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地理兴趣 地理教学语言 教学地图 直观性 地理教师 学生学习
  • 简介:摘要:在我国,地情监控类专业担负着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的重任。“气”来源于测绘工程、遥感科技、 GIS等学科,同时又面对着测绘信息工程学科的新使命与新需求,为测绘信息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地理态势监控能力的新型测绘信息工程学科。通过对地理状况监测工作任务、任务及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的地理状况监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建设,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地理状况监测专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地理国情监测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方法,为全面、准确的国情地理数据提供支撑。我们分析当前的地理国情监测需求及其对测绘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的依赖。接下来介绍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测绘遥感卫星图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然后详细描述了基于这些方法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指标创建和评估等。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对部分地区的国情进行了实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测绘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工程 地理国情监测
  • 简介:摘要:乌伦是中国内蒙古自治重要的淡水湖泊一,但其水现状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本文通过对乌伦湖水质指标的分析,评价了其水质现状,并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其中,污染源控制、水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是三个主要的对策方向。通过对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乌伦质现状,保护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乌伦古湖 水质现状 污染防治 污染源控制 水体治理
  • 简介:宁夏固原寺口子组砂岩是中国近纪内陆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通过岩性、沉积构造、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和粒度分布特征研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近系寺口子组砂岩由3个成因段构成:段Ⅰ为河流相沉积;段Ⅱ,即砂岩主体,为典型风成砂岩,沉积环境为风成沙丘和丘间地;段Ⅲ,初步推断其为湖相沉积。结合中国近纪气候背景、研究区域地形条件及古风向,推断寺口子组砂岩主体风成沉积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沙漠沉积。

  • 标签: 固原 寺口子组 风成砂岩 古近纪 沙漠沉积
  • 简介:运用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近系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把塔里木盆地近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发育3个层序,从下到上为S1,S2和S3。S1大致相当于库姆格列木群底部的砾岩段、膏泥岩段到白云岩段,在塔西南地区相当于土依洛克组。S2和S3大致相当于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上部两套膏盐岩段以及塔西南坳陷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及卡拉塔尔组-乌拉根组的两套膏盐岩段。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发育1-2个三级层序,即S4和S5。S4相当于库车坳陷的苏维依组和塔西南坳陷巴什布拉克组的主体,S5仅在部分钻井中见到,以苏维依组顶部局部发育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为代表。在这些层序中,低位体系域往往以发育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辫状河道相砂砾岩以及成化漏湖或蒸发台地相厚层膏盐岩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多以滨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主要为碳酸盐岩及富泥质的沉积序列。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古近系 层序地层 库车坳陷 塔西南坳陷 层序界面
  • 简介:塔中隆起奥陶纪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多期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中央潜山带、斜坡带、台缘坡折带3个勘探领域,发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奥陶纪碳酸盐岩岩溶.本文以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3个领域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中央潜山带构造改造强,奥陶系叠加了加里东、海西多期岩溶,岩溶作用强度大,但充填作用亦较强烈.斜坡带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地层层序保存较全,岩溶作用总体较弱,T74、T72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岩溶发育.台缘坡折带上奥陶统为礁滩复合体沉积,具有形成优质岩溶储层的沉积基础,发育风化壳岩溶和同生岩溶两种类型,形成了沿礁滩相地层广泛发育的岩溶储层,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该勘探领域的岩溶发育.

  • 标签: 奥陶系 古岩溶 岩溶模式 塔中隆起
  • 简介: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地震地表形变带,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断错,形成高约0.5m左右的低矮断层陡坎,且活动时代较新。经查阅相关史料和文献,结合最新冲积地貌面的估算年代,推测该地震形变带可能与公元384年、419年、1000年和1297—1303年发生在敦煌附近的4次地震中的某一次地震有关。

  • 标签: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 地震形变带 断层陡坎 历史地震
  • 简介: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巨型活动深大断裂带,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总体呈北70~0—80~0东向展布,绵延1600余公里,影响到地壳深部,在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海西北角的茫崖镇往东,沿青新界山经索尔库里、拉配泉至当金山口长达400余公里的范围,属该断裂带的中段。沿带形成的断层谷、断层崖、三角面、陡坎以及切错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情形比比皆是,表明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有十分强烈的活动性。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非常明显,沿带发育有由大地震造成的地震鼓包、凹坑、沟槽、陡坎、断错冲沟水系和崩塌等地震形变现象,分布十分广泛,类型众多齐全。通过1986——1987年两年详细的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确定有6次7级以上古地震事件和5条保存较好的地震破裂形变带,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运动占主导的强烈活动的特点。

  • 标签: 阿尔金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破裂
  • 简介: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脉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石Rb─Sr等时线,Sm─Nd等时线、40Ar/39Ar年龄谱等年代学资料,认为康尔金矿热液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Ⅰ为磁铁绿泥蚀变岩成矿阶段;Ⅱ为黄铁矿石英脉成矿阶段;Ⅲ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Ⅳ为碳酸盐石英脉矿化阶段。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 标签: 新疆 康古尔 金矿床 蚀变岩型 成矿阶段 同位素年代学
  • 简介: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研究这些湖泊的消亡原因对于恢复该区地理环境以及确立湖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遥感解译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莱州湾南岸湖泊的消亡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指出该区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流变迁、人类活动影响等,其中气候变化是湖泊消亡的根本原因,河流变迁是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湖泊消亡的进程.

  • 标签: 山东 古湖泊 古地理环境 消亡 莱州湾 历史文献
  • 简介: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凹陷.受节节下掉正断层的控制,区内在近系发育了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种沉积模式.经过初陷-裂陷、扩张和再陷三个构造-沉积演化期,区内沉积了以源近流短的扇三角洲、湖底扇等为主的粗碎屑砂岩储层.该储层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过程,目前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和晚成岩A期.在沉积和成岩双重控制之下,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扩大孔隙为主.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大于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储层在纵向上发育有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近系砂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都以扇三角洲砂岩储层最好,是该凹陷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研究认为该区深层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指出了断陷盆地油气的勘探方向.

  • 标签: 辽河断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勘探
  • 简介:树名木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绿化和美化环境的重任,是一个地区形象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树名木的现状,并分别提出了树迁移施工程序与管护措施。

  • 标签: 古树名木 迁移施工 管理措施
  • 简介: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图,是地理信息数据的载体,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中间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查询、分析、计算与可视表现的功能,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全面使用,切实加强城市规划测绘水平,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与之前的人工测量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展示出自身准确度高、质量好、防干扰强等特点,进一步加快智能城市的建设,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

  • 标签: 智能 城市 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当下最为先进的一种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能够实现对地理环境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测绘工程中,能够有效促进测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 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工程 运用 策略
  • 简介: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在沉积建造类型、沉积作用方式、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反映了热水沉积的多样性。该地区的热水沉积作用具有相对确定的演化特性,并与许多金属矿床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标签: 热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华南 沉积建造
  • 简介:介绍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超级大陆的重建研究,表明中元古代以来,地球上先后经历了罗迪尼亚-冈瓦纳-潘基亚等几次超级大陆的拼合与裂解过程,罗迪尼亚陆的拼合源于中元古代晚期(1300~1000Ma)发生的全球性格林威尔造山事件。东冈瓦纳(澳大利亚、东南极和部分非河)作为一个整体最早与劳伦陆分离,导致了太平洋的张开。进一步的裂解产生了组成西冈与纳的各克拉通块体。在泛非造山和期间(720~500Ma)西

  • 标签: 冈瓦纳 罗迪尼亚 重建 新元古代 泛非 古大陆
  • 简介:根据东海陆架Zk23孔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确定了该钻孔中段细砂层为埋藏长江河口沙脊沉积,阐明了该孔附近海区冰消期前后和冰后期的沉积历史。约在15kaB.P以前,海平面上升较快,沉积了下层的河口-水下三角洲相地层;约在15~12kaB.P.的冰消期期间,海平面波动并稳定于60~80m等深线附近,发育了沙脊地貌:约在12kaB.P.以来海平面再度快速上升,至7kaB.P水位稳定,直至今日,沉积了沙脊上覆的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地层。

  • 标签: 古沙脊 沉积环境 东海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