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而基于提单代表直接占有而为权凭证,但法律上拟制提单持有人直接占有货物,在提单持有人为货物所有权人并通过提单而直接占有货物的同时

  • 标签: 物权凭证
  • 简介:<正>一、"商法典无物"定律"商法典无物"作为商法典的结构体系的一般规律肇始于由中世纪商法发展而来的近代商法。在1807年《法国商法典》首创商法法典化之后,1897年德国颁布《德国商法典》,前者采取商行为主义,而莪后者采取商人主义,1899年日本颁布《日本商法典》。其采取介于《法国商法典》与《德国商法典》的折衷主义。在商法之中,区分为商事交易法与商事组织法二大群组规范集合。商行为是商事交易的标的,而商人则是商事组织法的载体。在商事交易法之中,所涉及的标的为有价值的,可用货币衡量的所有物品,包括有体和权利。而在商事组织法之中,所涉及的物体现为资本资产资金(金钱)。在大陆法系国家,以实行民商分立为典型方式,因此,尽管商法典之中无物与权之规定,但依照民法与商法系一般法与特别法之关系,在特别法并无规定之时,仍可适用民法典中的的规定。因此,可以说,近代商法典的基本范畴可概括为"商法典无物"之定律。而在民

  • 标签: 商法典 法上 商事交易 民商分立 有体物 大陆法系
  • 简介:公司一直提倡建设学习型班组。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最近买了一批书。时间不长问题来了:崭新的图书,没几天弄得都是黑手印,还有人故意在上面涂鸦。

  • 标签: 学习型班组 学习能力 公司
  • 简介:权利主体移转标的的交付义务的法律行为和其完成权的各种变动的行为是两个法律行为,权行为不同于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件的法律行为,假如将权行为归入法律行为之一类

  • 标签: 不应采纳 我国物权 物权立法
  • 简介:深化重启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要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展开:深化要素市场的改革,改变政府过多地控制资源、支配市场的状况,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推进垄断领域的改革,更充分地向民间经济开放;推进政府改革,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推进法治建设,加快法治化进程。

  • 标签: 市场化改革 增长方式 金融危机
  • 简介:侵占罪是修订刑法时增设的一种新的侵犯财产犯罪."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是构成此罪的必备要件,由于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这一新罪名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部门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也感到较为棘手,鉴此,笔者拟就"拒不退还交出"的认定问题略作分析.

  • 标签: 侵占罪 拒不退还或交出 认定 分析
  • 简介:行为人只有向财物的所有权人和占有权人表达了拒不退还交出的意思才应认为是拒不退还交出,行为人向谁表达了拒不退还交出的意思才应认为是拒不退还交出并因而构成了侵占罪,从而不应认为其拒不退还交出原物的行为构成了侵占罪

  • 标签: 中拒不 交出司法 侵占罪中
  • 简介:《爱弥尔,论教育》(以下简称《爱弥儿》)是卢梭对其政治哲学思想的经典展示,对《爱弥儿》的研读必须超越教育来看教育,必须根植于卢梭人性思想。感觉论和意志论是卢梭政治伦理学的基础。前者是对理性主义时代感情消失的批判和回应,从"非我"中勾画出人的经验自我形象。意志论则重塑了人的主体绝对性,确立了人的纯粹自我形象。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的统一和分裂就是人的全部发展史。经由否定之否定,人的最终归宿在于公民。经验世界的危险使人一切都与政治有关,意志伦理的绝对性是理性的自明,政治也就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人是人,进而有公民的产生。人和公民的教育最终都是一种符合天性的教育,对人的教育侧重于感觉论基础,要求肉体的健康;公民的教育侧重于意志论基础,体现意志的苏醒。二者的差异仅仅就在于对人的教育是以消极的方式排除社会罪恶的影响,对公民的教育则是以积极的方式消除社会罪恶的影响。因此,两者都可谓之日"自然教育"。

  • 标签: 感觉 意志 公民 自然教育
  • 简介:前不久,民航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客舱安全工作,尤其是“滑行期间客舱乘务员不得从事与安全无关的工作,只能履行安全职责”,严格规定飞机在起飞和下降阶段不应再为旅客提供服务。这意味着,部分2小时航程以内航线的经济舱可能将由之前向旅客提供热食改为仅提供点心小零食。

  • 标签: 供热 安全工作 安全职责 民航局 乘务员 客舱
  • 简介:划残缺模糊现场指纹的纹型选择最佳的限定方式来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比对的效率。经实验可知,对于纹型难辨的现场指纹最为科学有效的纹型限定方式为:可能纹型分别单独限定发送同时限定可能纹型进行发送,这两种纹型限定方式既能挺高查询比对效率又能防止漏档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残缺或模糊现场指纹 指纹纹型 查询 比对 探究
  • 简介:2011年之后,中国食品企业除了大小并购之外,还将面临企业与上游产业之间的重组问题,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食品企业在微利环境下,如果无法完成蜕变,那么只有选择并购,否则经营的苦楚将继续困扰每一个企业家

  • 标签: 食品企业 并购 两难 上游产业 企业家 微利
  • 简介: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年7月24日报道,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刑法的修改从去年开始进入密集调研期,今年初形成初步意见。有消息称,修改草案可能在8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本次修改是刑法第八次大修。

  • 标签: 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罪名 死刑 酝酿 修改草案
  • 简介: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10月,1923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2年以作品《老马》一举成名,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轰动诗坛。他的诗,富有时代精神、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在艺术表现上,朴素、精练、含蓄,以少胜多。1929年发表处女作,这一生著有诗歌、散文、小说、回忆录、诗论集《自已的写照》、《运河》、《从军行》、《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凯旋》、《怀人集》、《涛与生活》、《学诗断想》等50余本。

  • 标签: 生活气息 臧克家 诗集 生命 土壤 《从军行》
  • 简介: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中央社会与法治工作委员会为推动该法的出台,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等,积极建言献策,呼吁集体议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请见此文详细论述。

  • 标签: 土壤污染防治法 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五次会议 国家主席 法治工作
  • 简介:日本1970年《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确立了以污染风险预防、污染区域指定、污染区域监视、污染调查责任为内容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法律体系。近几年来,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被政府和学界高度重视,但是我国在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门的立法,《环境保护法》以及1995年《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法》等虽然有所涉及,但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具体标准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规定,完善相关立法迫在眉睫。

  • 标签: 农用地 土壤污染 农民权益 环境法
  • 简介:权自助是权自我救济的方式之一,来自于权保护的“自生自发秩序”之中。权自助行为符合法的正义和效率价值的基本理念,制度化是确保权自助正当性的前提。传统民法理论将民事自助行为无差别地规定在请求权救济体系中,忽略了绝对权与相对权在自我实现方面的区别,不利于自助行为制度在权保护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能。类型化是合理引导与规制权自助行为的制度选择。《物权法》应在权保护中规定权自助的一般条款,并在所有权、占有以及担保权的保护与实现中建立单独的权自助法律制度,以避免自助行为滥用给法律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自助行为 请求权 救济 类型化
  • 简介:对担保权的侵害以对担保的侵害为中心,主要表现为侵夺担保的占有、妨害担保以及毁损担保三种情形。担保占有被侵夺时,担保权(包括抵押权)人得请求占有之回复。担保遭受外部妨害时,无论妨害行为的样态与程度如何,担保权人均可主张妨害之排除。担保被毁损时,担保权之救济因毁损人不同而有区别:债务人毁损担保的,可剥夺债务人的期限利益;担保人(上保证人)毁损担保且不提供增担保的,除剥夺债务人的期限利益外,还可进一步追究担保人侵犯担保权的责任;第三人毁损担保的,担保权人可对担保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上代位,而不必主张侵害担保权,同时,担保人也可主动提出增担保以阻止上代位的发生。

  • 标签: 担保物权 侵权行为 法律救济 物上代位
  • 简介:自97刑法设立侵占罪以来,理论界对该罪的行为对象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对遗忘和埋藏的理解,更是观点不一,本文借助民法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作为侵占罪行为对象的遗忘和埋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认为本罪中所指的遗忘与遗失物同义,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财物所有人非出于本意而丧失了控制的财物;而本罪中所指的埋藏应指发现之时所有人明确的财物。

  • 标签: 行为对象 遗忘物 埋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