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湖泊沉积研究自兴起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我国近年来的湖泊沉积研究中备受青睐。湖泊沉积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常被用来指示湖泊系统中有机通量循环时间的变化,这种指示意义建立在不同的有机质类型的不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之上。虽然有机质在形成沉积的早期因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在成岩作用结束以后,有机质的变化非常小,所以,沉积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够提供过去环境变化的证据,成为古环境研究的有效方法。尤其在缺乏自生碳酸盐的湖泊沉积研究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指标的应用相当广泛。

  • 标签: 稳定碳同位素 湖泊沉积物 有机质来源
  • 简介:实验模拟表明,在塑性蒸发岩之上的沉积凸起受重力作用影响,通过向外径向扩张而变形。径向扩张形成同心的和径向的薄皮地堑,然后,这些地堑又被被挤入的盐隆刺穿。盐隆之间的过载区变成沉降沉积中心。随后,盐层枯竭之后持续地扩张促成了盐隆和盐底辟的回落,形成快速沉降的海底凹地,海底凹地成为水道截留年轻的沉积。径向扩张导致上覆沉积大范围的水平迁移,其展布特征和方位随着区域沉积作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标签: 盐构造 径向扩张 盐隆 沉积凹槽 底辟隆起
  • 简介:摘要:利用加压流体萃取前处理方法提取新鲜沉积中半挥发有机时,对于不同含水率的沉积,提取液中会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通过测定提取液水分中加标及替代的含量发现,不同含水率的沉积提取液中加标及替代的含量均对回收率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回收水分中的半挥发性有机

  • 标签: 沉积物含水率 半挥发性有机物 加压流体萃取 加标 替代物
  • 简介:通过对武汉东西湖区典型第四纪钻孔ZK02孔沉积的粒度特征分析,重建了武汉东西湖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显示,该区早更新世时期为河流相的沉积环境;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晚期,为河湖交替相的沉积环境;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为开阔的河流相沉积环境;全新世中期以来,整体处于湖泊沼泽相的沉积环境。区域上地层对比还显示该区全新世地层沉积厚达50m,可能是晚更新世晚期全球气温骤降,海平面急剧下降导致汉江水系下切侵蚀后快速堆积形成的,沉积记录显示末次冰盛期该区存在最深海拔达-22m的深切河槽现象。

  • 标签: ZK02钻孔 第四纪 粒度 沉积环境 武汉
  • 简介: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基准值对评估沉积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 简介:在对新疆奎屯河表层沉积粒径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中Co、Cr、Cu、Mn、Ni、Pb、Zn7种重金属的质量比,研究了奎屯河表层沉积不同粒径中各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奎屯河表层沉积粒径主要分布在〈250μm的范围内,其中粉砂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质量分数达到63.66%;黏土次之,平均占16.77%。从上游到下游地区,各重金属污染没有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特征。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除了Co,各采样点不同粒径沉积中6种重金属存在着不同等级的污染,在粒径〈4μm、4~63μm、63~125μm、125~250μm的沉积中,各重金属污染样品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为Cu、Zn、Cr、Pb、Ni、Mn,Zn、Cu、Ni、Cr、Pb、Mn,Cu、Zn、Pb、Cr、Mn、Ni,Cu、Pb、Zn、Cr、Mn、Ni。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表明,各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 标签: 环境学 奎屯河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 简介: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沉积中Cu-Cd、Pb-Cr、Cr-As3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分别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黄河口沉积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运用生物效应浓度法对其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对黄河口海域环境中生物的负面效应偶尔发生,Cu、Pb、Zn、Cd、Cr和Hg暂时不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

  • 标签: 黄河口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海南昌化江入海口底表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结果显示,沉积粒度分布呈现多样性,主要以细沙和粉砂为主,部分地区还含有较高比例的粉砂和粘土颗粒。同时,通过输运趋势分析,发现沉积的输运路径主要受海流和潮流的影响,输运速度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水动力因素、河流输入和悬浮浓度变化等因素对沉积输运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海南昌化江入海口沉积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标签: 昌化江入海口 底表沉积物 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
  • 简介:为揭示钦州湾石磺栖息地表层沉积中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钦州湾内湾(茅尾海)红树林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夏、秋季采集表层沉积对生源要素碳、氮、磷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湾石磺栖息地总有机碳(TOC)含量为4.87-28.99mg/g,总氮(TN)含量为0.49-1.79mg/g,总磷(TP)含量为0.19-0.91mg/g,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且TOC与TN季节变化显著。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河流输入、红树林植物群落、潮汐作用、养殖活动以及沉积类型等因素影响。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夏季表层沉积中TOC和TN含量全部超过最低危害级别,TP大部分区域超过最低危害级别,秋季只有TN含量大部分区域超过最低危害级别,TOC和TP绝大部分区域都属于安全级别。目前钦州湾石磺栖息地污染状况对石磺的生长繁育尚未构成危害。

  • 标签: 钦州湾 生源要素 表层沉积物 石磺栖息地 红树林
  • 简介:首次应用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生界源.单颗粒碎屑锆石测年结果表明,侏罗系源年龄值有3组:350-500Ma、760-970Ma、1400—1600Ma;白垩系源年龄值有2组:320-380Ma、1400-1800Ma.碎屑锆石测年数据分析表明,阿尔金山是本区侏罗系的主要源区,奥陶纪末—志留纪的火成岩是侏罗系的主要源;侏罗系上下层位测年数据有反序特征,是经历再搬运沉积的产物;白垩纪英吉苏凹陷源区发生南北反转,源来自北部库鲁克塔格山;中生界最古老的源来自中元古代.碎屑锆石年龄的变化反映了本区中生界盆山耦合关系.

  • 标签: 塔里木盆地:碎屑锆石 LA-ICP-MS年龄 阿尔金山 物源区
  • 简介:莫坝-希拉沟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Au、Hg、Mo;正常元素有Cu、Pb、Zn、Co、Mn、W、Sn、Bi;富集元素有As、Sb、Ag、Fe、Ni;无强富集的元素。通过各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对主要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指出三叠系地层、尤其与喷出岩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测量 理塘县莫坝-希拉沟
  • 简介:摘要:在 1:5万水系沉积测量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察汗哈达地区水系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对元素的含量特征、元素的组合特征、异常元素的综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区成矿潜力大的元素为 Au、 As、 Mo、 Nb、 Sb、 Ni。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圈定元素综合异常 10处,在此基础上优选了巴嘎洪高尔、依克阿勒、玛尼特 3处找矿靶区,为该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 标签: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方向 察汗哈达地区 青海
  • 简介:依据大量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识别出3种类型的沉积重力流,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新发现的一种砂体成因类型,属于层流;而经典浊积岩由浊流作用形成,属于紊流;滑塌岩则是在深水环境中由于滑动、滑塌作用形成的滑塌变形体。三者在流变学特征上存在本质差别,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的沉积作用。从时空分布看,三者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时间上相互转化;从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次之,而滑塌岩较差。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为湖盆中心地区油井产量的主力贡献者,其平面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富集与高产。

  • 标签: 砂质碎屑流 浊积岩 沉积物重力流 含油气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对大连湾、大窑湾外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进行了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大致的沉积特征。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同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34%)和粉砂(平均含量52%)为主,粘土含量比较少(平均含量14%),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水下台地之上,各组分相对含量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地形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深较浅,距离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粒度较粗;向南随水深增加水动力减弱,东部为一水下台地,沉积粒径偏细。分选较好,粉砂和粘土组分在该区域最为富集,沉积可能来自于通过东部海域自西向东进入研究区的远源物质;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该区域在黄海环流体系的作用下,接受了较多来自包括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粗颗粒物质。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大连湾
  • 简介:2012年夏季(8月)利用QNC6—1型挖泥斗采样,监测山东滨州浅海11个站位表层沉积中zn、cr、cd、cu、Pb、Hg和As7种重金属的含量,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中zn、cr、cd、cu、Ph、№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9.80—63.70mg/kg、27.90-38.70mg/kg、0.138~0.192mg/kg、23.10~29.50mg/kg、8.75~17.20mg/kg、O.0221-O.0384mg/kg,和8.29~10.70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52.15±12.03)rag/ks、(32.83±3.14)mg/kg、(0.16±O.02)mg/kg、(26.50±2.11)rag/ks、(13.94±2.87)mg/k卧(0.03±0.01)mg,kg和(8.90±0.66)mg/kg;沉积中主要潜在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d和cu,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Pb〉zn〉As〉cr〉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以低污染为主;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As〉Cu〉Hg〉Pb〉Cr〉Zn,Cd为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57.36±4.14),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表明目前滨州浅海沉积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

  • 标签: 滨州浅海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作者利用概念推理和由物理模型获得的结果,描述了楔形沉积体在粘滞蒸发岩之上向海扩张的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如果远端沉积的上覆岩层薄而软,或者其由先存的盐体构成,那么就有可能发生扩张。扩张通过近端延展和相邻底辟隆起的抬升,或者通过大陆中坡向海滑移,或者通过远端收缩等作用力调节。由于后来的扩张,快速的沉积前积作用可能导致了远端老褶皱的复活。退积再生沉积作用之后长时间的沉积间断,可能使老地堑和底辟在收缩的背景中活化。

  • 标签: 盐构造 楔形体 前积 退积 底辟 重力扩张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在钦州港附近海域采集了14个沉积样品,检测了重金属汞(Hg)、铅(Pb)、锌(Zn)、铜(Cu)、镉(Cd)和砷(As)的含量,并分别利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Hg 、As属于中污染,Cd、 Zn 、Pb和Cu属于低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As>Hg>Zn>Pb>Cu>Cd,海域整体属于低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Hg属于中~强污染,As属于中污染,Cd、 Zn 、Pb和Cu属于无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Hg > As > Cd= Zn =Pb=Cu。两种评价结果显示:Hg 和As的污染程度基本一致,Cd、 Zn 、Pb和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低污染,而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为无污染。

  • 标签: 钦州港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 简介:摘要:冰浆清洗是一项专利技术,冰浆同时具有液体和固体特性,与水的流体特性类似,它可以通过消防端口,可以“膨胀”和“收缩”以适应管道直径变化,对沉积和铁锰去除有明显的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冰浆清洗技术对供水管道沉积锰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冰浆清洗技术 供水管道 沉积物锰 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