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AP)分型诊断及其预后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检测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P的患者,统计和分析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检查记录,确定分型,结合预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者CT分型21例为A型、24例为B型、15例为C型。A型患者病情轻,以积液和假性囊肿为主,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较短住院时间,无手术或死亡病例;B、C两型患者病情重,多出现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久、多例患者死亡。结论对急性胰腺炎使用螺旋CT分型,对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失眠症患者对其平均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0)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平均睡眠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PSQ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PSQI评分为(4.26±1.24)分,6个月评分为(4.43±1.36)分,明显低于该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平均入睡时间为(1.20±0.24)h,平均睡眠时间为(4.62±0.49)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失眠症患者效果优良,可明显延长其平均睡眠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高压氧平均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对我院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并着重对10年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采取以平均住院日为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可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介绍了我院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措施。

  • 标签: 平均住院日 目标责任制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3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5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91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照患者的MPV、血小板压积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CS患者包括非sT段抬高性ACS(nonSTelevatedACS,NSTEACS)亚组135例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亚组95例。结果ACS组[(10.26±1.19)fL135.(9.79±1.37)fL,P〈0.05;(10.26±1.19)fLvs(9.72±1.40)fL,P〈0.05]及NSTEACS亚组J(10.19±1.24)fLvs.(9.79±1.37)fL,P〈0.05;(10.19±1.24)fL%(9.72±1.40)fL,P〈0.05]和AMI亚组[(10.35±1.11)fL%(9.79±1.37)fL,P〈0.05;(10.35±1.11)fLUS.(9.72±1.40)fL,P〈0.05]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10.21(0.08)%VS.0.23(0.08)%,P〈0.05;0.21(0.08)%vs.0.24(0.10)%,P〈0.05]、NSTEACS亚组[0.21(0.09)%vs.0.23(0.08)%,P〈0.05;0.21(0.09)%vs.0.24(0.10)%,P〈0.05]及AMI亚组[0.21(0.08)%vs.0.23(0.08)%,P〈0.05;0.21(0.08)%眠0.24(0.10)%,P〈0.05]的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MPV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5,P=0.008),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81,P=0.008),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157,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的预测因素依次是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结论ACS患者MPV显著升高,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72例。根据C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HD组(n=225例)和对照组(n=24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H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和hsCRP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CY(OR=1.027,95%CI:1.007—1.046,P=0.007)、MPV(OR=2.024,95%CI:1.597~2.565,P〈0.001)和hs—CRP(OR=1.079,95%CI:1.044~1.115,P〈0.001)是CHD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透析开始时,以及长期随访中的焦虑抑郁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新增腹膜透析患者240名,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或观察终点(2008年2月)。收集患者透析开始时的人口学资料、生化参数、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作为基线值。分别于透析开始,透析后1、2、3年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出基线和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结果患者年龄(59.2±14.2)岁,40%为男性。平均随访时间(34.7±12.9)月,随访结束时64名(26.7%)患者死亡。老年、残余肾功能好和基线焦虑积分较低相关,男性、年收入水平高和基线抑郁积分较低相关(P〈0.01)。单变量的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的焦虑/抑郁积分不是死亡的预测因子。而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无论是单变量还是多变量分析(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周总尿素清除率和平均动脉压校正),均显示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在长期随访中密切关注其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腹膜透析 焦虑 抑郁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标签: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分解法
  • 作者: 张莹莹 周晖 王娟 张佳华 蔡巧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南京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南京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 21116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南京 210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及早期喂养行为对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elayed onset of lactogenesis stage Ⅱ,DOL Ⅱ)的影响。方法依据前瞻性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资料及分娩数据,分娩后每日随访母乳喂养情况和乳汁分泌情况。按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是否>72 h分为DOL Ⅱ组和非DOL Ⅱ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一般情况及喂养情况等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OL Ⅱ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390例产妇纳入研究,失访56例,最终334例纳入分析。DOL Ⅱ的发生率为19.2%(64/334)。单因素分析显示,DOL Ⅱ组与非DOL Ⅱ组孕前体重指数[消瘦:18.8%(12/64)与13.3%(36/270);正常:56.2%(36/64)与74.8%(202/270);肥胖:25.0%(16/64)与11.9%(32/270);χ2=9.78]、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7.5%(24/64)与52.6%(142/270);剖宫产:62.5%(40/64)与47.4%(128/270);χ2=4.71]、LATCH评分中乳头类型评分[2.0分(1.0~2.0分)与2.0分(2.0~2.0分);U=-2.08]、24 h内母乳喂养频次[(6.3±3.0)与(8.3±3.6)次/d;t=-3.94]以及24 h内添加配方奶[71.9%(46/64)与56.3%(152/270),χ2=5.20]和孕期参加母乳喂养门诊的比例[73.4%(47/64)与85.6%(231/270),χ2=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纳入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2.240,95%CI:1.020~4.918,P=0.044)和孕前超重且孕期增重适宜(OR=5.595,95%CI:1.492~20.985,P=0.011)是DOL Ⅱ的独立危险因素,24 h内母乳喂养频次(OR=0.867,95%CI:0.780~0.963,P=0.008)和孕期参加母乳喂养门诊(OR=0.377,95%CI:0.173~0.820,P=0.014)是DOL 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孕前超重女性容易发生DOL Ⅱ,早期母乳喂养指导时对于孕前超重女性应给予额外的指导。鼓励孕妇参加孕期母乳喂养咨询和产后早期频繁喂哺可能预防DOL Ⅱ的发生。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母乳喂养 超重 泌乳障碍 孕前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总体重增加(GWG)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B超估测胎儿体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医院就诊的1 404‌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孕产妇妊娠期产检各阶段体重、GDM患病情况、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与分娩前1周内B超估测胎儿体重数据。按总GWG分为总GWG过少组(279例)、正常组(570‌例)和过多组(555‌例),采用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间B超估测胎儿体重误差及巨大儿预测情况,分析总GWG及GDM对于B超估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准确性影响。结果妊娠期总GWG影响B超估计出生体重实际误差,总GWG过少组B超预测出生体重实际误差低于正常组[(-19.3±238.0)比(52.5±255.5)g,P<0.05],总GWG过多组实际误差高于正常组[(84.1±269.2)比(52.5±255.5)g,P<0.05]。但对于新生儿出生体重准确性估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对于B超估计出生体重的误差值影响不明显,但GDM增加B超预测新生儿体重不准确风险(风险比1.483,95%可信区间1.101~1.998)。总GWG及GDM组间对于巨大儿预测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总GWG及GDM在一定程度可影响B超估测胎儿体重准确性,总GWG及GDM不影响巨大儿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 标签: 糖尿病 妊娠 体重增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胎儿体重 巨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滞后效应与关联性。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日平均气温等,将11个地级市分为北、东、中、南部四大区域,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非线性关系和滞后效应,应用冷热效应分析其对感染性腹泻发病影响的滞后效应关系。结果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11个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231 008例,季节分布明显,呈现夏季大高峰、冬季小高峰双峰分布。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呈现反"S"型暴露反应关系,低温(<13.67 ℃)和高温(>27.50 ℃)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当气温<13.00 ℃时,滞后时间与相对危险度呈"U"型趋势(滞后4~7 d,23~30 d);高于13.00 ℃时,呈倒"U"型趋势(滞后5~21 d)。4个不同区域比较显示,低温效应时(P5=-7.24 ℃),由南向北滞后时间由6 d延长到30 d;高温效应(P95=28.25 ℃)在滞后0 d危险因素就会出现,滞后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变短,高温效应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结论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现反"S"非线性关系,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低温的效应较高温的效应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气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其他感染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无对照品或者指示剂的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的快速、专属、简单的核磁共振氢谱方法。方法BrukerAVANCEIII600MHz核磁共振谱仪,在25℃、以重水为溶剂、观测频率600.137MHz、谱宽4200Hz、90度脉冲宽度10.06μs、脉冲延迟时间1s、采样时间3s、高斯增宽因子0、线增宽因子0.2和采样次数64次的条件下采集试样的氢谱。结果分别对5.3-4.85ppm(葡萄糖环上的氢)和1.2-1.0ppm(羟丙基上的甲基氢)的积分面积比,测定的重复性实验的RSD为0.08%(n=6)。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对照品或者指示剂的情况下,核磁共振氢谱法,可以用于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 标签: 核磁共振 羟丙基-倍他-环糊精 取代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以威海某医院神经内科新收入院的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随机等分各60例。入院病人均按照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康训练和电针治疗。4周后,两组进行Fugl-Meyer评分、ADL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结果治疗组Fugl-Meyer、ADL评分优于对照组、效果更加、平均住院日明显缩减。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取得临床效果显著,决定后期的康复效果,缩减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电针 平均住院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MCV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的平均值为65.6fl,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92.4fl,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尿MCV值1,可以准确、灵敏地对“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进行鉴别,能作为血尿定位检验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尿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甲状腺平面静态显像感兴区(甲状腺、本底)平均计数比值法对诊断界定"甲状腺核素摄取过高"的效能,简化以往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影像表现上的半定量界定方法。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对大连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109例患者的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进行感兴区(甲状腺、本底)勾画及测定其单位面积平均计数的比值,以临床诊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金标准做参照,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最佳诊断临界值。以此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两名医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利用两名医师测量结果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点为6.94,并将大于此值作为界定甲状腺摄取锝过高的标准。医师1根据诊断临界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得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0%(37/43)、100.0%(66/66)、95.5%(103/109);医师2分别为88.4%(38/43)、100.0%(66/66)、95.4%(104/109)。两名医师比值法诊断一致率为96.6%(86/89),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8。结论甲状腺静态显像平均计数比值法为甲状腺锝摄取过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半定量界定值,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同医师独立完成平均计数比值法半定量分析甲状腺锝摄取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实际应用上比以往的介入校正比的甲状腺/本底比值法要简单易行。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半定量分析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的因素,以便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全血采集的效率。方法此文研究对象是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中心血站的100名献血者,统计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的相关因素。结果400mL采血规格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显著比较于200mL采血规格,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随机采血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比较于集中采血,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25岁及以下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比较于其他年龄区间,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男性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比较于女性,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结论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的相关因素有多种,需加强注意。

  • 标签: 全血 平均流速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