol/L,P

  • 标签: 糖尿病 尿液检验 血糖检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在临床尿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纳入150例患者均为本院骨外科接受尿常规检验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组患者分别接受尿干化学及尿沉渣单独及联合检验,对比不同检查方法阳性率。结果:联合检验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查,对比结果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尿液检验时,选择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有不同优劣势,有漏诊及误诊的可能,必要时可以进行联合检验,提升结果准确度,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尿干化学检验 尿沉渣检验 尿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择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入院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经过耐糖量试验确诊,以其为金标准。对选取患者分别予以常规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就其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尿液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生化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准确率相较于常规尿液检验更高,操作便捷,受干扰可能性较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常规尿液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诊断中常规尿液检查与生化检验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检验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结果:观察组检验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测指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采取生化检验法,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 标签: 常规尿液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诊断 应用价值 分析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尿干化学检验和尿沉渣检验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84例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42例。给予参照组尿干化学检验方式,给予实验组尿沉渣检验方式,对比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 对比红细胞和白细胞检出率,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在使用尿干化学检验和尿沉渣检验方式进行尿液检验时可以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数据,准确判断患者疾病并给予有效治疗,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干化学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系统(PBRTQC),可利用现代实验室信息系统条件改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PBRTQC相比室内质量控具有连续监测、无质控品原因造成失控的情况、低成本等优势。本文总结近期PBRTQC研究成果,介绍PBRTQC的理论基础和PBRTQC质控模型的建立,阐述目前PBRTQC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PBRTQC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系统 统计过程控制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人才多样化和实现更多职业功能化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一些基本策略,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与参考借鉴。

  • 标签: 制造企业 人力资源成本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也变得越来越多起来,在民事诉讼的案件中,多数是因为对于遗嘱、口头协议、签字协定等证明的伪造引起的。对于这种现象,通过司法方面的鉴定对具有争议的检材和样本进行正确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各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很多法院人员对于检材和样本的搜集、检验不够系统和详细,对于鉴定意见和结果可能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原有鉴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

  • 标签: 笔迹鉴定 检材与样本 系统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探讨NMR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至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20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样本,其中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MMA)9例。利用NMR脉冲宽度定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半定量法测定遗传代谢病患者尿中代谢物的成分,分析2种方法中异常代谢物的水平。结果NMR技术可检测MMA、异戊酸血症、戊二酸血症、丙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Canavan病、酪氨酸血症、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患者尿中特征性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平均为参考值区间上限值的8倍,最高可达545倍。相较于GC/MS,NMR技术可检测数量更多的待测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在9例治疗前MMA患者中,NMR法甲基丙二酸和3-羟基丙酸水平[1 800(180~12 000)和50(0~270)mmol/mol Cr]均明显高于参考值(0~31、0~35);GC/MS法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水平[136.56(43.79~518.67)和4.87(1.52~7.52)]均明显高于参考值(0~4、0~0.7)。结论NMR和GC/MS技术对有机酸血症的诊断均具有特异性,GC/MS技术检测的主要物质是有机酸,NMR技术可突破这种限制,检测尿液中多种代谢物水平。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有机酸 甲基丙二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混浊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检验科收治的200例接受尿沉渣检查的患者,男102例,女98例,年龄(46.4±3.5)岁,年龄范围为18~75岁。采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对混浊尿液标本中的尿沉渣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出的管型、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及芽殖酵母阳性检测结果。结果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下管型阳性检出率[11.0%(22/200)]、白细胞阳性检出率[83.0%(166/2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80.0%(160/200)]、芽殖酵母阳性检出率[40.0%(80/200)]均高于显微镜检测[1.0%(2/200)、70.0%(140/200)、64.0%(128/200)、2.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上皮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检测比较,尿沉渣分析仪对混浊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的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及芽殖酵母阳性检出率较高,但在此类尿液标本尿沉渣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现象,需结合联合检查结果共同诊断患者疾病。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混浊 尿液标本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至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成人1 019位,男505名,女514名,年龄(54.90±15.78)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检测参检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常规生化指标,并比较尿液α1-MG的检测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应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建立连云港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男性组尿液α1-MG的浓度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成人尿液α1-MG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依据性别不同建立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为男性<16.6 mg/L,女性<11.9 mg/L。结论本研究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初步建立了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进而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进展监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尿液 α1-微球蛋白 参考区间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86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尿沉渣镜检与尿液分析仪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阳性率、疾病检出率。结果:患者实施尿液沉渣隐血检查,符合率为96.51%(83/86),敏感度为98.39%(61/62),特异度为91.67%(22/24),阳性预测值为96.83%(61/63),阴性预测值为95.65%(22/23);

  • 标签: 尿液沉渣 隐血检验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膀胱造瘘口尿液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膀胱造瘘口尿液渗漏的住院患者,并且将选取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实施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护理模式,对照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渗漏尿液的收集效果、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由此得出结论在膀胱造瘘口尿液渗漏患者护理中运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对于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作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一件式尿路造口袋 膀胱造瘘 渗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和生化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尿液常规检验)和实验组(n=50,给予实验组患者生化常规检验),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收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并加以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检验结果的有效率和诊断满意度评分。结果:经过检验,接受生化常规检验的实验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96.00%,接受尿液常规检验的对照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检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诊断满意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中,生化常规检验相比于尿液常规检验的有效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干化学检验在临床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与尿沉渣检验应用的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2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尿液检验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6例。其中,接受尿干化学检验的为参照组,接受尿沉渣检验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案下检验的漏诊率、误诊率、准确率及阳性检出率对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尿干化学检验在临床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与尿沉渣检验应用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视情况选择应用。

  • 标签: 尿干化学检验 临床尿液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泌尿系统的疾病诊断,使用尿液沉渣隐血方法来对其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泌尿科接诊的共75位做过泌尿系统疾病检查的病患信息,分别利用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和尿液分析仪检验两个检查方式获取病患的病理检查结果,以检查结果得出的数据信息相比来分析两个不同的检查方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获得的数据指标和病理诊断概率。结果: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方法对比尿液分析仪检验方法在血红细胞、上皮细胞、白细胞、管型、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膀胱炎、肾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概率要高(P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 尿液分析仪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样本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新冠核酸检测的影响,为痰液和粪便新冠核酸检测提供前处理依据,保证实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痰液和粪便标本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后进行核酸提取,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用配对设计(自身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方法分析样本CT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病毒保存液(不灭活)组作为参照方法,56℃60min灭活,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组痰液和粪便标本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液标本4%NaOH处理组与参照方法组相比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标ORF1AB、N和内标t值分别为7.29、9.285和7.654,自由度v=4,P值均<0.05),4%NaOH处理组CT值较高。结论 应在检测前对痰液和粪便标本56℃60min灭活处理,不能采用4%NaOH处理痰液,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样本对核酸检测没有显著影响,可根据本实验室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前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早期肾功能损伤标志物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血清Hcy和尿液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1 133例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检者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尿液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包括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清肾功、肝功、血脂、心肌酶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排除既往史、基本信息、生化指标不完整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者,最终纳入969例。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组(˂15 μmol/L)和升高组(≥15 μmol/L),以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cy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Hcy升高组受检者男性比率、U-mALB、NAG、UACR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93.4%比50.6%、16.4%比8.0%、23.0%比14.0%、13.9%比7.9%)(均P<0.05)。Hcy升高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27.5±15.4)比(121.9±16.2)mmHg(1 mmHg=0.133 kPa)、(78.6±9.3)比(76.0±11.0)mmHg、(385.9±86.0)比(335.7±88.2)μmol/L、(2.392±0.086)比(2.366±0.092)mmol/L、(27.8±21.0)比(23.8±20.2)U/L、(198.3±28.4)比(192.2±31.2)U/L](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磷均显著低于正常组[(1.21±0.25)比1.31±0.30)mmol/L、(1.107±0.154)比1.158±0.159)mmol/L](均P<0.05)。收缩压升高、男性、尿酸、U-mALB、NAG是Hcy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Hcy升高与尿液U-mALB和NAG升高独立相关,提示对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升高者应及早检测Hcy水平。

  • 标签: 高半胱氨酸 肾功能不全 尿微量白蛋白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