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抚触效果。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选取8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划分为观察组(抚触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均40例,评价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进食奶量与增加的体脂量均得到了改善,且数据结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抚触护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而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营养支持干预十分关键,这也是规避营养不良、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的重要措施。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能因腹泻、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反应而中断,难以达到营养需求目标,故科学分析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

  • 标签: 脑卒中 肠内营养不耐受 进展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免疫治疗在控制和治疗HBV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HBV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使得传统的免疫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关于乙肝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包括免疫抑制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等的作用机制。同时,乙肝免疫治疗也有许多新进展,如免疫刺激治疗、打破免疫耐受治疗等,为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就乙肝免疫耐受与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乙肝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乙肝,免疫耐受,免疫治疗,免疫逃逸,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化疗护士化疗防护现状,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本院60名临床一线接触化疗药的肿瘤科和非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化疗防护设备不足,化疗防护知识缺乏,化疗防护意识薄弱,化疗防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两组相比,肿瘤专科组在化疗防护知识的掌握和防护措施的落实优于非肿瘤专科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全化疗防护管理制度,配备完善防护设施,进行系统的防护知识培训,增强防护意识,有效落实防护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疗药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

  • 标签: 护士 化疗防护 职业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化疗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化疗护理流程 肿瘤化疗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考察国产万拉法新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征集2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七组,接受万拉法新单剂量空腹顿服,结果发现万拉法新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昏、出汗、厌食、口干、疲乏、呕吐、失眠等。大部分为轻度反应,未经处理,自行消失。试验中未出现谵妄、意识障碍、思维异常、人格解体等严重不良反应,与服药前相比,受试者服药后的体温、心率、血压等体征和血、小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健康受试者对国产万拉法新胶囊耐受性较高,短期用药对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万拉法新胶囊 耐受性 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激肽(BK)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株中信使RNA(mRNA)的表达;瞬时转染技术在细胞株中转染小干扰RNA(siRN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nail的表达;噻唑蓝(MTT)实验检测放疗后细胞存活情况;彗星实验检测放疗后细胞DNA修复能力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BK在耐放射人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亲代细胞(A549R26比A549:58.582±3.986比1.000±0.249,t=14.418,P<0.01;H157R24比H157:23.979±0.791比1.000±0.101,t=28.817,P<0.01)。在放疗4 h后亲代细胞中BK即明显升高(A549:6.530±0.603比1.000±0.214,t=8.642,P<0.01;H157:1.384±0.031比1.000±0.125,t=2.982,P<0.05)。用BK处理肺癌亲代细胞株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A549:1.551±0.071比1.000±0.027,t=7.254,P<0.01;H157:1.343±0.064比1.000±0.037,t=4.640,P<0.01)、表达上升,而用BK的拮抗剂处理肺癌耐放射细胞株后,NSE(A549R26:0.703±0.036比1.000±0.045,t=5.154,P<0.01;H157R24:0.780±0.017比1.000±0.046,t=4.486,P<0.05)表达下降。亲代细胞在过表达BK后,细胞放射后的存活率增加,DNA修复能力增强;而耐放射细胞在抑制BK表达后,这些耐放射特性减弱。Snail在耐放射细胞中表达高于亲代细胞(A549R26比A549:5.223±0.216比1.000±0.061,t=18.815,P<0.01;H157R24比H157:3.698±0.360比1.000±0.057,t=7.402,P<0.01)。BK处理亲代细胞后,Snail的蛋白表达升高;用BK拮抗剂处理耐放射细胞后,Snail蛋白表达下降。抑制肺癌耐放射细胞的Snail表达后,细胞的耐放射特性减弱。结论BK通过激活Snail通路促进NSCLC的放疗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耐受 缓激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磨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3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口)饲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3Ml/次,于喂奶前30分钟喂入。结果应用四磨汤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胃储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应用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四磨汤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通过多种介质抑制致病性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效应功能,在机体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叉头框蛋白P3(Foxp3)特异性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并可以维持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抑制功能,Foxp3+调节性T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主导免疫耐受的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多种药物可提高体内调节性T细胞水平,促进免疫耐受,最终抑制自身免疫。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白细胞介素-2 转化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全反式维甲酸 西罗莫司 脂肪酸
  • 简介:摘要:制碱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碱产业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制碱离子膜制碱属于先进的制碱方法,而离子膜制碱的核心部位就是氯碱离子膜,氯碱离子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出碱的质量的高低。离子膜对氯化钾溶液中钙镁杂质耐受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碱的质量,通过对溶度积的理解与发掘,文章将着重研究与分析氯碱离子膜对钙镁杂质的耐受性问题。

  • 标签: 氯碱离子膜 耐受性 溶度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来提升肠内营养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诊治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影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有38例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良好,占54.28%,有32例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差,占45.71%;经过护理干预后,有22例患者能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影响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鼻饲药物等。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需要临床护理予以重视。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耐受性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一步将其中的喂养不耐受组患儿按出生胎龄分为<31周组和≥31周组,以及按出生体重分为<1 250 g组和≥1 250 g组。分析纳入对象的病历资料,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612例,其中喂养不耐受组182例(29.7%),喂养耐受组430例(70.3%)。喂养不耐受组中,男婴103例(56.6%),女婴79例(43.4%);胎龄(30.6±2.3)周,其中93例(51.1%)胎龄<31周;出生体重(1 298±417)g,其中93例(51.1%)<1 250 g;134例(73.6%)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63.2%(134/212)。(2)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日龄为(2.7±0.9) d,消失日龄为(13.2±6.9) d,持续时间为(10.5±6.7) d,主要症状包括胃潴留100.0%(182/182)、腹胀54.4%(98/182)和呕吐17.0%(31/182)。(3)与胎龄≥31周者相比,胎龄<31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和消失更晚[(2.4±0.8)与(2.9±0.9) d,t=3.977;(10.4±5.2)与(16.0±7.3)d,t=5.935],持续时间更长[(8.0±5.0)与(13.0±7.3) d,t=5.450],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晚[(9.4±4.1)与(12.0±5.1) d,t=3.672](P值均<0.05)。与出生体重≥1 250 g的早产儿相比,出生体重<1 250 g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和消失更晚[(2.5±0.9)与(2.8±0.9) d,t=2.540;(10.0±4.5)与(16.3±7.4) d,t=6.951]、持续时间更长[(7.5±4.3)与(13.5±7.3) d,t=6.690]、更少发生呕吐[23.6%(21/89)与10.8%(10/93),χ2=5.308](P值均<0.05)。(4)出生体重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OR=0.998,95%CI:0.997~0.99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2.129,95%CI:1.163~3.897)、多胎(OR=1.812,95%CI:1.116~2.941)、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OR=2.663,95%CI:1.619~4.381)、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OR=5.211,95%CI:2.861~9.489)和宫内感染(OR=1.988,95%CI:1.060~3.728)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和消失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出生体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胎、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宫内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肠内营养 呕吐 肠胃胀气 危险因素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物不耐受和婴儿慢性腹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12月龄慢性腹泻患儿50例。结果其中48例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6%,且牛奶具有最高的阳性率,其次分别为蛋清/蛋清、小麦、西红柿。均进行进行相应的食物回避治疗,并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显效33例(66%),有效11例(22%),无效6例(12%),有效率为88%。结论婴儿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较大,予食物回避奶和氨基酸配方治疗,治疗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食物不耐受 婴儿 慢性腹泻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