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建筑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大量的建设项目投入建设。由于施工周期长,一些施工项目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冬季施工,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工艺、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 标签: 建筑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丰满大坝地处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4.9℃,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42.5℃。根据统计资料坝址区进入11月份后,白天日均温度在7℃至10℃,夜间温度降至零下10℃,在低温期白天具备冬季施工条件,做好拌和系统冬季施工改造,实施冬季混凝土浇筑施工对施工进度意义重大。

  • 标签: 严寒地区 强制式混凝土拌和楼 浮船取水 冬季施工。
  • 简介:摘要:在进行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关键环节,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如果控制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 标签: 铁路桥梁 混凝土 冬季施工技术
  • 简介:对2011年冬季陕西两次降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1月19—21日稳定的乌拉尔山阻塞形势为陕西降雪提供了充分的冷空气条件.2012年2月23—25日降雪冷空气来自我国西北地区的弱高压脊前输送,这是引起两次降雪过程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f两次降雪过程都有700hPa西南气流和850hPa偏东气流两条水汽输送通道以及明显的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其中,1月19—21日850hPa偏东干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切变辐合,且对暖湿空气有很好的抬升作用,促进了大到暴雪天气的发生;2月23—25日850hPa偏东气流位置偏南,使得水汽难以在陕西境内汇聚,大气湿度层浅薄,不利于降雪强度的增大。另外,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下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以及850hPa西北干冷空气、偏东暖湿空气和东北冷湿气流在延安南部和关中西部地区交汇,为1月20~21日大到暴雪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850hPa相对湿度大于90%的高湿区对大到暴雪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降雪 冷空气 水汽输送条件 动力条件 陕西
  • 简介: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发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Mobile5,计算了2005年盘锦冬季机动车单车排放因子在不同车型条件下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车型的机动车其单车排放因子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呈不同趋势的变化,HC和CO逐渐降低,而NOx随车型的变化而变化。

  • 标签: 机动车排放因子 Mobile5 污染物 车型 排放模拟
  • 简介:本文用青藏高原的35个站11—2月降水量进行EOF分解,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主要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印度洋海温进行相关普查,发现前一年4月、当年8月的南印度洋海温与冬季青藏高原的降水相关显著。

  • 标签: 青藏高原 冬季降水 EOF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对冬季热带印度洋海洋上层流场异常做了模态分析和结果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果:该流场异常前两个模态均呈现赤道俘获波形式,其异常在赤道上最大,向南北两侧迅速衰减,呈现纬向流的形态;第一、二模态的性质分别是大洋赤道波动的半波和1波形态,这表明此时赤道波动异常在大洋流场异常中占有重要地位。冬季第一模态大洋垂直运动所导致的近表层海温异常与春、秋季不同,此时在赤道印度洋呈现正—负—正的经向分布态势,这与印度洋耦极子(IndianOceanDipole,IOD)的不同,并是IOD在冬季衰亡的直接原因。第二模态相应的海温异常则在赤道东印度洋呈现北负南正的分布态势。第一模态与南亚冬季风异常密切有关,为印度洋冬季风环流模态。第一、二模态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均为3~5年,主要的年代际变化则分别为约18、22年,此外两者还均有约13年的年代际变化。本文第一、二模态年代际变化的主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和冬季热带太平洋流场异常第二、一模态的主周期。

  • 标签: 热带印度洋 流场异常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 南亚冬季风
  • 简介: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辩率扫描辐射仪(AVHRR)资料,在多光谱判识的基础上提取积雪信息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得到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同时,利用我国短时间序列的积雪资料,统计计算了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积雪覆盖特征和变化规律;补充了常规气象台站对我国西部地区积雪监测和分析的不足.

  • 标签: 西部地区 冬季 光谱特征 雪盖 遥感 辐射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吉林省46个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采暖强度、采暖指数、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吉林省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低于-20℃的日数明显减少。近50a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4℃/10a、0.42℃/10a;特别是近10a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倾向值为0.84℃/10a、1.25℃/10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较为明显。吉林省采暖开始日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日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日数缩短。根据突变分析,采暖期气温变化的突变年为1985年。吉林省采暖期长、采暖强度强的年份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弱的年份多出现在80年代以后。采暖指数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指数以正值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采暖指数以负值为主,90年代均为负值,但在近10a采暖指数波动幅度加大。由于采暖强度降低、采暖期日数缩短,合理利用气温条件开展采暖工作,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CO2、SO2和NO2,对减缓气候变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采暖期 气温 采暖指数 采暖强度 能源消耗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对西北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西北地区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 标签: 监理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寒潮造成的强降温和伴随的大雨以及偏北大风是我市冬季除大雪以外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产品能较准确地提供这类天气出现时的影响系统和有关物理量分布。在对1989~1991年冬季(11~3月)绍兴市出现的强降温(大雨)和大风天气过程前日本数值预报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组合物理意义明确、相关又好的预报因子,建立客观判别方法。

  • 标签: 数值预报产品 大风天气 物理量场 灾害性天气 选择组合 预报指标
  • 简介:亚洲高山地区的喀喇昆仑山脉一带的大部分降雨和降雨都在冬天发生,虽然附近的其他山脉受季风影响,多数是在夏天发生降水,这是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给出的结论。喀喇昆仑山脉因为其冰川异常稳定而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这次研究意味着这种不寻常的年降水模式或许保护着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不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发生大量流失。

  • 标签: 昆仑山脉 冬季降水 冰川 稳定 气候变化影响 高山地区
  • 简介: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km,其中0.5km和2.0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36~11.3km,其中5.0km和5.5km处云顶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9.25%和10.0%。云层厚度为0.1~8.3km,73.4%的云层厚度在2.0km范围内。(2)低云、中云、高云分别占全部云系的44.0%、29.4%和26.6%,平均厚度分别为2.4km、0.8km和0.6km。(3)该地区冬季总云量较少,为13.7%~21.8%。单层云出现频率占总云量的45.2%~77.8%,多层云出现频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 标签: 淮南 云雷达 冬季云 宏观特征
  • 简介:通过简要回顾中国学者有关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分析了近百年或近几十年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与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各类海-气环流因子。近百年来,东北冬季气温上升,1987年前后发生增暖突变。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等是影响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北极涛动、东亚冬季风、东亚中高纬环流型等的持续性是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多种变化特征集中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气候变化值得深入探讨,也有必要在整个东北三省的范围内,深入开展冬季气温预测方法的系统研究。另外,测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中国东北三省 冬季气温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 简介:利用1960—2015年辽宁省50个常规气象站和加密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冬季降水极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康平和义县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多,为1.7次;辽中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少,为1.0次。辽宁省冬季极端降水频次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存在11、7a和3a的变化周期。辽宁省冬季区域性小雪、中雪、大雪及暴雪量级降水过程的年总频次极大值分别为32、8、4次和2次。辽宁省冬季连续性降水过程发生频次呈自东向西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清原地区年平均连续性降水发生频次最大,达9次/10a。单站冬季降水总量极值为95.0mm。单站纯雪过程降水量及24h、6h、1h降水量极值分别为42.0mm、34.5mm、20.0mm和6.9mm。

  • 标签: 极端降水频次 连续性降水过程 纯雪过程降水量 小波分析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惠民工程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管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如今新形势下,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核心已经从水资源调控,防涝灾害方面转向改善民众生活方面。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有利于农户提高经济收益,而大型水利工程能够进一步解决居民用电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很多水利工程需要在冬季进行,由于气温较低,混凝土施工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如何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是每一个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着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进行探究,着重分析冬季对混凝土施工环节的影响,并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在冬季的施工要点,同时提出冬季施工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以供水利工程相关人员参考,从而推进我国基础建设行业的发展。

  • 标签: 水利工程 混凝土 冬季 影响 施工要点 具体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建筑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建筑行业对房屋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冬季施工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常态。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北方不仅冬季寒冷,持续几个月,还面临建筑材料储存困难、昼夜温差大、昼夜短、建筑工人身体耐力差、材料运输困难等问题。因此,在总结室外建筑冬季施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施工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室外建筑冬季施工的效率和能力。

  • 标签: 冬季 户外房屋 建筑施工