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郑板桥有一首出名的打油诗(《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终不见。"一般人不敢入诗的枯燥无味的数字,一经大师巧妙地嵌入诗行,就产生一种幽默诙谐的奇趣,简直是化平淡为神奇!这种把一至十、至百、至千的自然数机巧地依次嵌入诗句,使诗读来酣畅淋漓、幽默机趣的修辞方式就是"数";这种诗,我们可以称之为"数诗"。再如下面一首童谣,由于十个数词贯通全诗,念起来象流水行云,顺口好记,很适合儿童咏诵:

  • 标签: 嵌数 数诗 诗漫谈
  • 简介:<正>为了强调句子某一部分语意,或造成某种语气,他所要抒发的某种情感的表达效果得到增强,而借助提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用提来强调语意、体现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就叫提式。一、主一谓式中间的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主谓句的一般语序。这种句子,在一般情况下,主谓之间是不提的,只是为了表情达意的特殊需要,才提,例如:①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还不到两个年头;可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他的生命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啊!他正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高尚的人,

  • 标签: 提顿式
  • 简介:<正>柳宗元《捕蛇者说》有“号呼而转徙,饥渴而踣”句,其“转”字,各选本均解作“辗转”,视为“徙”的状语,非是。《说文》:“转,运也。”“运,迻徙也。”“透,迁徙也。”可见“转”有“迁徙”之义。《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笺》云:“转,移也。”《正义》曰:“所职有常,不应迁易。汝何为移我所居之地,使我无所止居乎?”《左传·昭公十九年》:“劳罢死转。”杜注:“迁徒也。”皆可证。因此,“转徙”应看作同义并列复合词。结构跟“号呼”一致,故用“而”相连接。

  • 标签: 转徙 并列复合词 “转”字 迁徒 选本 杜注
  • 简介:<正>中国人名(或地名、集团名)不少具有深意;文章题目巧妙名,往往会收到引人入胜甚至令人永志难忘的艺术效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魏钢焰报告文学名作《红桃是怎么开的》,记叙全国先进生产者、西北国棉一厂女工赵梦桃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忘我奉献、“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动人事迹。文题名,珠联壁合,相映生辉。30多年过去了,这个文题还以其浓郁的诗意、鲜活的画面、绚丽的色彩,深深铭刻在笔者的脑海里,如浮雕一般鲜明。

  • 标签: 文题 正题 机趣 贺龙 副题 拈连
  • 简介:“在L”在“把”字句里的位置有四种,四种句式的结构类型不同,不同句式里“在L”“在L”制约各式动词的类和动词的语义特征,范畴的类别和蕴涵的语义角色:不同位置上的分别构成四种句式。“在L”的位置不同,导致前面的状语也不同。“在L”和动词相互制约:动词又反过来制约各式“在L”的语义指向、次“在L”在篇章上有不同的作用。

  • 标签: “把”字句 在L 句法 语义功能 篇章
  • 简介:论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了动量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动量词""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 标签: 动量词 认知
  • 简介:<正>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城里,坐落着一个古老的学府。这座建于15世纪的贵族中学,曾经培养出20位英国首相,在政治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大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在每年两百多名毕业生中,有七十余人进入牛津、剑桥大学就读,70%进入世界名校。这,就是伊公学。报名很早伊每年在全世界招收不过区区200人,竞争极其激烈。伊公学规定,孩子一出生,家长立刻就要到伊公学预报名,否则不予受理。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 标签: 伊顿 公学 世界名校 英国首相 不予受理 雪莱
  • 简介:普林斯大学汉语教学秉承和发展了赵元任先生开创的汉语训练法及明德学院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对汉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不成文的规范和要求,优秀汉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基本形成了“激情派”和“温婉派”两大风格类型.文章选取普林斯大学“温婉派”典型、三年级优秀教师兼课程主任的录音录像,对优秀教师课堂体态语和副言语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高校优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风格与特色.

  • 标签: 普林斯顿大学 优秀汉语教师 非言语行为 体态语 副言语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强调“艺术形式”而表现出其在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中的独特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当中,“艺术形式”并非与社会无关的自治因素,而是以自身的内在象征方式对社会一历史予以反映。卢卡契所强调的艺术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阿多诺·本雅明所论述的“星丛”特征和伊格尔所揭示的现代小说形式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象征联系,都从现代小说的母题、风格、意象间关系、形象等形式要素内部申述了“艺术形式”的审美一历史双重性的基本特征,为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的形式研究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 标签: 形式 象征 星丛 阿多诺 伊格尔顿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与"合偶词"和"偶词"(冯胜利,1997/2009)相关的几组用例,提出"韵律制约句法"的原则及相关规则的运用受限问题。文章认为,在"合偶""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组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组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

  • 标签: 合偶词 嵌偶词 韵律限制 句法组配
  • 简介:基督教人本主义原则与安妮·塞克斯的诗作有着理论与实践一般的辩证联系,是其创作的驱动力之一;其诗歌以人及其力量为中心,以自我实现为目标,使人神圣化,从而将人从传统权威主义宗教偶像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是该原则在文艺创作领域的本质体现;她的诗歌所指涉的正是埃·弗洛姆提出的基督教权威主义和人本主义原则,是二者斗争的竞技场,称之为一位重要的宗教诗人实不为过。

  • 标签: 基督教 安妮·塞克斯顿 权威主义 人本主义
  • 简介:很多评论家认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但从来没有人站在"父亲原型"的宏观视角上来看他们二者的关系。哈里对希刺克厉夫有着"子"对"父"共有的爱和骄傲,而不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牺牲者"的角色;同时我们也会更深入地体会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对世俗的"仇恨"与"绝望"如何压制了他对哈里无意识的"父"对"子"的关爱。将试从父亲原型和无意识理论来重新评价希刺克厉夫作为"父亲"人性的一面。

  • 标签: 父亲原型 无意识理论 传统父子关系
  • 简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冲突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这个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争论.德国资深批评者之一哈拉尔德·米勒专门出书分析并批驳了亨氏的这一观点.本文从两人观点的'冲突'入手,对两人观点的'共存'进行总结,从而点出米勒眼中的世界秩序,亦即文明的共存.

  • 标签: 米勒 亨廷顿 文明的共存 文明的冲突
  • 简介: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交际行为,译者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因此,他/她需要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他者”,这也是译者的核心责任.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会在译入语文化中创生一个“杂合”文本,这个“杂合”文本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双重特征,是两种文化妥协的结果,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本文以研究案例为克莱门特·埃杰(ClementEgerton)的《金瓶梅》英译本TheGoldenLotus为例,集中探讨在文学典籍英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运用陌生化翻译策略保留和再现“他者”的方法及其跨文化传播意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杂合”文本的基本特征.

  • 标签: 陌生化手法 英译《金瓶梅》 异域化 混杂化 杂合文本
  • 简介:在塞林格描述二战后青少年生活状况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三处重要的地方:中央公园的成水湖,有成千成万孩子奔跑的麦田,以及阳光明媚的西部。作者虽然并未对这三个地方泼墨描写,但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到它们对小说主人公带来了极大的慰藉。本文通过分析这三处各自的特色及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结论:这三处具有理想主义幻彩的地方让霍尔暂时避开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欲望和恐惧,让他亲近纯真的自然和童年,从而成了其心灵的栖所。

  •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央公园的成水湖 麦田 西部 成人世界 儿童
  • 简介:习惯是个人和单位成长和发展中的经常性行为,随着事物的变化,习惯有可能成为人们继续创新和发展的阻力,该文选取KicktheHabit(改变老习惯),以与读者共享。

  • 标签: 赏析 改变 习惯
  • 简介:美国翻译理论家伯·拉尔夫(BurtonRaftel)在1988年撰写的《诗歌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对与诗歌翻译相关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他指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本文一方面介绍拉尔夫对诗歌翻译的一些观点,一方面结合他的观点简要评析裴多菲的诗“自由·爱情”的四个中文译本,最后得出结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只要译者能考虑到时代、文化、读者等的要求及正确选择翻译的文学种类,就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 标签: 怕顿·拉尔夫 翻译选择 翻译类型 英语 文学翻译 诗歌翻译
  • 简介:《布赖硬糖》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之一。目前该作品在国内有两个译本。以该作品的两个汉译本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两个译本在归化和异化、改写和解释性等翻译策略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文学外译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学外译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注意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关注读者群、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和加强国内学者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

  • 标签: 《布赖顿硬糖》 传播学 翻译策略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