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体质指数(BMI)和日间嗜睡在睡眠紊乱对血压影响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首次确诊的530例成年住院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数据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多重中介模型,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多重中介效应的分析和检验。结果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模型拟合度良好(χ²=72.827,dF=40,χ2/dF=1.821,CFI=0.998,RMSEA=0.039),睡眠紊乱对血压存在正向直接效应,其标准化效应值为0.218(95%CI:0.117~0.310),BMI和日间嗜睡程度在睡眠紊乱对血压的影响上起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二者的标准化中介效应分别为0.116(95%CI:0.069~0.164)和0.028(90%CI:0.002~0.059),且BMI所起的中介效应大于日间嗜睡所起的中介效应,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67%。结论OSAHS睡眠紊乱可以直接引起血压升高,BMI和日间嗜睡在其中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且BMI的中介作用更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压 人体质量指数 日间嗜睡 多重中介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52例单胎妊娠孕妇.按孕前BMI分为A组(〈18.5kg/m^2,39例)、B组(18.5-23.9kg/m2,2808例)、C组(24.0-27.9kg/m2,246例)和D组(≥28.0kg/m2,59例1.比较各组GDM发生率,并分析孕24周前及整个孕期孕妇的体重增长对GDM发病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152例孕妇中发生GDM者共216例,A、B、C、D这4组的GDM发生率分别为5.12%、6.52%、9.34%、13.55%,B组与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中,孕24周前体重增长≤6kg者与体质量增长〉6kg者的GDM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随访到分娩的GDM患者共111例,均为A、B组.A组1例,B组110例。B组按整个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B1组(增加〈12kg)、B2组(增加12~16kg)和B3组(增加〉16kg),发现其子痂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随体重增长而增加;3个亚组间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孕前肥胖(BMI≥28kg/m2)和孕24周前体重快速增长是GDM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控制GDM患者的孕期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降低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体质量指数 孕期体质量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本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将其分为A、B、C三组,对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患者体质指数的增加,甘油三脂的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逐渐降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稍微有点升高,但是三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现象,尤其是体质指数超标和肥胖患者,临床上应注意对此类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以及体重等进行干预和治疗。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体质指数 脂代谢 异常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肱骨近端骨密度(BMD)的测量方法,研究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肱骨近端BMD在预报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HologicDELPHI—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本研究设计的肩部定位器和前臂定位器测量肱骨近端BMD。研究第一部分包括30名志愿者,每人连续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2次,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短期精密度RMSSD和RMSCV;第二部分包括92名志愿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分析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肱骨近端BMD测量方法的短期精密度:RMSSD=0.011g/cm2,RMSCV=2.4%。本研究92名志愿者平均(60.2±6.4)岁,平均身高(159.5±5.4)cm,平均体质量(59.4±7.5)kg,平均BMI23.3±2.7,平均肱骨近端BMD(0.543±0.083)g/cm2,肱骨近端BMD同年龄呈负相关,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量肱骨近端BMD的方法;年龄越大肱骨近端BMD越低;由于BMI对BMD的影响会掩盖骨质的丢失,而非负重区域即肱骨近端会最大程度地减少BMI对BMD的影响程度。

  • 标签: 肱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年龄相关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型肥胖因素,对具备正常体质指数的老年健康体检志愿者肌少症,以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将我院 228 例正常体质指数老年期健康体检志愿者等分为腹型肥胖组 114 例和非腹型肥胖组 114 例,对比两组的肌少症发生率、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腹型肥胖组的肌少症发生率,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 P < 0.05 )。腹型肥胖组的空腹胰岛素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三酰甘油指标、总胆固醇指标、尿素氮指标、内脏脂肪面积指标,以及骨密度 T 值指标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腹型肥胖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腰椎部位骨密度指标、体表面积指标、四肢骨骼肌肌肉量指标,以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指标均低于非腹型肥胖组( P < 0.05 )。腹型肥胖组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指标、大转子部位骨密度指标,以及髋关节部位骨密度指标与非腹型肥胖组大致相当( P > 0.05 )。 结论:在体质指数正常条件下,腹型肥胖能显著提升老年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肌少症发生率,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腹型肥胖 正常体质指数老年人 肌少症与骨质疏松 发生情况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孕妇的身高、体重及孕期增重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影响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孕妇孕前体质指数过高或孕期体重的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巨大儿、手术产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孕前及孕期低体质指数则与低出生体重儿、妊娠合并贫血等有关。

  • 标签: 体质指数 妊娠并发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国长寿地区老年人BMI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老年人群BMI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于2017年选取我国8个长寿地区对2 825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身体测量等,其中≥65岁老年人2 217名。计算其BMI水平并采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BMI影响因素。结果我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BMI水平为(22.36±3.87)kg/m2,其中男性为(22.76±3.58)kg/m2,女性为(21.75±3.98)kg/m2;BMI处于正常范围老年人1 165名(52.5%),超重532名(24.0%),体重过低351名(15.8%),肥胖人数最少,为169名(7.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百岁以下老年人BMI水平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年龄(65~岁:OR=2.78,95%CI:1.87~4.15;80~岁:OR=1.47,95%CI:1.00~2.17)、吸烟(OR=0.46,95%CI:0.32~0.66)、家庭年收入(<3万元:OR=1.26,95%CI:1.07~1.47;3~7万元:OR=1.52,95%CI:1.12~1.86)以及茶摄入频率(OR=1.36,95%CI:1.01~1.71);百岁及以上老年人BMI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3.68,95%CI:1.32~10.36)。结论我国长寿地区老年人体重过低、超重及肥胖水平均较高,同时吸烟、较高家庭年收入、男性以及经常饮茶老年人群超重、肥胖水平降低趋势也应该引起人们重视。

  • 标签: 体质指数 长寿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高校314名大学生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睡眠质量情况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取随机方便抽样发放纸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的方法对314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女生睡眠质量差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检出率(P<0.05);按照BMI及WHR标准,男女生睡眠质量差检测率与肥胖程度成正比(P<0.05);女生中肥胖对睡眠睡眠质量差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男生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生睡眠中质量差检测率高于女生,随着肥胖程度增加男女睡眠质量差检测率均增高;男、女生随肥胖程度地增加,睡眠质量差检测率上升。

  • 标签: 大学生 睡眠质量 性别 BMI WH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反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56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身长、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分为低BMI组(35例)和正常BMI组(21例)。比较2组间基础心率、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时心率、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阳性反应时间、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阳性反应时间。对BMI与阳性反应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晕厥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基础心率、阳性反应时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5.3)次/min比(72.8±8.7)次/min,t=1.223,P=0.230;(44.0±13.9)次/min比(47.0±10.0)次/min;t=-0.664,P=0.511]。低BMI组较正常BMI组BHUT阳性反应患儿/SNHUT阳性反应患儿比率增高(27/8例比9/12例,χ2 =4.839,P=0.027)、BHUT阳性反应时间短[(13.1±4.6) min比(23.7±9.5) min,t=-2.691,P=0.023]。2组间SNHUT阳性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与BHUT阳性反应时间具有相关性(r=0.750,P=0.005)。正常BMI与BHUT阳性反应时间无相关性(r=0.316,P=0.217)。低BMI和正常BMI与SNHUT阳性反应时间均无相关性(r=0.177,P=0.431;r=0.021,P=0.940)。结论低BMI与儿童VVS-CI的BHUT阳性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低BMI儿童出现心脏抑制反应的时间较正常BMI儿童短。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倾斜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体检的老年人200例,根据每位老年人的体质指数进行分组,分为消瘦、正常、超重以及肥胖四组,测量并对比各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结果: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定期为老年人群体检,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以及加强对老年人体质指数的管控,从而维持老年人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人体检 体质指数 血压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中体质指数(BMI)变化在调强放射治疗下鼻咽癌的预后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498例初诊经病理确诊并排除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治疗中BMI变化(ΔBMI)=治疗前BMI-治疗后BMI。应用ROC曲线寻找ΔBMI的最佳截点。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部病例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6%、83.7%、71.5%、79.3%。ΔBMI分别与5年无病生存率(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02)、总生存率(p<0.001)显著相关。1.04kg/m2是ΔBMI的最佳截点(敏感度75.7%,特异度46.8%)。ΔBMI≤1kg/m2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90.9%vs.78.5%,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0.4%vs.65.1%,p<0.001)、总生存率(88.0%vs.73.0%,P<0.001)显著高于ΔBMI>1kg/m2的患者。结论ΔBMI是在调强放射治疗下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体质指数 预后
  • 作者: 王海文杨佐治宋涛(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胸外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体质指数对肥胖患者心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共102例,按体质指数(BMI)数值大小分为3组:对照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3组病例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超重和肥胖组左室收缩功能增强和舒张功能受损与体质指数有显著相关性(P<0.05)。BMI超标者除4-20分(Gensini积分系统)组的发生率低于BMI正常者,在21-32分,及大于32分的高分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MI正常者(P<0.05);BMI超标者三支病变发生率亦明显高于BMI正常者(P<0.05),肥胖组术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低心排、切口感染或延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肥胖导致患者左心室肥大、舒张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更加严重。肥胖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不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禁忌症,但应全面综合评价肥胖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年龄<35岁首次行IVF-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82例,其中PCOS患者(PCOS组)999例,单纯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非PCOS组)198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合并症。PCOS患者再根据BMI分为超重PCOS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正常体质量PCOS组(18.5 kg/m2≤BMI<24.0 kg/m2)。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胚胎发育指标,分析BMI对妊娠结局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同时研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母体BMI的相关性。结果第3日(day 3,D3)胚胎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优质胚胎率[67.41%(1906/2826)]、囊胚形成率[56.39%(578/1025)]、优质囊胚形成率[29.75%(305/1025)]及可利用胚胎率[62.14%(1756/2826)]均高于超重PCOS组[62.65%(1753/2798),P<0.001;47.30%(457/966),P<0.001;16.35%(158/966),P<0.001;59.04%(1652/2798),P=0.018]。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总受精率[82.38%(1711/2077)]、双原核受精率[68.03%(1413/2077)]、囊胚形成率[68.90%(554/804)]、优质囊胚形成率[62.56%(503/804)]及可利用胚胎率[57.16%(802/1403)]均较超重PCOS组高[80.21%(2954/3683),P=0.044;64.76%(2385/3683),P=0.012;63.95%(871/1362),P<0.001;30.32%(413/1362),P<0.001;53.03%(1250/2357),P=0.014],种植率[66.67%(72/108)]、临床妊娠率[66.97%(73/109)]及流产率[9.59%(7/73)]均较超重PCOS组低[80.57%(141/175),P=0.008;80.46%(140/174),P=0.011;20.71%(29/140),P=0.0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aOR=1.92,95% CI=1.049~3.515,P=0.034)及流产率(aOR=3.09,95% CI=1.209~7.915,P=0.019)分别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1.92及3.09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3、D5移植的PCOS患者及D3移植的非PCOS患者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r=0.144,P=0.013;r=0.212,P=0.004;r=0.137,P<0.001)。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的概率(aOR=5.33,95% CI=1.525~18.597,P=0.009)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5.33倍。结论高BMI可能是影响PCOS患者胚胎质量及流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超重或肥胖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COS患者在行IVF助孕治疗前减重将有助于改善胚胎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 ≤ BMI<24.0 kg/m2)、肥胖和超重组(BMI ≥ 24.0 kg/m2);根据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 d组和≤ 7 d组,比较各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肥胖和超重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低体质量组 [11/15比31.8(7/22)、8/15比13.6%(3/22)](P<0.05);肥胖和超重组插管前白蛋白(ALB)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组、低体质量组[(34.77 ± 5.11) g/L比(33.02 ± 4.86)、(29.13 ± 3.64) g/L],且正常体质量组高于低体质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和超重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短于正常体质量组、低体质量组[(9.51 ± 1.38) d比(11.03 ± 1.91)、(14.11 ± 2.36) d],且正常体质量组短于低体质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合并消化道出血、腹胀、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渗出灶、撤机方式、pH值、插管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插管前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7 d组合并糖尿病、消化道出血、腹胀、BMI<18.5 kg/m2、有渗出灶发生率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7 d组,插管前ALB水平高于>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消化道出血、腹胀、BMI<18.5 kg/m2、APACHEⅡ评分>10分、插管前ALB<30 g/L是影响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及高APACHEⅡ评分外,插管前营养不良是延长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机械通气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体质指数的管理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8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专科护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科护理对体质量进行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质量管理。干预6个月后,计算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持续随访1年,计算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体质指数的专科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体质指数,调节糖、脂代谢紊乱,促进辅助生殖的成功。

  • 标签: 专科护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指数 辅助生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 ≤ BMI<24.0 kg/m2)、肥胖和超重组(BMI ≥ 24.0 kg/m2);根据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 d组和≤ 7 d组,比较各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肥胖和超重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低体质量组 [11/15比31.8(7/22)、8/15比13.6%(3/22)](P<0.05);肥胖和超重组插管前白蛋白(ALB)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组、低体质量组[(34.77 ± 5.11) g/L比(33.02 ± 4.86)、(29.13 ± 3.64) g/L],且正常体质量组高于低体质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和超重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短于正常体质量组、低体质量组[(9.51 ± 1.38) d比(11.03 ± 1.91)、(14.11 ± 2.36) d],且正常体质量组短于低体质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合并消化道出血、腹胀、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渗出灶、撤机方式、pH值、插管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插管前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7 d组合并糖尿病、消化道出血、腹胀、BMI<18.5 kg/m2、有渗出灶发生率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7 d组,插管前ALB水平高于>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消化道出血、腹胀、BMI<18.5 kg/m2、APACHEⅡ评分>10分、插管前ALB<30 g/L是影响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及高APACHEⅡ评分外,插管前营养不良是延长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机械通气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质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的影响,探讨肥胖与中心动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76例,根据体质指数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组(BMI<25.0kg/m2,n=144)、超重组(25.0≤BMI<30.0kg/m2,n=150)和肥胖组(BMI≥30.0kg/m2,n=82),所有的患者均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比较三组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CSP、CDP、CMSP、CMDP、CESP、P2/P1、AIx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肥胖组CSP、CPP、P1height、P2/P1、AIx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原发性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反射波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体质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结局的疗效。方法本文挑选我院48例经辅助生殖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对象,挑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其纳入本研究。按照体质指数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为24例。对照组为正常体质指数患者,观察组为超重或肥胖患者。两组均经辅助生殖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包括成功妊娠、早产、胎儿丢失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体质指数超重或肥胖的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包括早产、胎儿丢失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远差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经辅助生殖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中,不同体质指数患者最终妊娠结局也有一定差异,体质指数过高,或患者过于肥胖,会降低患者妊娠率,同时不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 标签: 体质指数 多囊卵巢综合征 辅助生殖 妊娠结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轨迹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滦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6 388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BMI数值,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4个不同的BMI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随访各组人群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14 998例,比较4组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轨迹与新发NAFLD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方差齐用LSD检验,方差不齐则用Dunnett’s T3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BMI轨迹组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BMI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31%、47%、6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后,BMI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仍为BMI低稳定组的1.757[95%可信区间(CI):1.589~1.942]、2.612(95%CI:2.353~2.900)、3.566(95%CI:3.129~4.064)倍(P < 0.01)。结论发生NAFLD的风险随着BMI轨迹的升高而增加,BMI长期高水平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脂肪肝 体质量指数轨迹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